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4203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0348534.3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IPC: H03K3/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脉冲压缩能量利用效率的装置,包括任意波形发生器、大功率放大器、大功率环形器、大型金属腔和辐射天线,任意波形发生器的输出端口OUT1与大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口IN1相连;所述大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口OUT2与大功率环形器的输入端口IN2相连;所述大功率环形器的输出OUT3与大型金属腔的输入端口IN3相连,所述大功率环形器的耦合输出端口OUT5与大型金属腔的耦合输入端口IN5相连;所述大型金属腔输出端口OUT4与辐射天线输入端口IN4相连。本发明将大型金属腔输入端口反射的微波能量馈入利用,在输入信号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增加了输出信号功率,提高了脉冲压缩过程的能量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8107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83922.X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双螺线管电子束扩束装置的设计方法,基于传统的束流光学理论,以加速管出口电子束状态为出发点,采用两组不同功能的螺线管磁透镜,实现对初始电子束横向截面尺寸增加、发散角降低的目标。与传统以四级磁铁为核心的扩束装置相比,该装置对加工、装配误差的容忍度更高,对入口电子束能量要求更低,调节更为简单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788106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52397.5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四极磁铁与螺线管组合实现束流扩大及压散角的方法,用于对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控制,消除电子束自身库伦力的影响,减弱电子束的发散角。通过四只固定永磁四极磁环和一只电四极磁环实现电子束扩束及发散角初步压缩,通过一只复合式螺线管电磁铁实现束流发散角终极压缩。将电子束半径在极短距离内由毫米量级扩大至厘米量级,可以将库伦力的影响降低1~2个量级,带来的发散角增量控制在0.01mrad量级。将电子束初始发散角由1mrad量级压缩至0.1mrad量级,理论上电子束在传输1km距离时束斑可以由米级压缩至10cm量级,大大增加了电子束的传输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7810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51039.X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波谐振腔的天基平台电子束发射角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源、环行器、耦合波导和微波谐振腔;微波源用于产生预设功率和频率的微波;微波经环行器后进入耦合波导中,经耦合波导耦合至微波谐振腔产生TM01模式驻波电磁场;电子束沿微波谐振腔的中心轴注入微波谐振腔,在TM01模式驻波电磁场产生的径向力作用下,对电子束发射角进行压缩,输出压缩后的电子束。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微波谐振腔的天基平台电子束发射角压缩系统,可用于不同轨道环境、不同应用平台中需要对电子束进行发射角压缩的场景,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可调性强等优点,为空间电子束应用载荷奠定了基础,填补了现有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779116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80852.2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陡降边带的超宽带Ka波段频率选择表面,包括:单元结构,该单元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层、与第一金属层紧贴设置的第一介质层、与第一介质层紧贴设置的第二金属层、与第一介质层关于第二金属层对称设置的第二介质层及与第一金属层关于第二金属层对称设置的第三金属层;第一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结构相同,第一介质层与第二介质层的材料及尺寸大小完全相同。根据本发明,具有陡降特性的超宽带带通型频率选择表面,通过在通带内引入多个传输极点实现宽带带通,在通带两侧引入传输零点实现快速滚落进入阻带。
-
公开(公告)号:CN11715548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934605.7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路径编码脉冲压缩装置的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通过利用设计的编码限幅耦合器将路径编码脉冲压缩装置输出的长脉冲响应信号或高功率微波窄脉冲压缩信号进行部分微波能量耦合输出,在编码限幅器和衰减器的共同作用下将微波功率调整至信号编码器可处理范围内,保证响应信号的输出功率基本保持统一水平,再通过上位机来控制信号编码器实现路径编码脉冲压缩实时监控测量并在路径编码脉冲压缩装置工作范围内任意调整工作参数。本发明通过引入编码限幅器来保证响应信号相位信息测量的精确度,提升了路径编码脉冲压缩系统的精确性、时效性和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138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54606.0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IPC: H02N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波到直流电的能量转换装置,属于能量收集转换领域。本发明主要针对目前电磁波能量接收方式频率范围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电磁波的热吸收与热电转换技术的电磁波到直流电的能量转换装置。本发明包括电磁波吸收材料、温差发电器件、导热粘合薄层、电压匹配器等,先通过吸收材料吸收输入的电磁能量并转化为热能,再利用温差发电器件将热能转换为直流电能。本发明的装置能够接收频率范围丰富灵活的电磁波能量,与微波频段的整流天线收集方式相比,将本发明用于微波能量接收具有结构简便、应用面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6751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62618.6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IPC: H04W12/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隐秘通信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隐秘通信设备及方法。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包括发射端口、脉冲压缩混响室和发射天线,发射端口向脉冲压缩混响室输入窄脉冲信号,脉冲压缩混响室将窄脉冲信号转换为长脉冲信号,发射天线发射长脉冲信号;接收端包括接收天线、脉冲压缩混响室和接收端口,接收天线向脉冲压缩混响室输入长脉冲信号,脉冲压缩混响室将长脉冲信号转换为窄脉冲信号,接收端口接收窄脉冲信号;发射端与接收端的脉冲压缩混响室的多径散射特性相同,其与窄脉冲信号和长脉冲信号在相位、频率上的对应关系相关。本方案具有物理层面的不可破解性和不可探测性,保障通信过程的隐秘性,降低有效信息被截获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99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39084.2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特征信息的时空压缩雷达探测方法及系统,属于雷达探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将目标的空间特征信息转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脉冲回波信号,再将脉冲回波信号进行时域反转编码处理,得到空间特征编码信号。空间特征编码信号经过天线辐射后,与目标相互作用,形成时空压缩效应,在时域表现为目标的反射信号为一个脉冲宽度变窄的窄脉冲,信号的峰值功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于不匹配的目标,空间特征编码信号无法与之形成空间压缩效应,目标的反射信号无法实现时空压缩形成窄脉冲,从而有效实现了雷达对目标的区分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821770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910808861.5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星载应用系统微波源的电推进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总控系统发送的应用系统工作指令或电推进单元工作指令,并在接收到应用系统工作指令时先控制开关模块导通功率放大模块和卫星天线,然后控制功率放大模块将星载应用系统微波源发送的微波信号按第一倍数放大得到第一微波信号,在接收到电推进单元工作指令时控制开关模块导通功率放大模块和电推进单元控制,然后控制功率放大模块将星载应用系统微波源发送的微波信号按第二倍数放大得到第二微波信号,以使电推进单元利用第二微波信号产生推力。本发明通过使用应用系统的微波源作为电推进系统的输入之一,能够减小推进系统重量,提高卫星有效载荷占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