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69167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539148.4
申请日:2010-11-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辊薄带连铸制备取向硅钢等轴晶薄带坯的方法,利用中频真空感应炉冶炼Si含量为2.8~3.4%的钢水,钢水经中间包流入由两个反向旋转的结晶辊和侧封板组成的空腔内形成熔池,控制对熔池内钢水的过热度为15~30℃、熔池内钢水与结晶辊辊面的接触弧长度为100~250mm、熔池内钢水与结晶辊辊面的接触时间为0.3~0.4s,使钢水经结晶辊凝固并导出,形成取向硅钢薄带坯。本发明方法使钢水迅速凝固,为等轴晶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完全避免了柱状晶的形成,可以获得具有细小、均匀、100%的等轴晶组织的取向硅钢薄带坯。
-
公开(公告)号:CN102049479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10539378.0
申请日:2010-11-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辊薄带连铸制备无取向硅钢等轴晶薄带坯的方法,利用中频真空感应炉冶炼Si+Al≥1.5%的钢水,钢水经中间包流入由两个反向旋转的结晶辊和侧封板组成的空腔内形成熔池,控制熔池的上表面钢水过热度为10~25℃、熔池内钢水与结晶辊辊面的接触弧长度为100~250mm、熔池内钢水与结晶辊辊面的接触时间为0.3~0.4s,使钢水经结晶辊凝固并导出,形成无取向硅钢等轴晶薄带坯。本发明方法为等轴晶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完全避免了柱状晶的形成,可以获得具有细小、均匀的凝固组织且等轴晶比率为100%的无取向硅钢薄带坯。
-
公开(公告)号:CN101560597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910011743.8
申请日:2009-05-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消除铁素体不锈钢冷轧板带吕德斯应变的柔性化退火方法,选用主要含Nb、B、Ti、Cr、Si、Mn、Fe的铁素体不锈钢冷轧板带,将冷轧板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950℃以下,保温3~4.5分钟使其充分再结晶后,缓冷1分钟至室温,重新加热至750℃~再结晶温度,使其温度均匀后在5秒钟内以冷却速度大于300℃/s,采用喷水或喷氢冷却方式冷却至室温。或者在再结晶温度以上,950℃以下,保温3~4.5分钟使其充分再结晶后,1分钟内缓冷至750℃~再结晶温度,然后在5秒钟内以冷却速度大于300℃/s,采用喷水或喷氢冷却方式冷却至室温。本发明得到的冷轧退火板,在拉伸过程中完全消除吕德斯带应变,同时避免了因钢的成分及工艺不同导致不同的屈服点延伸而必须采取不同压下、伸长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768703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1010101105.8
申请日:2010-01-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58
Abstract: 一种低屈强比X80级管线钢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该管线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2~0.06%,Si?0.22~0.29%,Mn?1.6~1.9%,S≤0.002%,P≤0.012%,Al≤0.045%,Cu?0.15~0.25%,Cr?0.08~0.26%,Ni?0.2~0.3%,Nb?0.07~0.11%,V?0.03~0.057%,Ti?0.012~0.022%,Mo?0.22~0.32%,N≤0.0043%,Ca≤0.0018%,余量为Fe。制造方法为:冶炼、浇注成铸坯,加热保温后进行两段轧制,第一段轧制开轧温度为1100~1150℃;第二段轧制开轧温度为920~940℃,第二阶段的总压下量68.4~72%;轧制完成后快速冷却,再空冷后以5~30℃/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340~490℃。本发明的产品具备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较低的屈强比即优良的抗大变形能力,可用于地震多发带和永冻带油气的正常运输和供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556267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910011680.6
申请日:2009-05-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33/00 , G01N23/04 , G01N23/225 , G01N21/88
Abstract: 一种模拟铁素体不锈钢热轧粘辊的实验方法及其装置,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方法为:将铁素体不锈钢加工成两个端面带有凹槽的试样,将试样和锤头置于有机溶剂中,在超声波条件下清洗,将夹具置于热模拟实验机操作箱的左右轴上,将两个锤头放入夹具中,用夹具将两个锤头和试样夹紧;通电流加热,保温并压缩试样。装置包括热模拟实验机和两个锤头,锤头端面粗糙度为1~2μm。本发明的方法及其装置能够模拟轧辊在高温压缩过程中的表面变化情况,并且可以对道次压下量、变形速率对粘辊的影响进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0430161C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申请号:CN200610135084.5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1/46 , B21B37/74 , B21B37/46 , B21B37/48 , B21B37/58 , B21B37/16 , B21B37/56 , B21B15/00 , B21B27/02 , B22D11/18 , B22D41/00 , C21D9/46 , C21D11/00 , B23P23/04
Abstract: 等轴晶铁素体不锈钢板带的铸轧方法,属于铁素体不锈钢板带制备技术领域。以铁素体不锈钢为基本原料,通过熔炼、吹渣、预热、浇注、铸轧、后加工生产出铁素体不锈钢板带。控制铸轧温度1500℃~1600℃,铸轧速度10~50m/min,铸轧压力为50~200KN。采用的设备包括中频感应炉、铸轧机、中间包,铸轧机为双辊水平式铸轧机,配置有内冷式轧辊,铸轧机设有在线预热装置、在线供气装置,以及在线溶池温度检测装置和溶池液面高度检测装置、自动辊缝调节装置、辊速自动调节装置。本发明无需采用电磁搅拌技术、无需添加钛元素,缩短铁素体不锈钢板带生产流程,产品的等轴晶比率为100%,从根本上改善了铁素体不锈钢板带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表面质量和成型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226701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710159274.5
申请日:2007-12-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辊薄带铸轧模拟设备,包括中频感应炉、在线供气装置、在线结晶面表面附近温度场测量装置、在线熔池温度检测装置,该设备所设的模拟器结构是:底板上设有底支架、中频感应炉滑动的轨道及限位挡块;底支架和上端水平槽钢台间有两条坚直滑杆,每个滑杆上有一个能在杆上滑动的大滑桶,两个大滑桶间连有上下两横梁;槽钢台上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和下横梁间螺纹连接;结晶器通过快速伸缩杆固定在小滑块上,小滑块能够在下横梁上滑动;小滑块上的辊轮能沿着弧形导轨滚动,从而带动结晶器运动;弧形导轨紧固在支板上,支板固定于底支架内侧的槽内。通过模拟实验,得到铸轧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匹配关系,用以指导实际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8243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06743.8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00MPa级5.5Ni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0.04%~0.1%,Si 0.04~0.15%,Mn 0.5%~1.5%,Ni 5.0%~6.0%,Mo 0.9%~1.1%,其余元素是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包括:冶炼,热机械处理和采用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工艺进行热处理。本发明提供的700MPa级5.5Ni钢,相较于9Ni钢,减少了3.5%的Ni含量,显著降低战略资源Ni含量,并降低高Ni导致的严重焊接磁偏吹难题,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的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强度,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达到了700MPa以上,具有较好的强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8994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16969.3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低温强韧性匹配优异的高锰合金中厚板及制备方法,属于钢铁材料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温强韧性匹配优异的高锰合金中厚板及制备方法,采用Fe‑Mn‑Al‑C化学成分体系,结合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通过高温轧制使形变奥氏体组织完全再结晶成为无畸变的等轴奥氏体组织,提高了高锰奥氏体钢的塑性变形能力,从而获得具备优异超低温强韧性匹配的超低温域用复杂合金化高锰中厚板。本发明制备的高锰中厚板合金元素适量,轧制态即可使用,制备工艺简单,大幅提高了超低温强度的同时兼顾了低温韧性,在超低温强度与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达到同等水平的同时,成本远低于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
-
公开(公告)号:CN11831499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29220.7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融合物理冶金与数据驱动的热轧带钢力学性能预测方法,属于热轧材料力学性能预测研究领域,包括:获取热轧带钢的生产数据集,通过遗传算法优化的物理冶金模型计算热轧带钢的各组织成分占比;构建力学性能预测所需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数据集;将预处理后的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训练集进行计算,获取最优参数,并对测试集进行力学性能预测。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融合物理冶金与数据驱动的热轧带钢力学性能预测方法,将成分工艺参数与各相分数占比同时作为输入数据实现对钢材力学性能的预测,可有效提高力学性能预测精度,有助于实现工艺参数的优化,提高产品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