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5028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86821.6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运载体耐高压壳体冷却器及冷却方法,包括冷却芯体,以及压装在其两端的压紧板,冷却芯体包括多个依次密封叠置的冷却板片。所述冷却板片为中空结构,用于套设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上,冷却板片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沿冷却板片环向布置,冷却流道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热源形成循环通路。
-
公开(公告)号:CN11575203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92810.X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细波纹板式热交换器,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包括板束芯体,所述板束芯体包括第一端板、垫板、换热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设有多个垫板和换热板,垫板与换热板间隔设置,且第一端板、垫板、换热板和第二端板彼此之间通过真空扩散焊的方式连接。本发明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可以降低金属板的厚度,较化学刻蚀,避免金属浪费,通过垫板的填充,在换热板束的周边形成多层实体结构,限制板片波纹在真空扩散焊压力和温度耦合作用下的变形,板束整体受力均匀,接触紧密,保证焊接质量,换热器中第一流体的流动路径与第二流体的流动路径近似成逆流,两种流体在各自的流通通道间进行间壁式逆流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11827515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95145.X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nventor: 董帅 , 李树学 , 李德永 , 李继 , 巴特尔 , 石永利 , 郑安 , 杨立勇 , 张集 , 吕滋涛 , 崔铭 , 李刚 , 宋明岩 , 赵耀忠 , 白博峰 , 陈真韬 , 王俊鹏 , 冯佳琪 , 王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工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传热特性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二氧化碳循环回路子系统;二氧化碳循环回路子系统,用于向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待测设备提供流量、温度及压力可调的二氧化碳试验工质;二氧化碳试验工质包括液态二氧化碳、亚临界二氧化碳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水循环回路子系统,用于向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待测设备提供流量及温度可调的水冷循环;空气循环回路子系统,用于向待测设备提供流量及温度可调的空气冷却循环;本发明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试验要求,实现SCO2恒热流加热、恒热流冷却及耦合换热过程的多物理场测量,能够适应宽流量范围变化运行,流量调节精度和线性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06689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79119.8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板式热交换器及热交换方法,包括换热器芯体;所述换热器芯体内设置有若干热侧换热通道和若干冷侧换热通道;其中,所述热侧换热通道与所述冷侧换热通道上下交错分布,并均沿所述换热器芯体的长轴方向设置;所述换热器芯体采用若干层换热板片轴向依次堆叠焊接形成,每个换热板片上均采用机械加工有换热通孔;相邻换热板片上的换热通孔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热侧换热通道或冷侧换热通道;本发明换热器芯体采用若干层换热板片轴向依次堆叠形成,每个换热板片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形成换热通孔,通过将换热板片依次堆叠进而形成换热通道,芯体结构更加紧凑高效、传热性能更加优异,适合于大功率等级布雷顿循环系统回热器及冷却器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45371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48402.X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21C15/18 , G21C15/257 ,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功率紧凑型分离式热管,属于核电非能动冷却技术领域,包括蒸发器、上升管、冷凝器、下降管和气液旋流分离器,所述蒸发器的出口通过上升管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入口,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气液旋流分离器的入口,所述气液旋流分离器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入口,所述气液旋流分离器的液体出口通过下降管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入口。本发明利用气液旋流分离器将冷凝器未冷凝的气体与已冷凝的液体进行分离,使得气体回到冷凝器的入口继续冷凝,液体继续流入蒸发器,能够避免未冷凝气体流入蒸发器造成其吸热能力下降,避免未冷凝气体聚集在冷凝器的出口造成液体继续流动的障碍,进而能够排除未冷凝气体对于分离式热管工作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29342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65085.5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相二氧化碳供应‑贮存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二氧化碳气化子系统;所述二氧化碳气化子系统,用于储存外界补充的液态二氧化碳,并对液态二氧化碳进行相态转换获得超临界二氧化碳;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储存子系统,用于接受并储存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并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二氧化碳工质来源;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回收利用子系统,用于对二氧化碳气化子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储存子系统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中泄漏的气态二氧化碳进行回收、液化并重新注入至所述二氧化碳气化子系统中;本发明确保了二氧化碳工质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存储及流动供应,保证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146882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267249.8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相二氧化碳储罐装置,包括储罐本体;所述储罐本体呈倾斜卧式放置,引流管段及出口网状段均设置在罐本体内;引流管段的一端朝储罐本体的上端外侧方向延伸,并与进口管段相连;引流管段的另一端伸入储罐本体的内部,并朝储罐本体的下端底部方向延伸;出口网状段的一端伸入储罐本体的内部,另一端朝储罐本体的下端外侧方向延伸,并与出口管段相连;阻流均温板均匀设置在储罐本体内,阻流均温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流孔;阻流均温板具有预设的导热系数,用于均匀储罐本体内预设区域的温度差异;本发明减少了罐内流体因冲击而产生的流体动能损失,降低了罐内因摇晃产生的温度压力波动与不可逆损失,并有效避免罐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608621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678616.5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运载体的紧凑型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芯体以及套设在其外部的壳体,换热器芯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紧板,所述换热器芯体包括多个交替密封叠置的冷流体板片和热流体板片,冷流体板片和热流体板片上设置有流体通道,热工质和冷工质在流体通道中逆向流动形成换热,该换热器芯体采用环柱结构并固定套设在水下运载体上,变相增大了水下运载体的壳体的厚度,可以降低水下运载体壳体的设计厚度;其次,壳体与换热器芯体之间形成真空隔热腔,减少耦合传热,保证换热器的高效运行,当芯体高温膨胀时,为换热过程中发生热膨胀留有裕量,减小了壳体外海水对换热的影响,提高换热器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2360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11141566.0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型超紧凑板式热交换器,第一换热板片上各第一凹槽与其上侧相邻第二换热板片上的第四凹槽一一对应,各第一凹槽正对与其对应的第四凹槽且与与其对应的第四凹槽组成冷侧流道;各第一换热板片上的各第二凹槽与其上侧相邻第二换热板片上的第三凹槽一一对应,各第二凹槽正对与其对应的第三凹槽且与与其对应的第三凹槽组成热侧流道;热侧进口与各热侧流道的入口相连通,热侧出口与各热侧流道的出口相连通,冷侧进口与各冷侧流道的入口相连通,冷侧出口与各冷侧流道的出口相连通,该换热器紧凑度较高,且具有强化传热及耐高温高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19037719U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23442298.0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翼型翅片的板式热交换器,涉及热交换器及换热技术领域,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换热板,换热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翼型翅片,翼型翅片沿流向间隔排列,各换热板与其两侧相邻的换热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翼型翅片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平行于翼型翅片厚度方向的凹槽,工质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流动时,因为流速过快,通道内流速较高,在高流速下,流体为湍流流动,流体流经翅片时会在翅片中后部产生较大回流涡结构,使得流体阻力增大,而工质在流经凹槽前部时,增加了凹槽内壁面附近流体的动能,引起局部处边界层再附着并延迟流动分离,从而减少回流涡的产生,进而减小了工质在流动时的阻力,并且保证了传热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