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缠绕机器人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52248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146249.9

    申请日:2020-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软体缠绕机器人,包括:缠绕管,具有充气口、抓取面及与抓取面邻接的连接面,充气口与缠绕管的内腔连通,抓取面沿缠绕管的轴向延伸;非延展层,沿缠绕管的轴向延伸并贴合于抓取面;非延展线,沿缠绕管的轴向螺旋绕设于缠绕管的外壁面,以使缠绕管充气后呈螺旋状变形,且非延展层朝向该螺旋状的中心线;膨胀管,具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注气口,膨胀管沿缠绕管的轴向延伸并连接于连接面,以随缠绕管螺旋变形,并通过充气膨胀至与被抓取物接触。本发明软体缠绕机器人能增加对被抓取物的抓取面积,并通过控制充气气压能控制膨胀管和缠绕管对被抓取物的抓取力度,提高了软体机器人抓取的可靠性。

    抓持器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73179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072156.0

    申请日:2021-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抓持器,包括机械臂、吸盘以及控制装置;吸盘设于机械臂上,吸盘包括盘体和隔膜,盘体包括底部以及连接于底部的侧壁部,底部和侧壁部围合形成空腔,且侧壁部远离底部的一端形成开口,隔膜设于空腔内,且隔膜的边沿与侧壁部连接,隔膜将空腔分隔为朝向开口的吸附腔以及背向开口的调节腔;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隔膜朝向或背向开口形变。本发明技术方案可对目标物实现主动吸附和剥离,并能够在跨介质环境中使用。

    一种无缆水驱软体机器人、制造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31189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0037701.8

    申请日:2020-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缆水驱软体机器人、制造模具及其制造方法,其软体机器人包括至少一个软体支臂,围绕以主体部件设置,其中,所述软体支臂通过阴阳模的两次注模工艺完成,第一注模形成所述软体支臂的下侧臂体,并在第二注模时完成所述软体支臂的剩余部分。本发明无缆水驱软体机器人、模具及其制造方法由于采用了两级注模工艺,通过设置在模具底板上的矮壁,实现软体支臂的制造过程中的快速高效和产品良率更高。

    流体压力驱动长软体机械臂铸造模具的内脱模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03527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010023632.5

    申请日:2020-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压力驱动长软体机械臂铸造模具的内脱模装置及方法,其内脱模装置设置包括一用于容纳长软体机械臂铸造体的内壳体,一用于容纳长软体机械臂铸造体的外壳体,以及在该内壳体或外壳体中用于支撑所述长软体机械臂铸造体的芯棒,其中,在所述芯棒外侧紧贴所述芯棒设置有芯瓣,所述芯瓣设置采用两片以上。本发明流体压力驱动长软件机械臂铸造模具的内脱模装置及方法由于采用了在所述芯棒外侧贴近芯棒设置的芯瓣结构,方便了在脱模过程中的方便和迅速将芯棒和芯棒从硅胶弹性体中心抽出,从而方便了制造过程。

    一种四旋翼水下航行器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0274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59361.8

    申请日:2021-0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四旋翼水下航行器,包括密封舱壳体和该壳体内的驱动装置和配重模块;四旋翼水下航行器具有重心和浮心,所述四旋翼水下航行器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水下航行器浮心位置为O1、重心位置为O2,以O1为原点,密封舱壳体轴线为Y1轴,X1轴垂直Y1轴,以大地坐标系为第二坐标系。在第一姿态时,Y1平行Y2,在第二坐标系中,O1位于O2上方,O1O2平行于Y2,由第一姿态切换为第二姿态时,Y1垂直Y2,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配重模块运动,从而改变重心O2在所述第一坐标系内的位置,以使在第二坐标系中,O1仍然位于O2上方,O1O2仍然与Y2轴平行。如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四旋翼水下航行器推进效率较低的问题。

    无人潜航器柔性回收装置、母船以及柔性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49343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72145.2

    申请日:2021-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人潜航器柔性回收装置、母船以及柔性回收方法,属于潜航器技术领域。无人潜航器柔性回收装置包括:底座;可伸展臂本体,可伸展臂本体具有固定端与自由端,固定端与底座连接,且可伸展臂本体内具有一空腔;至少一个片状弹性元件,片状弹性元件沿可伸展臂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可伸展臂本体,片状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端连接,另一端与自由端连接,且片状弹性元件具有卷曲状态以及伸直状态;以及泵,泵设置于底座,且泵与空腔连通。其中,泵驱动可伸展臂本体膨胀伸展时,可伸展臂本体驱动片状弹性元件从卷曲状态切换至伸直状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无人潜航器柔性回收装置可提高回收无人潜航器的回收效率。

    反向弯曲臂和S型弯钩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1889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516617.4

    申请日:2020-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反向弯曲臂和S型弯钩,其中,反向弯曲臂,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折合模块,折合模块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的底边与第二部件的底边转动连接;所有折合模块依次排列,任意相邻两个第一部件的侧边转动连接,任意相邻两个第二部件的侧边转动连接,反向弯曲臂的第一段弯曲呈钩型或螺旋型,在第一段中,折合模块的开口位于第一段的弯曲外侧;反向弯曲臂在折合模块张开状态下的曲率,大于反向弯曲臂在折合模块闭合状态下的曲率。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自适应折叠臂可单驱动件驱动,能够自适应目标物尺寸,且对目标夹持稳定可靠,可以通过各种曲率组合形成空间任意光滑曲线,比如形成S型弯钩实现对拉钩功能,甚至完成闭合。

    初始垂线式弯曲缠绕臂和捕获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159175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514056.4

    申请日:2020-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初始垂线式弯曲缠绕臂和捕获设备,所述初始垂线式弯曲缠绕臂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以及至少两拉紧机构,所述第一组件包括通过第一转动副连接的两第一元件;所述第二组件包括通过第二转动副连接的两第二元件;所述第二转动副与所述第一转动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相向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拉紧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元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元件;在所述拉紧机构伸展时,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存在有间隙;在所述拉紧机构拉紧时,所述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形成可转动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初始垂线式弯曲缠绕臂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自适应捕获。

    软体缠绕机器人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5224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146249.9

    申请日:2020-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软体缠绕机器人,包括:缠绕管,具有充气口、抓取面及与抓取面邻接的连接面,充气口与缠绕管的内腔连通,抓取面沿缠绕管的轴向延伸;非延展层,沿缠绕管的轴向延伸并贴合于抓取面;非延展线,沿缠绕管的轴向螺旋绕设于缠绕管的外壁面,以使缠绕管充气后呈螺旋状变形,且非延展层朝向该螺旋状的中心线;膨胀管,具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注气口,膨胀管沿缠绕管的轴向延伸并连接于连接面,以随缠绕管螺旋变形,并通过充气膨胀至与被抓取物接触。本发明软体缠绕机器人能增加对被抓取物的抓取面积,并通过控制充气气压能控制膨胀管和缠绕管对被抓取物的抓取力度,提高了软体机器人抓取的可靠性。

    可变弯曲臂和捕获设备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3152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010513085.9

    申请日:2020-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弯曲臂和捕获设备,其中,所述可变弯曲臂包括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两第一元件和第二组件,两所述第一元件通过第一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二组件包括两第二元件,两所述第二元件通过第二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二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延伸方向的下游,两所述第一元件与两所述第二元件分别对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组件具有在所述第一转动副上远离所述第二组件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组件具有在所述第二转动副上远离所述第一组件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随两所述第一元件的面夹角θ1或两所述第二元件的面夹角θ2的变化而变化。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可变弯曲臂可自适应捕获物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