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7259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844306.0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动轮驱动的循环冷却式高温超导磁浮试验台及方法,涉及演示模型技术领域,包括超导模型车;轨道,轨道包括永磁轨道和驱动装置,永磁轨道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固定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下部的旋转电机和设置于上部的永磁电动轮,旋转电机与永磁电动轮驱动连接,永磁轨道左右两侧的永磁电动轮相对设置,超导模型车设置于永磁轨道上;电机转速控制器,电机转速控制器与旋转电机相连。本发明通过旋转式永磁电动轮与弱磁性的导体板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电磁感应的方法,利用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电磁力,为超导模型车提供推进力,保证超导模型车在永磁轨道上保持持续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98711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1910296312.4
申请日:2019-04-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1K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轨检车,包括:车体、车轮、夹紧装置、惯导系统、激光位移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所述车轮位于车体底部,所述车轮上固定安装有一计步器;所述夹紧装置位于车体底部的两侧,与永磁轨道两侧夹紧,用于限制车体偏离轨道,给轨检车提供平行于永磁轨道平面的转向力;所述惯导系统固定安装于车体上,用于检测车体上参考点相对地球坐标的位置;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装于车体上,用于检测永磁轨道平面相对车体上参考点的距离;所述霍尔传感器用于检测永磁轨道一定高度处的磁通密度。本申请所述轨检车可同时检测轨道的几何平顺性与磁场均匀性,打破了尚无针对高温超导磁浮系统所选用永磁轨道检测方案的现状。
-
公开(公告)号:CN11771935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179642.6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0L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永磁悬浮交通系统的永磁悬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车体、轨道梁、第一永磁体固定结构和永磁悬浮结构,轨道梁设置在车体正下方;第一永磁体固定结构设置在车体和轨道梁之间,第一永磁体固定结构的顶部与车体固定相连,永磁体固定结构的底部与轨道梁固定相连;永磁悬浮结构固定设置在永磁体固定结构内,永磁悬浮结构包括第一永磁体组和第二永磁体组第一永磁体组和第二永磁体组均倾斜设置,第一永磁体组和第二永磁体组相互平行设置。本发明在不同的轨道倾角和不同的磁化角度的组合下,能够限制车辆横向位移,降低永磁悬浮系统对导向装置的依赖,从而降低导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244243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1910521603.9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电动式磁悬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永磁电动悬浮、驱动一体化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包括悬浮体、供所述悬浮体在垂直和水平二个维度运动的悬浮体运动支架、悬浮力及驱动力采集单元;采用环形Halbach永磁阵列,利用机械旋转运动巧妙的将电动悬浮固有磁阻力转化为装置的驱动力;利用滑动组件搭建供悬浮体二维运动的支架,能够实现装置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自由移动,即满足悬浮‑驱动一体化演示与力采集功能;能够实现不同悬浮高度及不同转速下的动态悬浮和悬浮(56)对比文件SU 1232019 A1,1995.10.10US 2002124765 A1,2002.09.12US 2003112105 A1,2003.06.19WO 03002370 A1,2003.01.09WO 2010002071 A2,2010.01.07WO 2010022637 A1,2010.03.04WO 2016082155 A1,2016.06.02高琳惠;阎泽琛;高琳然;程蒙蒙;张静茹;陈英杰.磁悬浮转动演示仪的设计与测试.物理实验.2019,(第04期),全文.秦伟;范瑜;马育华;吕刚;李硕;朱熙;刘国瑞.盘式永磁Halbach悬浮装置的磁场和力特性分析.电机与控制学报.2012,(第06期),全文.贺光;成玉卫;龙志强.基于直线型Halbach结构的永磁电动悬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磁性材料及器件.2010,(第06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6404772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678079.2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永磁电动悬浮装置和永磁电动悬浮方法,涉及磁悬浮技术领域,包括悬浮系统,所述悬浮系统的轴向对称设置有驱动系统,且悬浮系统和驱动系统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层;所述悬浮系统包括磁轮、与磁轮电磁感应的无磁良导体和支架,所述支架和磁轮均为圆环,所述磁轮套设在支架的外圆周,所述驱动系统通过电磁感应直接驱动磁轮旋转。所述磁轮由环形永磁体阵列构成,所述永磁体采用径向充磁规律和切向充磁规律形成四对极。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永磁电动悬浮轮技术通常以单轴旋转电机为驱动源,通过中间传动机构或联轴器与磁轮连接,实现磁轮旋转运行,所构成的动力系统结构复杂,空间占用率大,动态性能差,不易于控制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7275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837113.6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电动悬浮对中导向系统,涉及永磁电动磁悬浮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感应轨道以及悬浮装置,所述感应轨道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称设置在感应轨道的两侧,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贯穿感应轨道;悬浮装置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悬浮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永磁体,永磁体的两端位于感应轨道的两侧,相邻两个永磁体之间相互接触构成永磁体阵列,永磁体阵列设置感应轨道的上方,永磁体阵列与感应轨道平行设置,永磁体阵列设置在感应轨道的中部,本发明通过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称设置在悬浮装置的两侧,在列车偏移时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可产生回复力进行对中,增强系统运行的平稳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28477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1810174234.6
申请日:2018-03-0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车,包括:车体、使所述车体悬浮并对所述车体进行导向的悬浮导向系统以及与供所述车体行驶的轨道梁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车体沿所述轨道梁运动的牵引驱动系统。应用本发明可以使得高温超导磁悬浮车中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具有推力大、效率高、高速性能好等优点,很适用于中高速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车。
-
公开(公告)号:CN10731984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1710671732.7
申请日:2017-08-0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悬浮展示平台,属于磁悬浮技术领域。磁悬浮展示平台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其中,第一平台包括高温超导块材阵列及其配套低温设备如杜瓦等;第二平台包括多个子平台,每一子平台具有由多个磁体构成的磁体阵列,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可通过磁体阵列与高温超导块材阵列之间的磁通钉扎力,形成竖向对应的水平悬浮配合;且相邻的子平台之间磁力平衡配合。本发明磁悬浮展示平台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分别采用高温超导材料和永磁材料(或超导线圈)制成,以利用磁通钉扎力实现两个平台的磁悬浮配合,同时,多个磁体构成的第二平台的多个子平台之间也能够达到磁力平衡,从而保证磁悬浮展示平台整体的悬浮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9110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293794.4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浮汽车轨道交通系统及侧板高度计算方法,涉及磁悬浮技术领域,包括封装车轮和轨道,所述封装车轮外圈设有两层,包括径向Halbach阵列和轴向Halbach阵列;所述轨道包括三种结构,每种结构均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和侧板均为导体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封装车轮端面平行。本发明结构简单,充分利用了径向Halbach阵列和轨道中底板相互作用,产生了悬浮和驱动力;同时利用轴向Halbach阵列与轨道中侧板相互作用,产生导向力,解决了磁悬浮汽车系统横向不稳定的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导向对中的功能,同时可以产生少部分驱动力和悬浮力,增加磁浮汽车的浮重比和驱重比。
-
公开(公告)号:CN11583784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00597.9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系统及其线圈尺寸的计算方法,涉及高温超导磁悬浮领域。所述高温超导磁悬浮系统包括轨道梁;车体,车体的底部设置有抱臂;悬浮导向系统,悬浮导向系统包括杜瓦和第一永磁轨道,杜瓦固定连接在车体的底部,第一永磁轨道固定连接在轨道梁的顶部;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第二永磁轨道和线圈,第二永磁轨道固定连接在轨道梁的底部,第二永磁轨道纵向排列,且第二永磁轨道的磁化角设置为预设锐角,线圈设置在抱臂的端部。本系统一方面避免了采用沿线路铺设成本昂贵的直线电机,另一方面本系统无高导磁性结构,规避了使用直线电机会存在法向力干扰问题,载重能力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