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17017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557547.5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液相方法制备碳复合磷酸钒钠无粘结剂正极,具体步骤是称取钠源、钒源于小烧杯中,添加去离子水,搅拌30min至其完全溶解,将其转移至水热内胆中,添加去离子水至内胆体积的80%,在100~180℃的鼓风烘箱中水热12~48h。称取磷源及有机碳源于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搅拌20min至其完全溶解,之后将自然冷却后的中间相液体缓慢滴加到溶有磷源和有机碳源的烧杯中,搅拌20min至溶液变成橙黄色,加热浓缩至一定体积。之后将碳基体浸泡在液相前驱体中1-4小时,并在80℃的鼓风烘箱中于24h烘干。将烘干后的碳基体在氮气气氛下350℃预烧2~6h,在650~850℃下煅烧6~12h,得到无粘结剂Na3V2(PO4)3/C电极。以其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显示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29372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557118.8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液相方法制备碳复合磷酸钒钠无粘结剂锂离子电池正极,具体步骤是称取钠源、钒源于小烧杯中,添加去离子水,搅拌30min至其完全溶解,将其转移至水热内胆中,添加去离子水至内胆体积的80%,在100~180℃的鼓风烘箱中水热12~48h。称取磷源及有机碳源于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搅拌20min至其完全溶解,之后将自然冷却后的中间相液体缓慢滴加到溶有磷源和有机碳源的烧杯中,搅拌20min至溶液变成橙黄色,加热浓缩至一定体积。之后将碳基体浸泡在液相前驱体中1-4小时,并在80℃的鼓风烘箱中于24h烘干。将烘干后的碳基体在氮气气氛下350℃预烧2~6h,在650~850℃下煅烧6~12h,自然冷却后得到无粘结剂Na3V2(PO4)3/C电极,以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显示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099055B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610441306.X
申请日:2016-06-2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4/66 , H01M10/0525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氮磷共掺杂柔性碳纤维膜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材料领域。本发明直接将滤纸和水合肼水热后得到掺氮滤纸,再与尿素溶液混合干燥,放入到气氛管式炉中煅烧,滤纸在高温下碳化形成碳纤维纸,尿素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使碳纤维纸剥离成超薄碳纤维膜,得到氮磷共掺杂的碳纤维膜。氮磷共掺杂碳纤维膜中,造成碳纤维的缺陷和改变其能带结构,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和锂离子扩散速率。碳纤维在材料内部形成三维导电网络,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该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柔韧性能,适合用于制作柔性电极,无任何添加剂,作为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了超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602038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710043381.5
申请日:2017-01-2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湖北宇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B25/45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6/40 , H01M4/5825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溶胶辅助溶剂热法制备粒棒混合形貌磷酸钒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具体将锂源、钒源和磷源以无水乙醇为介质球磨后迅速转移到容器中,搅拌,加入螯合剂,得到黄色悬浊液;再放在油浴中,加热得到蓝色悬浊液,转移到反应釜中,超声在175~190℃下保温20~28得到浓缩前驱体;进一步研磨成粉末,并加入碳源,球磨得到混合粉末;在管式炉中,氮气或氩气气氛下烧结8~12小时,研磨、过筛,得到具有粒棒混合形貌的碳包覆磷酸钒锂/碳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充分利用溶胶法使原材料达到分子水平的均匀混合,结合溶剂热法反应条件温和且易于控制的优势,通过碳热还原获得具有纳米棒和颗粒混合形貌的磷酸钒锂/碳复合正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124445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410305670.4
申请日:2014-07-0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NiV3O8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醋酸镍、五氧化二钒和葡萄糖为基础原料进行混合,经加水混合搅拌均匀后,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于120-180℃反应10-48h,将反应所得产物在空气条件下,在300-500℃烧结1-10h,制得纳米线状NiV3O8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纳米线长度为3-8μm,直径为30~100 nm。本发明利用了葡萄糖的还原性将五氧化二钒还原并保持高活性,进而与镍离子结合得到中间相产物,然后利用高温烧结方法促进中间相产物继续反应。合成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材料制备成本低。所得样品为纳米线,纳米线长度为3-8μm,直径为30~100 nm。所制备材料容量较高,在锂离子电池中有潜在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99292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16789.7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无烟煤矿和红磷单质为原料的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的复合负极材料是将无定形态的无烟煤和红磷单质机械球磨复合得到粒径约为7~10微米颗粒状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阶段碳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存在放电比容量低、倍率性能差、成本高等问题。该磷/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烟煤矿经粉碎、除杂、高温处理并将其与红磷单质混合,通过机械球磨复合得到高比容量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材料将磷负极高容量和碳材料良好导电性有效结合,显示出了优异的容量性能和倍率性能(0.1A g-1可逆容量高达382 mAh g-1),具有一定的商业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159204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77249.8
申请日:2016-07-2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136 , H01M4/66 , H01M4/139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4/6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物质原位生长电极片,活性材料前驱体均匀浸渍涂覆在普通滤纸上,再通过煅烧后形成的活性材料原位生长在以滤纸碳化后的碳纤维为集流体上,所得活性材料与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即为活性物质原位生长电极片。其方法是前驱体粉末转移至N‑甲基吡咯烷酮(NMP)介质中搅拌成浆料,然后将滤纸浸渍于浆料中超声、干燥、冲片得圆片,圆片在管式炉中惰性气氛下,在500‑800℃下烧结5‑24h,得到正极材料原位生长在碳纤维上的电极片,即活性物质原位生长电极片。相比一般的电极片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滤纸碳化后所得碳纤维为集流体,利用活性材料的烧结过程直接完成电极片的制作,大大简化了电池制作工艺,降低了电池制作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02523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72221.5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2 , H01M4/5815 , H01M4/626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粘结剂的Ni3S2钠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将泡沫镍用稀盐酸浸泡12h去除氧化层。将硫化钠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搅拌40min后使其充分溶解;将得到的溶液转移到水热釜内衬中,把泡沫镍加入水热釜内衬中,添加双氧水以及去离子水至内衬体积的80%。于120‑160℃鼓风烘箱中水热反应2‑8h,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冷却至室温的泡沫镍取出,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30‑60秒,用于洗去粘在泡沫镍上的杂质,之后在60℃的烘箱中将泡沫镍烘干,Ni3S2均匀地原位生长在泡沫镍上。本发明将该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上,显示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742591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118659.6
申请日:2016-03-0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5825 , H01M1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包覆Na3VO4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具体是将钠源,钒源及六次甲基四胺分别放置于装有10ml蒸馏水中,搅拌40min后使其充分溶解;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水热釜内衬中,再加入蒸馏水至内胆体积的80%,于120℃鼓风箱中反应24h,之后再在180℃的鼓风烘箱中反应24h~72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液;向前述得到的反应液加入柠檬酸、蔗糖或葡萄糖,搅拌得到中间产物,将该中间产物于80℃烘箱中烘12h后,于氮气或氩气保护气氛中400~600℃下煅烧5~10h得到碳包覆Na3VO4复合材料。本发明将该材料应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显示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585001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117428.3
申请日:2016-03-0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C01B31/02 , H01M4/1393 , H01M4/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93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多孔碳的制备工艺,所述材料具体制备方法为:将碳源和可溶性离子盐按一定的质量比投料,放置于容器中加适量去离子水搅拌,得到均匀溶液;将得到的均匀溶液烘干,在500~800℃,氮气条件下烧结5~10小时,自然冷却得到黑色粉末样品;将黑色粉末样品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搅拌得到悬浊液,随后对悬浊液进行多次离心处理,除去黑色粉体中的可溶性离子盐;将得到的产物烘干便得到一种三维多孔碳纳米片。本发明将三维多孔碳纳米片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本发明所制备样品呈现出三维多孔结构,由大量纳米片构成;所制备的三维多孔碳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充、放电容量和稳定的循环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