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汽车振动能量的减震器

    公开(公告)号:CN108248320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055051.2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收汽车振动能量的减震器,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它能有效的解决电动汽车行驶时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的问题。发电机位于上套筒内部,电机轴端部与中部设有单向轴承,电机轴端部的单向轴承与联轴器固定,联轴器另一端与右旋丝杠连接;电机轴中部的单向轴承外径与传动筒内径为过盈配合,传动筒外径与推力轴承的内径过盈配合,推力轴承通过上套筒的轴肩与铁环定位;传动筒的另一端内径固定有左旋螺母,推力轴承设置在传动筒内部,右旋丝杠与推力轴承过盈配合;内径端部固定有右旋螺母的中空左旋丝杠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下端盖,右旋螺母与右旋丝杠啮合;中空左旋丝杠与左旋螺母啮合。主要用于回收振动能量为电动汽车补充电能。

    一种馈能式减震器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87520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810065971.2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馈能式减震器,属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它能有效地解决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震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问题。包括套筒、运动转换机构和发电机,上套筒内侧壁与下套筒外侧壁之间为间隙配合,上套筒上部与套筒盖固定,下套筒与套筒座固定。左旋丝杠和右旋丝杠分别被固定在套筒盖上,左旋丝杠和右旋丝杠分别套有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螺母分别套有单向轴承,单向轴承外套有右旋斜齿轮。螺母和右旋斜齿轮的上下侧面均被推力球轴承固定在上圆板和下圆板中间,上圆板、下圆板与下套筒通过螺纹连接。两个右旋齿轮与一个左旋齿轮啮合,左旋齿轮与发电机通过键连接,发电机与下圆板通过螺纹连接。主要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充。

    一种多堆燃料电池集群系统的电化学阻抗谱在线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881589U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22702614.7

    申请日:2022-10-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堆燃料电池集群系统的电化学阻抗谱在线测量装置,包括:n个燃料电池发电单元相互并列,且输出端共同连接至通向负载的供电母线上;在各燃料电池发电单元上均配备有独立的子变换器;燃料电池供氢供氧单元提供燃料;电压电流采集信号单元进行信号采集并传送到集群系统控制单元;公用变换器,产生电压电流扰动,并通过隔离开关通向各个燃料电池发电单元与其子变换器之间;激励信号产生单元,由集群系统控制单元控制产生特定幅频信号通向公用变换器。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成本高、效率低、时间长、体积大等缺点,能够实现多堆燃料电池集群系统电化学阻抗谱在线快速测量。

    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机构
    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955240U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20092266.7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机构,属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与外锥形螺旋齿轮啮合的内锥形螺旋齿轮通过固定座与套筒盖内表面固定;中心轴下端外径与角接触球轴承内圈过盈配合;外锥形螺旋齿轮与第一左旋斜齿轮和第二左旋斜齿轮啮合,外锥形螺旋齿轮两侧对称设置第一左旋斜齿轮和第二左旋斜齿轮,第二左旋斜齿轮与第一右旋斜齿轮啮合,第一左旋斜齿轮和第一右旋斜齿轮通过键与各自的旋转轴上部连接,旋转轴下端外径均与单向轴承内圈过盈配合,两个单向轴承外圈分别与第三左旋斜齿轮和第四左旋斜齿轮过盈配合,第二右旋斜齿轮分别与两侧的第三左旋斜齿轮、第四左旋斜齿轮啮合;发电机与下圆板通过螺栓连接,其轴与第二右旋斜齿轮通过键连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动车组应急电源用基于燃料电池的多源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8276191U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22412023.6

    申请日:2022-09-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车组应急电源用基于燃料电池的多源发电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发电机组、锂电池组、超级电容和直流母线;所述燃料电池发电机组、锂电池组和超级电容并列连接至直流母线,所述直流母线连接动车组应急牵引设备的电源接口;在所述燃料电池发电机组、锂电池组、超级电容中分别设置有本地控制器,各本地控制器均通过主控器与远端监控终端交互。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有效地弥补集中式发电的弊端,保障动车组应急电源系统供电的稳定性,保证动车组应急电源系统供电要求。

    一种回收汽车振动能量的减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955242U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20093645.8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收汽车振动能量的减震装置,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它能有效的解决电动汽车行驶时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的问题。发电机位于上套筒内部,电机轴端部与中部设有单向轴承,电机轴端部的单向轴承与联轴器固定,联轴器另一端与右旋丝杠连接;电机轴中部的单向轴承外径与传动筒内径为过盈配合,传动筒外径与推力轴承的内径过盈配合,推力轴承通过上套筒的轴肩与铁环定位;传动筒的另一端内径固定有左旋螺母,推力轴承设置在传动筒内部,右旋丝杠与推力轴承过盈配合;内径端部固定有右旋螺母的中空左旋丝杠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下端盖,右旋螺母与右旋丝杠啮合;中空左旋丝杠与左旋螺母啮合。主要用于回收振动能量为电动汽车补充电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双圆柱式馈能减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955241U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20093636.9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圆柱式馈能减震装置,属于机械运动转换技术领域。它能有效的解决竖直垂直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问题。发电机位于下筒下盖上的圆筒内部,通过环形盖固定,发电机轴朝上放置,电机轴上固定有左旋斜齿轮;推力轴承与下筒上盖与下筒中部隔板的轴承孔过盈配合,从动轴与推力轴承过盈配合,从动轴的下端固定有单向轴承,单向轴承外壁与右旋斜齿轮内壁过盈配合,右旋斜齿轮均与左旋齿轮啮合;传动圆柱分别固定在两个传动轴中部;主动轴固定在上筒上端中部,主动轴穿过下筒上盖与倒“T”型联轴器上部固接,倒“T”型联轴器两端固定有短轴,圆筒型滚子通过轴承设置在短轴上,分别与传动圆柱配合。主要用于车辆减震部件。(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应用于高压电网中的压电风能采集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7701292U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721874883.4

    申请日:2017-1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压电网中的压电风能采集机构,属于风能采集技术领域。基座设有主轴和门型连接件,轴承的外圈与转盘中心的通孔边缘过盈配合固定,内圈与主轴的上部过盈配合,垂直于转盘的盘面上表面均布三个瓦形叶片,L型托架的顶部垂直于转盘的盘面边缘下表面固定,三个L型托架呈120°均布,L型托架的直角内侧设有第一磁铁;主轴的中部设有圆环形连接体,圆柱形光杆的一端与圆环形连接体圆周径向固定,另一端通过限位块与L型托架的水平端固定,上部设有第二磁铁的滑块与圆柱形光杆间隙配合,弹簧一端与圆环形连接体连接,一端与滑块连接,与光杆同轴设置,柔性压电材料一端与圆环形连接体固定,另一端与滑块内侧固定。(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的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8616629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2412009.6

    申请日:2022-09-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的动力系统,包燃料电池系统、超级电容系统、锂电池系统、DC/DC变换器、直流母线以及牵引负载;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发电装置经DC/DC变换器连接至直流母线,提供主要的输出功率与能量;所述超级电容系统作为储能装置经DC/DC变换器连接至直流母线,提供频繁的变载功率与回收制动功率;所述锂电池系统作为储能装置提供输出功率与回收制动能量;所述牵引负载通过DC/AC变换器从直流母线上取电。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为有轨电车提供可靠有效的动力。

    一种空调外机优化节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0663110U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21639595.X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外机优化节能装置,属于空调机技术领域,其包括空调外机,所述空调外机上设置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导风圈,所述导风圈的形状为方形,所述导风圈中设置有四个风力机,所述四个风力机分布成两排和两列,所述风力机均匀分布在导风圈中,本实用新型可以使风力机捕获更多的风能,四个风力机可以有效减少导风圈的厚度,这样在原有的风力机的高效节能的基础上不增加导风圈的厚度,即不需要对现有的空调外机进行过多的改动便能实现对风能的回收利用,可广泛应用于空调机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