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6398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80095070.8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
IPC: B66B9/02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轿厢在铅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自动行驶电梯的驱动装置。自动行驶电梯的驱动装置具备:旋转体,相对于轿厢室的背面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以及车轮,在所述轿厢室的背面侧以夹着轨道的引导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在所述轨道以长度方向为铅直方向时,通过与所述轨道的摩擦而产生使所述轿厢室在铅直方向上移动的力,在所述轨道以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时,通过与所述轨道的摩擦力而产生使所述轿厢室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585579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80101273.6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电梯的张力测定装置中,测定装置主体具有校正部,该校正部根据轿厢位置信息来执行消除偏离角引起的张力测定误差的偏离角校正处理。校正部使用偏离角校正式来执行偏离角校正处理,所述偏离角校正式表示偏离角引起的张力测定误差。偏离角校正式是根据预先取得的多个学习数据而求出的。各学习数据是轿厢位置与悬挂体的张力测定值的组合。多个学习数据包括第1学习数据、第2学习数据、第3学习数据以及第4学习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143084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380076009.4
申请日:2013-04-26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B66B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1/0273 , B66B11/0206 , B66B11/0226
Abstract: 电梯用轿厢(1)具备轿厢底装置(7),该轿厢底装置(7)具有轿厢底面板(11)、防振装置(12)以及轿厢底支承架(13)。轿厢底面板(11)具有:面板主体(21);框架结构体,该框架结构体包括包围面板主体(21)的外周部的面板框架(22);以及面板上板(23)和面板下板(24),该面板上板(23)和面板下板(24)分别覆盖面板主体(21)和面板框架(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防振装置(12)利用上表面承托框架结构体。轿厢底支承架(13)经由防振装置(12)支承轿厢底面板(11)。防振装置(12)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被配置于轿厢底面板(1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高度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55569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380079597.7
申请日:2013-09-2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B66B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1/0206 , B66B11/0226
Abstract: 在电梯的轿厢中,轿厢架具有支承轿厢室的左右一对轿厢底地板支承架(24a、24b)。各轿厢底地板支承架具有:第1支承架侧梁(26),其固定于紧急停止梁(23a、23b)的上部,且沿着轿厢室的前后方向配置;第2支承架侧梁(27),其固定于紧急停止梁的下部,且在第1支承架侧梁的正下方与第1支承架侧梁平行地配置;以及多个加强部件(28a、28b、28c、28d),它们在轿厢室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于紧急停止梁的两侧与第1支承架侧梁和第2支承架侧梁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642755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210041510.4
申请日:2012-02-2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B66B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轿厢架,无需增加板厚就能够抑制因轿厢室的载荷所引起的上侧的前后向梁用凸缘部的变形,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能够容易地应对防振部材的设计变更,并能够实现轻量化。横梁(13)具有:腹板部(14);一对凸缘部(15),它们从腹板部(1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朝向相同侧弯折成直角而形成;以及第2翻折部(17),其从腹板部(14)的端部弯折而形成为与腹板部(14)对置。横梁(13)的端部被插入到前后向梁(10)的开口内,第2翻折部(17)在防振橡胶(3)的正下方位置配置成在前后向梁(10)的长度方向与腹板部(14)相面对、且与凸缘部(12)的内表面正交。
-
公开(公告)号:CN203079486U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20072871.5
申请日:2013-02-0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获得一种电梯,其无需设计在框架的防振部材的固定位置、即轿厢底的角部开设作业用的扳手孔的工序就能够简单地将防振部材固定于角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具备:轿厢底(10A),其具有截面为矩形的中空且直线状的各框架(12)、和配置在相邻的各框架(12)之间的角部的空间以将相邻的框架(12)彼此连结起来的插入部材(22A);支承架,其设在该轿厢底(10A)的下侧,并支承轿厢底10A);以及防振部材,其设在插入部材(22A)与支承架之间,插入部材(22A)在底面具有底面开口部,并且插入部材(22A)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到框架(12)的端部的框架开口部而将框架彼此连结起来,并且防振部材插入到底面开口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