一种城市道路专用快速排水与灌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087648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610673415.4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成玉宁 成实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专用快速排水系统,属于城市道路排水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沿道路机动车道两侧,在道路平牙下方设置集水边沟,在集水边沟上覆盖缝隙盖板,沿集水边沟每隔五至六米设置清淤井,集水边沟与清淤井相连通,用以沉淀初期雨水;在清淤井的上方覆盖清淤井盖板;在每个清淤井一侧一一对应设置渗蓄水罐,渗蓄水罐设置在道路侧分带中;清淤井与渗蓄水罐之间分别通过斜向的收集管连接,与清淤井相接处的收集管口设有截污篮;在集水边沟上每隔30米设置溢流口。本发明的城市道路专用快速排水系统系统能够在不对既有道路结构作任何改变的前提下实现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的快速排除,具有施工成本低、保证城市道路结构安全的特点。

    基于既有城市道路与排水条件的海绵工程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2049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673834.8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成玉宁 成实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E03F1/005 E01C11/227 E03F5/10 E03F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既有城市道路与排水条件的海绵工程系统,属于城市道路排水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路面维持不变,在机动车道外侧沿道路平牙处和所述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道路平牙处均设置集水边沟,在集水边沟上覆盖缝隙盖板;沿集水边沟的每隔五至六米设置清淤井,集水边沟与圆形渗蓄水罐、方形渗蓄水罐之间分别通过斜向的收集管连接,集水边沟通过溢流管连接市政雨水管。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系统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不改变既有下水系统,有效减轻下游排水负担,避免路面初期雨水污染对下游水体的污染,不对既有路面及乔木种植造成扰动,施工便捷,无需封闭道路,不对交通造成干扰,节约水资源,具备推广价值。

    一种应用于城市道路的水环境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89392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22752.0

    申请日:2016-08-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成玉宁 袁旸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城市道路的水环境监测系统,属于城市道路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在道路机动车道的两侧分别为中分带和侧分带,在中分带和侧分带上均设有监测系统立杆,在监测系统立杆上设有配合使用的数据处理及传输工作箱和太阳能光伏电板,在监测系统立杆的底部设有土壤水分传感器;其中,在中分带内设有两组渗透式储水模块与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连通,渗透式储水模块底部放置水位测量仪,中分带监测系统立杆上部设有雨量传感器。本发明针对城市道路特定结构及城市道路水环境特点设计,对于定量研究城市道路水环境特点、海绵道路系统设计实效验证和改进提升、城市道路绿化后期维护管理能够提供最准确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087647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20691.4

    申请日:2016-08-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成玉宁 袁旸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属于道路排水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在机动车道面层设有透水层,在透水层的外缘设置透水混凝土和集水边沟,机动车道面层的雨水通过透水层经透水混凝土及集水边沟盖板矩形槽汇入集水边沟,集水边沟与跌水井相连通,跌水井通过汇水管与集水渗透井相连通。本发明保证城市机动车道的行车功能不受影响,道路承载强度未减;道路排水系统中,道路两侧设有透水混凝土和集水边沟,集水边沟盖板的矩形型槽能引导渗透至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层的雨水快速排入边沟,有效防止路面积水的产生;集水边沟中设有跌水井,能集中对雨水进行沉淀净化,再通过汇水管导入集水渗透井,实现对初步净化雨水的收集。

    生态路工程系统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88825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99310.X

    申请日:2015-07-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成玉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95 Y02A30/3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态路工程系统,属于城市道路建设技术领域,车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沥青路面,又称多孔隙沥青路面,压实后孔隙率在20%以上,能够在沥青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道。路面的雨水径流被收集到预埋在中分带及侧分带内的储水装置中,并逐渐缓释至周围的土壤,满足植被的生长需求;本系统完成了对各绿化带植被的自组织灌溉,降低了人工灌溉的成本,节约了水资源;土壤灌溉更加彻底,少量的人工浇灌和降雨很难使水到达一定深度的土层,这不利于乔木根系的生长,同时,实时监测系统,为生态路工程系统的维护和有效性检测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信息;全系统无需人工能源及动力输入,运行及维护成本低,具备很好的实用价值,经一年实践,系统运行良好,具备推广价值。

    一种乡村生态系统碳储量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51413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406775.X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乡村生态系统碳储量预测方法,属于生态环境技术领域;预测方法包括:S1,获取研究区域的初始土地利用数据和气候情景数据,建立土地利用和气候情景数据库,气候情景数据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对研究区域进行等距网格划分,在气候情景中选取驱动力因子组成驱动力数据;并计算模拟区域内栅格到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的距离;S2,构建CARA模型,计算出生物量的年总增量和四大碳库数据,并与初始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一定时空下土地碳储量的演变模型;S3,构建FLUS模型,并得到土地利用模拟结果;S4,构建InVEST模型,并将四大碳库数据和土地利用模拟结果输入InVEST模型,得出对应年份研究区域土地碳储量的分布情况。

    一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空间与环境效能关联测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833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011238166.9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空间与环境效能关联测度方法,方法包括:创建空间环境样本库,确定各样本空间范围,获取样本的空间实体矢量数据,从空间实体矢量数据中提取空间相关数据;根据空间相关数据计算各环境效能参数的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和正态分布检验;利用环境效能构成要素作为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确定变量间关系,将标准化处理后所得的各环境效能参数值输入模型中,进行模型拟合;检验模型拟合效果,根据指定检验指标结果逐步修改变量间关系,直到所有检验满足要求,输出空间与环境效能的关联性测度结果。本发明能够客观、准确地量化测度建成环境的空间数据及其与环境效能的关联性,有助于对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与管控。

    一种乡村生态系统碳储量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5141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406775.X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乡村生态系统碳储量预测方法,属于生态环境技术领域;预测方法包括:S1,获取研究区域的初始土地利用数据和气候情景数据,建立土地利用和气候情景数据库,气候情景数据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对研究区域进行等距网格划分,在气候情景中选取驱动力因子组成驱动力数据;并计算模拟区域内栅格到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的距离;S2,构建CARA模型,计算出生物量的年总增量和四大碳库数据,并与初始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一定时空下土地碳储量的演变模型;S3,构建FLUS模型,并得到土地利用模拟结果;S4,构建InVEST模型,并将四大碳库数据和土地利用模拟结果输入InVEST模型,得出对应年份研究区域土地碳储量的分布情况。

    基于水绿耦合原理的绿地海绵系统容量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4759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1910370564.7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成玉宁 侯庆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绿耦合原理的绿地海绵系统容量确定方法,用于指导绿地海绵系统的改造与设计。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地域性降雨、地域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标准、绿地雨水承载量,创新性的提出以城市既有绿地的雨水承载能力为参考,在绿地承载力之内科学的确定绿地海绵系统收储雨水的设计容量。从而实现合理有效的收储和利用雨水,避免超标雨水径流损害绿地生态环境,促进“水绿”供需平衡和有效共存,为海绵城市建设与海绵绿地的改造和设计提供科学的计算依据。

    一种基于聚类算法划分乡村景观生态单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6349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410012.2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聚类算法划分乡村景观生态单元的方法,属于风景园林学研究领域;方法包括:S1对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得到A、B两类网格划分结果;S2收集研究区域的基本信息,建立各区域的基本信息库;S3整理所采集的基本信息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并准备对网格进行二次分析;S4对A类网格进行多维聚类分析;S5对A类网格的聚类结果进行命名和区分;S6以A类网格的分类结果为参照,完善B类网格的数据;S7对B类网格进行多维聚类分析,对结果进行命名和区分;S8将A、B类网格分析结果数据可视化输出,以不同灰度的色块进行分类结果的区分;S9合并相同灰度颜色且相邻的网格,依据分析结果生成生态单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