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氧化铟锡纳米颗粒增效的近红外光电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2522438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19875.1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红外探测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氧化铟锡纳米颗粒增效的近红外光电探测器,该近红外探测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高红外透过率的透明玻璃(1)、透明电极(2)、光电转换材料(3)、氧化铟锡纳米颗粒(4)及背电极(5);入射红外辐射经过透明玻璃(1)、透明电极(2)和光电转换材料(3)后,部分红外辐射被局域在氧化铟锡纳米颗粒(4)表面,产生散射并形成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传输模式,增加了入射电磁波在光电转换材料(3)中的有效传输距离。这种利用ITO纳米颗粒增效的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具有制备工艺多样化,制作成本低,增效谐振位置可调,灵敏度高等优点。

    一种可溶性氟化聚酰亚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04255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41115.3

    申请日:2011-11-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可溶性氟化聚酰亚胺材料是由三单体缩合共聚得到,即按两个二酐单体的总摩尔数与一个含醚键二胺单体的摩尔数之比为1:1,将两个二酐单体与一个含醚键二胺单体进行缩合共聚而得,其中两个二酐单体的摩尔比为1:1~1:10;或按含醚键二胺单体与不含醚键二胺单体的总摩尔数和二酐的摩尔数之比为1:1,由一个含醚键二胺单体、一个不含醚键二胺单体与二酐单体进行缩合共聚而得,其中含醚键二胺单体与不含醚键二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1~1:10,其结构通式为:或。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较低吸湿率、高热稳定性能和较低的吸收损耗。

    一种柔性超长光波导
    2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95447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43120.5

    申请日:2011-12-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柔性超长光波导,由外光源输入端、光耦合输出端、柔性波导衬底、柔性波导线阵列构成。柔性波导阵列制作于平面的柔性波导衬底之上,然后平面波导结构弯曲后进行边缘对准焊接,最终形成立体的超长的波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光波导结构由有机柔性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可以任意弯曲甚至折叠,体积减小便携性提高,器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质量轻、稳定性高,抗震性能极佳,这种柔性超长光波导采用平面制备工艺,制备简单并可实现批量生产,显著降低器件成本,器件制备的波导密度大为提升且可在很小的体积内实现超长光波导结构,显著减小器件体积。

    二轴光学陀螺
    28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66475B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910027185.4

    申请日:2009-05-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9/721 B82Y20/00 G02B6/1226

    Abstract: 二轴光学陀螺,本发明所提出的光学陀螺是由表面等离子激元Y型模式分离器、Y波导集成光学器件、Y波导集成光学芯片、第一保偏光纤线圈、第二保偏光纤线圈、定向耦合器和探测器构成。本发明属于集成光学和惯性传感器技术领域,提出一种二轴光学陀螺,采用不同材料波导器件实现一种模式分离的二轴光学陀螺。具有提高光源利用率、集成度高等优点。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的集成光学光纤陀螺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01526354A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910030785.6

    申请日:2009-04-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9/721

    Abstract: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的集成光学光纤陀螺芯片,为一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与聚合物光波导互连传输光信号的集成光学光纤陀螺芯片,应用于光纤陀螺领域。光纤陀螺芯片从输入端到输出端依次为集成了输入波导(1)和第三输出波导(7)、定向耦合器(2)、对称三波导分束器(3)和第一输出波导(61)、第二输出波导(62),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的传输特性实现光信号的长程传输单一偏振性,直接对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芯层进行调制,并由特定结构消除泄漏光对光纤陀螺精度的影响。利用该芯片可降低光学陀螺检测噪声,精简光学陀螺结构和制备工艺,实现低成本、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光纤陀螺。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调谐光学谐振环滤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1403811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55830.6

    申请日:2008-10-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1226 B82Y20/00

    Abstract: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调谐光学谐振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采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波导形成光学回路,从而实现SPPs可调谐光学谐振环滤波器。滤波器中集成SPPs可调谐方向耦合器、SPPs可调谐谐振环,通过调谐谐振环的损耗和传输相位以及方向耦合器的耦合比K,实现谐振频率、谐振深度、滤波带宽可调谐的多功能滤波器。由于SPPs波导的金属芯层可以实现光电信号复用功能,本发明所提出的SPPs波导可调谐环形滤波器,不仅可以应用于集成光学系统,还可以广泛的应用于集成光电混合系统。

    有机聚合物光波导谐振环
    28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45785C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710019233.6

    申请日:2007-01-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有机聚合物光波导谐振环采用在有机聚合物光波导谐振环(2)的回路中增加有机聚合物相位控制器(3),以补偿由于上述谐振环材料折射率变化或谐振环长度变化引起的光相位变化。有机聚合物相位控制器(3)为热光效应或电光效应的相位控制器。有机聚合物相位控制器(3)包括具备光相位改变功能的移相器、调制器、移频器。本发明解决了由于耦合器在设计和制备中引起的光相位变化、谐振环材料折射率变化或谐振环长度变化引起的光相位变化,而使原谐振环不易实现谐振的缺点。并利用有机聚合物材料电光系数和热光系数大的优点,实现了相位控制器与光波导谐振环的集成,它更容易实现光在谐振环中的谐振。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慢光陀螺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94806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810025327.9

    申请日:2008-04-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彤 张晓阳

    Abstract: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慢光陀螺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表面等离子激元波导传递信号,从而实现高灵敏度的慢光陀螺,包括干涉型和谐振型表面等离子激元波导光学陀螺;干涉型波导结构陀螺为一个开环波导构成,谐振型波导结构陀螺为一个闭环波导构成。其特征在于利用表面等离子波取代光波信号,利用金属纳米缺陷,或纳米颗粒,或纳米线,或纳米薄膜,或纳米点阵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环路取代光波导环路。其制作工艺为:a.对于干涉式表面等离子体慢光陀螺,通过引入开环金属纳米线,以形成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结构,从而形成光学陀螺中的信号通路。b.对于谐振式表面等离子体慢光陀螺,通过引入闭环金属纳米线,以形成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结构,从而形成光学陀螺中的信号通路。

    基于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的光学陀螺

    公开(公告)号:CN202393392U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120525608.8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的光学陀螺,该光学陀螺包括光源(1),Y分支调制器(2),输入光纤(31),输出光纤(32),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柱面(4),光探测器(5);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柱面(4)包括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41)和柔性衬底(42),其中,光信号由光源(1)输出到Y分支调制器(2),调制后经输入光纤(31)输入到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柱面(4),光在柔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41)中干涉后经输出光纤(32)传输到光探测器(5),且被光探测器(5)探测出旋转角速度。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光学陀螺系统集成度和抗震性能,简化了光学陀螺结构。

    紧凑型办公室
    29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888572U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20464010.X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办公室,所述紧凑型办公室由基本钢框架结构和铺设于框架结构上的木制面板所组成;办公室分为上下两层,一共12个工位,一层6个工位面对面设置,二层六个工位背对背设置,并且上下工位之间呈相互咬合的关系,所述12个工位由四个焊接成型的双层工位与相邻两个工位之间的连接杆件组成;所述一层6个工位中间设有一排收纳柜,二层6个工位各设有一个桌屉,二层空间通过扶梯到达,且设有扶手。本家具在剖面上将办公空间竖向重叠放置,且呈相互咬合的关系,节约了所需占用的平面面积,且有效控制了二层工位所需的高度,而且办公空间与储物空间配套使用,节约了办公成本,实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