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支承构件的构造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63193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206746.8

    申请日:2014-05-15

    Inventor: 渥美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支承构件的构造。该转向支承构件的构造在自车身侧方承受碰撞负荷时抑制支柱部向车身内部移动。在转向支承构件(1)的开口部(1A)的缘部(1U、1L)上设有:侧部(11),其与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2)连接且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倾斜部(12),其与侧部(11)和基本部(10)连接。倾斜部(12)相对于转向支承构件(1)的轴心倾斜,以使开口部(1A)在侧部(11)处的宽度与开口部(1A)在基本部(10)处的宽度不同。倾斜部(12)形成为使其强度低于侧部(11)的强度和基本部(10)的强度。

    转向支撑构件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61631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379187.6

    申请日:2013-08-27

    Inventor: 渥美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4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降低重量的情况下获得提高了的支撑强度和支撑刚性的转向支撑构件。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支撑构件(100)支撑转向轴(138)、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两端部(104a,104b)固定至车辆侧面,并且由轻合金或树脂复合材料成型。转向支撑构件(100)包括:固定部(110),其具有从支撑转向轴的位置附近向车辆前侧延伸的圆锥台形状,固定部(110)的顶部(110a)固定至划分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的前围板(102);和多个加强筋(118、120、122、124、126和128),其沿着由固定部的顶部构成的圆(E)和底圆(F)的切线(La、Lb、Lc、Ld、Le和Lf)配置。

    前排乘客安全气囊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43024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299912.4

    申请日:2012-08-22

    Inventor: 渥美亮

    Abstract: 一种前排乘客安全气囊,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通过缩短通过气体供给而膨胀的主囊到达乘客头部的时间和通过使用副囊防止主囊的未对准来提高安全气囊的乘客保护性能。前排乘客安全气囊(1)包括安全气囊(14),当气体被供给时安全气囊(14)朝向乘客(M)侧膨胀,安全气囊(14)具有朝向乘客(M)头部(Ma)膨胀的主囊(15)和与主囊(15)一体化且朝向挡风玻璃(3)膨胀以通过接触挡风玻璃(3)来支撑主囊(15)的副囊(16),副囊(16)设置在主囊(15)的上部,以临时安置的方式被收纳,当主囊(15)膨胀时压制主囊(15)的上部,通过穿过主囊(15)对流的气体的流入,副囊(16)膨胀比主囊(15)的膨胀晚。

    车体结构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87174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10249507.1

    申请日:2012-07-18

    Inventor: 渥美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4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支撑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的车体结构。根据本发明的车体结构(100)是支撑包括转向轴(126)的转向悬架部件的车体结构,该车体结构包括:前转向支撑构件(110),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两端(110a、110b)固定到前围侧板(106a、106b);以及后转向支撑构件(112),其设置在所述前转向支撑构件的后方并且与所述前转向支撑构件大致平行地延伸,所述后转向支撑构件的两端经由中间支架(114a、114b)联结到所述前转向支撑构件而不到达所述前围侧板,其中当从车体的侧面看时,所述后转向支撑构件与所述转向悬架部件的重心重合。

    转向支承梁结构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76879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610709171.0

    申请日:2016-08-23

    Inventor: 渥美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支承梁结构。该转向支承梁结构能够效率较佳地分散作用于转向支承梁结构的载荷。转向支承梁结构利用托架(20、30)连结配置在前后的第1梁(11)和第2梁(12)。托架(20、30)配置在第2梁(12)的两侧。托架(20、30)具有相对配置的上表面部(21、31)和下表面部(23、33)以及连接上述上表面部(21、31)和下表面部(23、33)的中间面部(25、35),形成凹状的横截面。上表面部(21、31)和下表面部(23、33)接合于第1梁(11),中间面部(25、35)接合于第2梁(12)。

    车厢内构造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48258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410683354.0

    申请日:2014-11-24

    Inventor: 渥美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7/06 B60R7/04 B60K37/00 B60R21/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追加部件,能够充分确保仪表板内部的容积的车厢内构造。在车厢内构造中,箱状收纳构造(3)位于仪表板(1)和中控台(2)之间,由内侧壁面(3A1)和外侧壁面(3A2)构成该箱状收纳构造(3)的侧部壁面(3A),在该侧部壁面(3A)的上部侧的内侧壁面(3A1)和外侧壁面(3A2)之间形成有加强构造(3B)。

    气囊门部的构造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40162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364699.X

    申请日:2014-07-28

    Inventor: 渥美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门部(1)的构造。在气囊膨胀展开时,首先由高强度部承受气囊门部所承受的负荷,通过低强度部沿气囊门的展开方向伸展来吸收传递到低强度部的部分负荷,而能够抑制在构件改变部位发生断裂,能够确保气囊的稳定的展开动作,并且通过利用低强度部吸收由车厢内部环境导致的热变形,从而抑制外观上的美观变差。其设于车厢内部(R),且其材质不同于周边部位的仪表板(2)的材质,其特征在于,在气囊开裂部(12)与构件改变部位(13)之间设有作为高强度部的加强壁(14)和作为低强度部的缺口(15),该气囊开裂部形成于气囊门(11),该构件改变部位位于气囊开裂部的周边;加强壁配置于气囊开裂部侧,缺口配置于构件改变部位侧。

    仪表板的构造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40070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363757.7

    申请日:2014-07-28

    Inventor: 渥美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4 B60R2021/3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仪表板的构造,该仪表板的构造不独立地设置能量吸收机构,而是在仪表板的顶端部侧的上表面设置脆弱部,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来自前挡风玻璃的冲撞能量。该仪表板的构造的特征在于,在位于前挡风玻璃(2)下方的仪表板(3)的顶端部(31)侧的上表面(31a)设有倾斜面(32),该倾斜面(32)沿与前挡风玻璃(2)交叉的方向延伸,在仪表板(3)的顶端部(31)侧的上表面(31a)与倾斜面(32)之间的分界线上设有脆弱部(33)。

    车体结构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87174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210249507.1

    申请日:2012-07-18

    Inventor: 渥美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4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支撑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的车体结构。根据本发明的车体结构(100)是支撑包括转向轴(126)的转向悬架部件的车体结构,该车体结构包括:前转向支撑构件(110),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两端(110a、110b)固定到前围侧板(106a、106b);以及后转向支撑构件(112),其设置在所述前转向支撑构件的后方并且与所述前转向支撑构件大致平行地延伸,所述后转向支撑构件的两端经由中间支架(114a、114b)联结到所述前转向支撑构件而不到达所述前围侧板,其中当从车体的侧面看时,所述后转向支撑构件与所述转向悬架部件的重心重合。

    转向支承构件的构造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39801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188926.8

    申请日:2014-05-06

    Inventor: 渥美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支承构件的构造,该转向支承构件的构造通过由两个部件构成连结车身和转向支承构件的构件,从而能够提高转向支承构件的支承刚性,并且高效且稳定地吸收因冲撞时的外部负荷而产生的能量。转向支承构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架设,并且通过连结构件连结于车辆前方侧的车身,在该转向支承构件的构造中,连结构件构成为:将第1加强件和第2加强件配置为在从车辆上方观察时彼此重叠,该第1加强件自车身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直线地延伸并连结于转向支承构件,该第2加强件在车辆前后的位置固定于第1加强件;在第1加强件上,在第1加强件与第2加强件之间的固定点之间,设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带有宽度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成为低刚性的脆弱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