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冷却剂自然循环的核反应堆

    公开(公告)号:CN1242099A

    公开(公告)日:2000-01-19

    申请号:CN97180981.X

    申请日:1997-12-23

    Abstract: 其内有诸如高压水、液态金属或熔融金属盐等冷却剂(3)的反应堆(1)可自然循环,包括一内设堆芯(8)的容器(2),至少一个热交换器(30),以及用于液压式连通堆芯(8)和交换器(3)的装置。辅助循环装置可增加冷却剂的循环速度,从而由至少一个鼓风机(20 21)及其各自的散布系统(24,25,28)把容器(2)顶部气体(5)的气体流束射入位于堆芯(8)之上且终止于气体(5)层之下的管道(11)。管道(11)可以是形成堆芯(8)的容器(9)的延伸部的圆柱形管道,也可以由另一内圆柱形装置(13)内部限定,管道(11)底部与堆芯(8)有一预定距离设置,以使冷却剂(3)循环,管道(11)顶部延伸到冷却剂(3)的自由面(4)之下,可防止冷却剂在管道(11)内向下再循环。

    提高反应堆气冷系统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646A

    公开(公告)日:1996-02-28

    申请号:CN95107017.7

    申请日:1995-06-16

    Inventor: A·亨斯贝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5/18 G21Y2002/201 G21Y2004/302 Y02E30/35

    Abstract: 一种改进的衰变热排放系统,其用于从反应堆容器和液态金属冷却核反应堆的安全外壳之间的充满惰性气体的间隔空间中排放热量。采用了多条冷却管道与充有惰性气体的间隔空间相连通,从而给惰性气体提供了多条循环到热交换器的流径,而热交换器将惰性气体中的热量排放掉,于是导致了惰性气体的自然对流。惰性气体则直接从反应堆容器上通过自然对流热传送吸收热量。

    核反应堆控制棒束的导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0921A

    公开(公告)日:1992-05-06

    申请号:CN91109783.X

    申请日:1991-09-20

    Abstract: 一种用来导向核反应堆控制棒束的装置,包括装在燃料组件中的导向管。它还包括,在上方内部构件中,一个有上盖板的管状壳体,盖板上有一具可穿过棒束驱动轴的孔、沿壳体分开放置的水平导向板,并且切口,以便让星形支架通过并导向棒束的元件和单个元件的切缝管子,以防止元件受到冷却剂的作用。在导向板之间各间隔顶部板紧接的下方,装有开口。壳体下部中的导管,除了支持棒束的星形支架通过缝隙外设有其它开口。

    一种快中子反应堆及一种快中子反应堆的中子反射层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584981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80067454.9

    申请日:2014-12-08

    Abstract: 发明涉及核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取出的含液态重金属冷却剂的快中子反应堆中子反射层组件的设计。所述快中子反应堆包括用液态重金属冷却剂冷却的燃料元件组成的堆芯,设置在堆芯周围的中子反射层组件,所述中子反射层组件包括钢制壳体,在所述壳体的高出堆芯上边缘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部分冷却剂流从组件间的空间排到壳体内部的入孔,以及至少一个安装在壳体中的垂直管,排出的冷却剂流沿着所述垂直管通过堆芯的上边缘和下边缘进入到壳体的底部,以及在高出入孔的壳体外侧安装有用来形成组件间空间内的冷却剂流的水力阻力的导流装置。技术成果为提高了快中子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提高了快中子反应堆的效率,并减少了蒸汽发生器的热交换面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