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幅度调控实现天线阵波束赋形的方法及天线阵

    公开(公告)号:CN11489960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446239.6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幅度调控实现天线阵波束赋形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控天线阵列各单元的幅度,完成整个阵列的等效相位分布设计,最终实现对其辐射波束的赋形。相比于传统相控天线阵,本方法通过幅度控制其辐射波束,因此不再需要对相位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使用移相器、收发组件等器件,极大地简化了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控制难度。本发明所提出的利用幅度调控实现辐射波束赋形的天线阵,可覆盖传统相控天线阵的所有波束调控功能,同时利用幅度调控实现辐射波束赋形的天线阵摒弃了相位控制组件,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相控阵成本高的瓶颈问题。此外由于幅度可在宽频带上进行控制,本方法也可应用于天线阵列的宽频带波束控制中。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FMCW雷达提取分析腹内压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293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1199566.8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命体特征采集计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FMCW雷达提取分析腹内压力方法,通过FMCW雷达来采集测试对象含腹部呼吸信号的生命体特征信号,将该信号进行特征提取,而后输入至预先搭建好的神经网络中进行计算,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对多通道的腹部呼吸信号进行重要性计算,从不同重要性的通道自适应的提取出不同量的特征,并与通过离散小波变换所提取出的隐藏特征相结合,提高该神经网络算法的能力,获取更多的腹部呼吸信号中的时域信息,将时域信息与测试对象身体腹内压力相关联,从而推算出测试对象身体的腹内压力;相对与传统侵入式或接触式的测量腹内压力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无接触式的测量腹内压力的方法。

    极化旋转的超表面控相单元及线极化波旋转相位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666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45162.0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化旋转的超表面控相单元及线极化波旋转相位实现方法。该方法利用各向异性的极化旋转超表面单元,实现对两个正交线极化波的相位控制,进而为超表面的波束调控功能提供全新的单元形式及单元设计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波矢控制、惠更斯原理和阻抗计算的线极化波相位调控方法,本方法极大的降低了超表面单元的设计难度和结构复杂度,并为宽带相位控制提供了理论性思路。与传统极化旋转超表面单元只能对圆极化波进行相位调控相比,本方法可以通过极化旋转对线极化波相位进行调控,这将拓展旋转相位的应用范围,为获得线极化波的旋转相位提供简单、可行、低损耗的设计手段。

    利用幅控天线阵列实现辐射波束赋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960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46239.6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幅控天线阵列实现辐射波束赋形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控天线阵列各单元的幅度,完成整个阵列的等效相位分布设计,最终实现对其辐射波束的赋形。相比于传统相控天线阵,本方法通过幅度控制其辐射波束,因此不再需要对相位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使用移相器、收发组件等器件,极大地简化了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控制难度。本发明所提出的幅控天线阵列,可覆盖传统相控天线阵的所有波束调控功能,同时幅控天线阵列摒弃了相位控制组件,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相控阵成本高的瓶颈问题。此外由于幅度可在宽频带上进行控制,本方法也可应用于天线阵列的宽频带波束控制中。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通信电缆信道故障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9892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44185.0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通信电缆信道故障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待检测通信电缆发送测试信号,接收反射信号;根据反射信号提取包含通信电缆信道状态信息的软故障信号;将软故障信号输入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软故障信息检测网络中,得到通信电缆的故障类型、故障距离以及可体现故障严重程度的故障值。构建软故障信息检测网络,包括:建立通信电缆软故障等效模型得到信道传递函数;使用通信电缆的软故障历史数据构建数据集,将软故障信号作为输入,将通信电缆的信道传递函数所对应的故障类型、故障距离、故障值作为输出,使用数据集对软故障信息检测网络进行训练。本发明可以解决无法对通信电缆的软故障进行有效检测的技术问题。

    利用修正等效介质理论实现二维多层龙伯透镜离散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2209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376294.4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修正等效介质理论实现二维多层龙伯透镜离散化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修正径向的等效媒质参数,借助纯介质结构实现了二维龙伯透镜的离散化工作。相比于经典等效媒质理论,该方法对等效媒质的占空比参数进行修正,解决了经典模型对该类结构不适用的问题;相比于传统连续型龙伯透镜,该方法所设计的龙伯透镜不仅具有平面波激励、超宽带、全向工作等优势,同时实现了波程缩减、损耗低等辐射性能的突破,以及重量轻、成本低、便于安装等工程性能的提升。本发明所采用的多层3D打印纯介质材料,通过在其上进行打孔设计,完成相应等效介质电磁参数的实现,在点源入射的情况下,达到平面波的有效辐射。

    幅度调控超表面单元及幅控相位等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24811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446240.9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幅度调控超表面单元及幅控相位等效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控超表面单元的幅度,可以实现对单元等效相位的控制,进而为超表面的波束调控功能提供全新的单元形式及单元设计方法。相比于传统超表面单元通过调控波矢量或通过调控旋转角度实现相位控制的方法,本方法通过调控幅度来控制其等效的响应相位,如此为超表面的设计提供新思路,降低超表面单元的设计难度和复杂度。同时,基于幅度调控的宽带优势,本方法可以克服传统超表面单元工作频带窄的缺陷,拓宽超表面的工作带宽。

    利用P-B相位实现无线通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2428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376260.5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Pancharatnam–Berry(P‑B)相位实现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携带P‑B相位的电磁波作为信息载波,借助一维对称的收发天线作为电磁波的激励装置,实现信息的无线通信;同时通过对多信道收发装置的角度、位置进行控制,分配多信道电磁载波,实现P‑B通信所独有的多信道复用传输。相比于传统通信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电磁载波的幅度特性,还实现了幅度/相位的综合利用,增加了电磁波的可区分特征;相比于传统的复用技术,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复用理念和技术,可以实现同时、同频、同极化情况下的多信道复用传输。本发明所采用的电磁波收发设备,可有效激励携带P‑B相位的电磁波,鉴于简化系统的考虑,采用一维对称结构,降低了设计复杂度和加工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

    利用多级零轨道角动量系统实现电磁聚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4762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76266.2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多级零轨道角动量系统实现电磁聚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出多级轨道角动量系统,并设计使其总轨道角动量为零来实现电磁的聚焦。相比于传统聚焦研究中通过计算光程差使辐射满足聚焦所需相位的聚焦方法,该方法不再基于等光程原则,所以对相位控制的依赖度降低。由于聚焦依赖于系统总轨道角动量,故而聚焦系统的实现手段更丰富,克服了经典聚焦中仅可通过相位调控来实现的手段单一问题,为聚焦性能的提高提供了新方向。

    利用共面终端实现贴片天线宽带工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746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398705.X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共面终端实现贴片天线宽带工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共面终端结构的设计,控制天线的辐射电流,进而实现辐射阻抗的宽带匹配。相比于传统贴片天线,该方法实现了天线工作带宽的显著提高;相比于其它形式的宽带天线,该方法不仅具有低剖面、低成本、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加工和集成等优势,同时其辐射性能具有与传统贴片天线一致的定向特性。基于本方法所设计的共面终端加载的贴片天线,由振子贴片和共面终端组成,具有宽带、定向辐射和多极化形式辐射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