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59848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762496.6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5D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航路点的无人机编队生成‑切换航迹规划方法,属于无人机集群编队飞行技术领域。针对不同速度方向的无人机队形切换和无人机编队转弯分别提出航迹规划方案,并通过航迹调整证明了按照本发明规划方案得出的航迹点,无人机仅仅需要按照规划结果在自身飞控系统的导引下保持匀速飞行到达期望航迹点即可达到时间协同收敛,不需要与飞控系统进行耦合获得实时位置姿态等飞行参数,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进行协同航迹的设计,计算量小,计算耗时少,简单实用,利于在工程上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375848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762495.1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1C2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预设航迹点的无人机集群协同动态航迹规划方法,属于多无人机协同作战领域。完成在动态战场环境中从任务初始点到任务终止点的航迹多次动态规划。无人机仅仅需要按照规划结果在自身飞控系统的导引下保持匀速飞行到达期望航迹点即可达到时间协同收敛,不需要与飞控系统进行耦合获得实时位置姿态等飞行参数,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进行协同航迹的设计,计算量小,计算耗时少,简单实用,利于在工程上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335984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62496.6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5D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航路点的无人机编队生成‑切换航迹规划方法,属于无人机集群编队飞行技术领域。针对不同速度方向的无人机队形切换和无人机编队转弯分别提出航迹规划方案,并通过航迹调整证明了按照本发明规划方案得出的航迹点,无人机仅仅需要按照规划结果在自身飞控系统的导引下保持匀速飞行到达期望航迹点即可达到时间协同收敛,不需要与飞控系统进行耦合获得实时位置姿态等飞行参数,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进行协同航迹的设计,计算量小,计算耗时少,简单实用,利于在工程上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6915476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118415.2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24 , B64G1/361 , B64G2001/245 , G05D1/08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式电磁力耦合卫星载荷指向操控方法,卫星载荷和卫星本体不直接接触,隔离本体微振动,保证载荷的超静超稳;采用电磁音圈作动器进行姿态指向控制,无需消耗工质,可长期使用,宽带大,响应快速,通过调节电流大小可操控卫星载荷的姿态角,使姿态角达到期望值。实现了超静要求,提高了指向的稳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97173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03099.6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F02C7/0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7/0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称型变结构超音速进气道调节装置,由前体压缩板、喉道上面板、燃烧室上面板和调节装置、滑动机构组成,前体压缩板和燃烧室上面板与喉道上面板通过滑动机构和调节装置连接,调节装置对称固定在喉道上面板上,多个滑动机构分别对称安装在前体压缩板和燃烧室上面板上。通过调节装置改变进气道压缩角的大小及喉道高度,调节进入燃烧室内的气流品质和空气流量大小,使其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当进气道工作在低马赫数时减小前体压缩板的压缩角,同时增大喉道高度以改变进气道的起动性能,提高发动机性能;随着马赫数的增加,增大压缩角,同时减小喉道高度,增大内收缩比,提高进气道出口静压提高了飞行器的总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554817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710558811.7
申请日:2017-07-11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复合编队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卫星自主编队飞行控制方法控制精度低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在卫星本体与载荷之间设计分离式主动隔振与操控系统,卫星本体与载荷之间看作固定连接,采用常规编队方法对卫星群之间进行粗编队,针对主从式编队卫星姿轨控制问题,建立卫星的六自由度相对运动模型,通过测量编队卫星之间的相对姿态和相对位置,利用微推力器对其姿态和轨道进行调整,保持编队卫星之间的相对运动。建立单个载荷的动力学模型,利用8个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之间的配合使用生成三轴控制力和三轴控制力矩,对载荷进行六自由度精确控制,实现卫星载荷之间高精复合编队。
-
公开(公告)号:CN107187615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10277775.7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分布式载荷的编队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卫星自主编队飞行控制方法控制精度低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根据任务需求不同,在同一颗卫星的不同位置处布置分布式载荷,载荷编队由一个主载荷和若干个从载荷组成,编队中所有载荷协同工作,完成给定任务。采用分离式Stewart驱动平台将卫星本体与载荷相连接,分离式电磁音圈作动器代替可伸缩支腿作为执行机构,采用比例微分(PD)控制律,对分布式载荷进行编队控制。该方法满足了分布式光学成像等大口径光学应用系统提出的高精度、高稳定度、超静力学环境等要求,可完成多种空间任务;同时执行机构不消耗工质,不引起微振动,且无需卸载,有效提高了卫星载荷的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184777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0504772.8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B64D3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调节机构,由前体压缩板、喉道上面板、燃烧室上面板、连杆机构、伸缩机构、液压机构组成,前体压缩板和燃烧室上面板与喉道上面板通过伸缩机构连接,两组连杆机构位于喉道上面板表面平行对称安装,两组液压机构固定在两组连杆机构相对的一侧。通过液压机构实现连杆机构、伸缩机构的运动,伸缩机构运动改变前体压缩板、燃烧室上面板的倾斜角度,同时使喉道上面板上下处于水平移动,保证进入燃烧室空气气流的稳定性;前体压缩板使来流空气在进气道内减速增压,喉道上面板移动改变喉道高度,保证进气道在宽马赫数范围正常起动,并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提高了进气道的工作效率和气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187615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277775.7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22 , B64G1/24 , B64G2001/2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分布式载荷的编队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卫星自主编队飞行控制方法控制精度低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根据任务需求不同,在同一颗卫星的不同位置处布置分布式载荷,载荷编队由一个主载荷和若干个从载荷组成,编队中所有载荷协同工作,完成给定任务。采用分离式Stewart驱动平台将卫星本体与载荷相连接,分离式电磁音圈作动器代替可伸缩支腿作为执行机构,采用比例微分(PD)控制律,对分布式载荷进行编队控制。该方法满足了分布式光学成像等大口径光学应用系统提出的高精度、高稳定度、超静力学环境等要求,可完成多种空间任务;同时执行机构不消耗工质,不引起微振动,且无需卸载,有效提高了卫星载荷的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971733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04745.0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F02C7/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7/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闭式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由机身、进气道、燃烧室上面板作动机构组成,机身与固定压缩板为一体结构,扇形板与固定压缩板通过转轴连接,扇形板在扇形槽内贴着机身侧壁转动;可动压缩板在凹槽内移动,可动压缩板与燃烧室上面板通过转轴连接;燃烧室上面板作动机构带动燃烧室上面板沿机身内侧壁上竖直方向的前滑槽、后滑槽上下移动;在保证进气道密封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进气道压缩角的大小直接调节进入燃烧室内的气流品质。变结构二维超音速进气道实现进气道从低马赫数至高马赫数工作的平稳过渡,减小气动阻力;保证进气道在宽马赫数范围正常起动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提高了进气道的工作效率和气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