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掩膜刻蚀Si基GaN图形阵列结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8081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10912.X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掩膜刻蚀Si基GaN图形阵列结构的方法,涉及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该复合掩膜刻蚀Si基GaN图形阵列结构的方法具体包括制备:提供Si基GaN外延片,在Si基GaN外延片上进行光刻,在待刻蚀区域表面形成光刻胶层;在所述光刻胶层和非刻蚀GaN窗口区域的表面制备复合掩膜层,复合掩膜层的层与层之间直接接触,制备过程连续;光刻后留下非刻蚀GaN窗口区域表面的复合掩膜层,利用所述复合掩膜层保护非刻蚀区域,将待刻蚀区域的GaN外延片刻蚀到指定深度获得Si基GaN图形阵列结构。本发明能够解决保持刻蚀深度的同时,控制掩膜厚度尽可能薄,提高掩膜图案精度。在刻蚀多种材料时无需要换用不同掩膜,从而减小刻蚀工艺难度及其复杂性,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具有互锁结构的混合键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5394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51588.1

    申请日:2024-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互锁结构的混合键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干法刻蚀工艺精准调节绝缘介质层的高度;引入牺牲层金属,于其中一侧待键合晶圆上制备金属/介质凹陷结构;另一侧待键合晶圆形成图形化金属焊盘,或制备金属/介质凸起结构;两侧晶圆对准热压,形成具有互锁结构的金属/介质混合键合。该方法中,绝缘介质的填充无需复杂的化学机械抛光(CMP)和光刻工艺,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并且实现了键合点的自对准和滑移锁止,可大幅提升键合强度和良率,获得高可靠性的Micro‑LED器件。

    一种发光二极管量子阱保护层的生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9596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585140.5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量子阱保护层的生长方法,量子阱的单元结构自下而上包括InGaN阱层,AlxGa1‑xN保护层和GaN势垒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生长步骤:在T1温度下生长InGaN阱层;在生长AlxGa1‑xN保护层过程中将温度从T1线性升高到T2,且使AlxGa1‑xN保护层中Al组分渐变减少;升温至T3生长GaN势垒层。相比较现有技术中单层的AlxGa1‑xN保护层,采用递增温度和递减组分方式生长的AlxGa1‑xN保护层,能阻挡高温下InGaN阱层中的In的分解,提高InGaN阱层的晶体质量,且有利于提高AlxGa1‑xN保护层的晶体质量,为GaN势垒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界面,从而提高长波段LED芯片的发光效率。

    一种多基色LED无粉光源的配光装置及配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42672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437484.X

    申请日:2024-0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基色LED无粉光源的配光装置及配光方法,该装置包括系统控制单元、混光单元、光谱采集单元、温度控制单元、驱动单元,混光单元中布置了光谱探头、热沉以及置于热沉上的多基色LED无粉光源;其中,温度控制单元接收到系统控制单元发送的温度设置指令改变热沉的温度,从而改变多基色LED无粉光源基板的温度,驱动单元在接收到系统控制单元发送的各路电流设置指令改变多基色LED无粉光源的每路电流大小,光谱采集单元与光谱探头电信连接,以在某个温度和电流组合下点亮多基色LED无粉光源后,获取光谱探头采集到的多基色LED无粉光源发出的光色数据。本发明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配光不准确的问题。

    一种制备Micro-LED发光模组的方法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3883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13135.6

    申请日:2024-0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Micro‑LED发光模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硅衬底外延层上整面沉积金属键合层;S2在CMOS基板上的驱动电极的表面制备金属键合单元;S3在金属键合单元的间隙填充第一隔离层;S4金属键合层与金属键合单元完成键合;S5去除硅衬底;S6对暴露出的外延层进行减薄或粗化;S7分割外延层形成芯片单元,芯片单元与金属键合单元一一对应;S8在所述芯片单元的侧壁制备钝化层;S9将所述金属键合层分割形成相互独立的金属单元,金属单元、芯片单元、金属键合单元和驱动电极构成像素单元;S10在所述像素单元的间隙填充第二隔离层;S11在所述像素单元和第二隔离层的上方生长透明导电薄膜或/和金属层作为N电极,获得Micro‑LED发光模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