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657848A
公开(公告)日:2005-08-24
申请号:CN200510041779.2
申请日:2005-03-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25B4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025
Abstract: 多通道插入式回热器,包括换热器芯体以及与换热器芯体连为一体的集液箱,换热器芯体由开设有小孔径的中间通道和外围通道构成,且中间通道突出于外围通道,在换热器芯体的两端自外向内分别套装有与中间通道相连通的单侧开孔的集液箱和与外围通道相连通的双侧开孔的集液箱。本发明以带有多排小孔径通道结构的换热器作为两种流体换热的主体,多排小孔径通道结构增加了换热面积,增强换热,同时外围通道包围着中间通道,使中间通道中流体的有效热量或冷量不会损失,换热器芯体分别与双侧开孔集液箱和单侧开孔集液箱相通,既能有效提高系统效率和增强换热,又不致于使系统的尺寸增加太多。
-
公开(公告)号:CN109945280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1910302929.2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24D11/00
Abstract: 一种热管模式相变供热系统,由通过管道连接的锅炉、分汽缸、凝水储箱、凝水集箱、阻汽罐及用热设备等组成,锅炉产生的蒸汽经分汽缸、蒸汽管分配到各用热设备,用热设备产生的冷凝水经汽液两相管汇集到阻汽罐,阻汽罐阻截蒸汽而冷凝液受背压进入凝水集箱,凝水集箱的输出端经凝水储箱后通至锅炉。本发明运用热管模式处理供热系统,即把蒸汽供热系统作为一种大的热管,其中锅炉(热源)为蒸发段,用热设备(冷源)为冷凝段,蒸汽管部分及凝水管部分为绝热段,工质在封闭的系统内周而复始以汽‑液‑汽的形态在热源和冷源之间通过管道进行热交换,完成供热,具有工程造价低、工作寿命长、可大幅提高系统能效及强化热交换性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3196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06275.7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储能的压缩机余热回收除霜系统及工作方法,该系统由室内换热器、一号三通阀、一号节流阀、室外换热器、二号三通阀、二号节流阀、传热管、电加热器、相变储热器和压缩机组成;本发明利用三通阀的开闭,将室内外换热器同时作为冷凝器,相变储热器吸收压缩机余热后作为蒸发器,构成新的除霜系统;当相变材料储热不足以除霜时,电加热器工作,保证相变储热器出口制冷剂为过热蒸汽,实现供热和除霜同时进行;本发明不仅充分利用了压缩机的壳体余热,而且解决了中南部地区低温环境下结霜问题;利用相变储热器充当蒸发器,避免四通阀换向,减少了室内温度波动,减少了管路布置,减少了热量损失,进而达到更好的制热和除霜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854468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911138936.X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3 , H01M10/659 , H01M1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主动式风冷与相变冷却复合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该系统由热管理系统箱体、电池组、相变冷却装置、支撑柱、支撑板、冷却风进口、冷却风出口和电动推杆组成;设置上下叠放的两组冷却相变装置,相变装置与电池组相配合;共有两组进、出风口;当一组相变冷却装置工作时,另一组相变冷却装置与其对应进、出风口组成相变装置的冷却系统,通过强制风冷进行相变材料的降温凝固;当工作的相变装置热失效时,由电动推杆将冷却系统内的相变装置传送至与电池组成新的工作系统,此时热失效的相变冷却装置则与另一进、出风口组成新的冷却系统;本发明显著提高系统内相变控温装置的控温效果,并有效避免相变装置充热失效后无法继续工作的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109692534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811618607.0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带有粒径和温度双重调控的高温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颗粒床及工作方法,该颗粒床由工业高温含尘烟气入口、均匀布风挡板、过滤颗粒床本体、上部大粒径过滤颗粒球、第一层冷却盘管、冷却工质出口、中部中等粒径过滤颗粒球、竖直连接管、第二层冷却盘管、冷却工质入口、下部小粒径过滤颗粒球、支撑板和洁净低温烟气出口组成;本发明将沿着烟气的流动方向上,基于粒径与温度的双重调控:颗粒球粒径依次减小;不同粒径的颗粒球之间设置有冷却盘管,冷却盘管内部设有冷却工质,两层冷却盘管用竖直连接管相连;本发明既可以有效提高颗粒床的过滤效率、降低阻力损失,又可以提高颗粒床的容尘量、延长清洁周期,而且可以同步实现高品质余热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9507357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1354897.2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交变加热方式下碳酸盐高温煅烧反应特性的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颗粒床煅烧反应实验段、交变加热系统、二氧化碳预热系统、二氧化碳冷却系统、除尘与动力系统、若干温度和压力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可以研究煅烧段不同交变加热方式对碳酸盐高温煅烧反应特性的影响,同时所使用的循环工质为高温煅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回收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308749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10602252.5
申请日:2017-07-2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蓄热式移动颗粒床除尘过滤器及其工作方法,属于高温气体净化及余热回收领域,过滤器包括颗粒床过滤介质颗粒球入口、过滤颗粒床本体、右部分流支撑板、颗粒床过滤介质颗粒球、左部分流支撑板、洁净高温烟气出口、颗粒床过滤介质颗粒球出口、含尘高温烟气入口、蓄热颗粒球入口、蓄热颗粒球、蓄热水箱、换热支撑板、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和蓄热颗粒球出口;本发明将熔融盐硝酸钾等相变材料填装在过滤介质颗粒球中,在过滤的同时有效与烟气换热,实现蓄热,在蓄热水箱中释放热之后,经过洗涤、清灰等处理之后重复上述周期,减少了高温烟气中高含量粘附性的金属蒸汽冷凝、有机物冷凝而造成颗粒物粘附难以清除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92534A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811618607.0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带有粒径和温度双重调控的高温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颗粒床及工作方法,该颗粒床由工业高温含尘烟气入口、均匀布风挡板、过滤颗粒床本体、上部大粒径过滤颗粒球、第一层冷却盘管、冷却工质出口、中部中等粒径过滤颗粒球、竖直连接管、第二层冷却盘管、冷却工质入口、下部小粒径过滤颗粒球、支撑板和洁净低温烟气出口组成;本发明将沿着烟气的流动方向上,基于粒径与温度的双重调控:颗粒球粒径依次减小;不同粒径的颗粒球之间设置有冷却盘管,冷却盘管内部设有冷却工质,两层冷却盘管用竖直连接管相连;本发明既可以有效提高颗粒床的过滤效率、降低阻力损失,又可以提高颗粒床的容尘量、延长清洁周期,而且可以同步实现高品质余热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712681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481178.6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及方法,将内有吸附材料的旋转叶轮结构应用于脱硫装置腔体内,能够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吸附催化与脱离同时连续进行,大大提升了脱硫效率与持续性;脱硫叶轮使用隔热材料,同时叶轮末端与壳体紧密相连,利用烟气与清洁流体反向流动促进脱硫叶轮的顺时针转动,避免了烟气与清洁流体直接接触,避免了在脱硫过程中烟气余热的损失,同时避免了脱硫过程阻碍烟气流动,更大程度的降低了脱硫过程中的功耗;脱硫叶轮顺时针旋转过程中,烟气与清洁流体的流动同时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降低了叶轮旋转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1363664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231652.0
申请日:2008-10-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一种单侧多纵向涡强化换热的聚焦槽式太阳能吸热器,包括玻璃外管以及通过连接端部封装在玻璃外管内的不锈钢接收内管,玻璃外管与不锈钢接收内管之间形成了真空腔;在不锈钢接收内管的外壁上涂敷有选择性吸收太阳光涂层,而在不锈钢接收内管管壁的单侧,即接收聚焦太阳能热流侧,设置有向管内凸起或凹进的不连续多纵向涡发生器。本发明只针对接收聚焦太阳能热流侧(其温度梯度很大)的单侧设置有不连续多纵向涡发生器,在该侧管内近壁处形成了纵向涡流动结构,改善了速度场与热流场协同程度,强化了管内流体对流换热。同时,在增加相同流动阻力的情况下,其强化换热效果较布置于温度梯度较小侧要好,单侧布置可以达到高效低阻的强化换热效果与节能降耗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