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12471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888742.6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制备正极材料的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由交替共聚物组装体与盐酸多巴胺通过吸附和聚合反应形成。所述复合材料中包含交替共聚物和聚多巴胺复合层,所述交替共聚物中含有交替排列的羟基和/或巯基和/或氨基。通过所述复合材料负载碘形成的正极材料制备正极片时,交替共聚物组装体中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有利于碘单质的吸附,采用所述正极片组装锌碘电池时,聚多巴胺有良好的亲水性,有利于水系电解质对极片的浸润程度,并且交替共聚物中交替排列的羟基和聚多巴胺中的羟基基团可以共同吸附多碘化物,抑制锌碘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使得电池能够具有比容量高、比容量衰减慢、电池稳定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78994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888505.5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8G63/91 , H01M4/62 , H01M4/136 , H01M10/0525 , C08G63/12 , C08G63/685 , C08G63/1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支化聚合物,其包括超支化聚合物内核A和亲水性链状臂B,内核A为端基含羟基、羧基或者氨基的超支化聚酯,链状臂B为含羧基、羟基或者氨基的亲水性小分子,且亲水性小分子的羧基、羟基或者氨基通过共价键与所述超支化聚酯的端基连接。本申请还涉及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超支化聚合物用作碳纳米管分散剂的用途、含有该超支化聚合物的碳纳米管分散液、含有该碳纳米管分散液的正极材料、由该正极材料制成的正极片以及包含该正极片的锂电池。本发明的超支化聚合物分散的碳纳米管分散液可制备锂离子正极片,含该正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电池阻抗低、电池容量高、电池稳定性好等性能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60872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710033035.9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A61K47/55 , A61K9/14 , A61K45/06 , A61K33/243 , A61K31/555 , A61P35/00 , A61K31/167 , A61K31/165 , A61K31/185 , A61K3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转肿瘤对铂类抗癌药多药耐药性的两亲性药‑药纳米颗粒药物,为包括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铂类抗肿瘤药物配位,且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纳米颗粒;进入肿瘤细胞后水解释放出上述两种药物。本发明的两亲性配合物在水中可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无需任何药物输送载体,该配合物自身就能实现药物输送,可有效地进入肿瘤细胞,降低血液中含硫配体对顺铂的阻滞作用,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并可水解释放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和铂类抗肿瘤活性药物,达到两种药物协同逆转肿瘤对铂类药物多药耐药性和治疗癌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86087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33035.9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A61K47/55 , A61K9/14 , A61K45/06 , A61K33/24 , A61K31/555 , A61P35/00 , A61K31/167 , A61K31/165 , A61K31/185 , A61K3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14 , A61K9/5123 , A61K31/165 , A61K31/167 , A61K31/185 , A61K31/19 , A61K31/555 , A61K33/24 , A61K45/06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转肿瘤对铂类抗癌药多药耐药性的两亲性药‑药纳米颗粒药物,为包括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铂类抗肿瘤药物配位,且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纳米颗粒;进入肿瘤细胞后水解释放出上述两种药物。本发明的两亲性配合物在水中可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无需任何药物输送载体,该配合物自身就能实现药物输送,可有效地进入肿瘤细胞,降低血液中含硫配体对顺铂的阻滞作用,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并可水解释放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和铂类抗肿瘤活性药物,达到两种药物协同逆转肿瘤对铂类药物多药耐药性和治疗癌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923254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55520.X
申请日:2014-04-17
IPC: C08F220/56 , C08F226/06 , C08F4/40 , C09K8/5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增稠型水溶性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盐酸的作用下,4-乙烯基吡啶和1,3-丙烷磺内酯经开环反应,得到含两性离子的单体,(2)将丙烯酰胺和含两性离子单体溶于水中,并加入铈盐进行反应;(3)向步骤(2)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端羟基聚醚酯多元醇和铈盐,继续进行反应;(4)向步骤(3)的反应体系中继续加入丙烯酰胺和氟碳两亲表面活性剂,继续进行反应;(5)将步骤(4)的反应体系置于烘箱中;然后加入氢氧化钠,经水解反应即得。本发明利用乙烯基吡啶和1,3-丙烷磺内酯在盐酸作用下通过开环聚合制备得到含两性离子单体;本发明盐增稠水溶性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后固化,后水解工艺,产品性能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1225227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810033298.0
申请日:2008-01-3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技术领域的超支化聚酰胺胺与金属纳米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复合物由聚合物、金属纳米粒子组成,聚合物为端乙烯基的超支化聚酰胺胺经不同含胺有机小分子封端改性所得到的超支化聚酰胺胺,含量为89wt%-98wt%,金属纳米粒子为金或银纳米粒子,含量为2wt%-11wt%。在制备过程中,无需外加还原剂或紫外光照,直接将前驱体金属化合物加入到超支化聚酰胺胺的水溶液中,仅通过“一步法”在室温下反应就可生成具有良好水分散性的金属纳米粒子,其平均粒径约为1-8nm,且尺寸可控。抑菌圈法和光密度法测试表明,本发明中的超支化聚酰胺胺与金属纳米粒子复合物对诸多种类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