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81144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510620015.2
申请日:2015-09-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阿基米德螺旋线的亚波长圆偏振光检偏器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对左右旋圆偏振光的区分,该结构包括无机基片、设于无机基片上的二维阿基米德螺旋线和覆盖于二氧化硅基片和二维阿基米德螺旋线表面的金属膜层;本发明的检偏器在3.75um‑6.0um波段圆二色性平均在0.1以上,在3.85um处圆二色性最高可达到0.16,并具波段较宽,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的特点,在以后的光学传感系统、先进的纳米光子器件以及集成光学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84979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85816.8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3058 , G02B5/18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波长反射式一维金属波片及其制备方法,其能够在不同度的波段实现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波片的功能,所述波片包括介质光栅和设置在其上的金属层;纳米介质光栅结构设置上一层类光栅金属层,介质光栅的周期为80~350nm, 占空比为0.3~0.8,厚度为50~200nm,金属层的厚度比介质光栅厚度30nm以上(层间距大于30nm)。介质层的材料可为SiO2、MgF2、PMMA,金属层为金、银、铝、镉等反射率高的材料。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等优点,在以后的光学传感系统、先进的纳米光子器件以及集成光学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73890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311278580.6
申请日:2023-09-29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衍射光波导及显示模组。衍射光波导包括波导基底,波导基底包括耦入区域、转折区域和耦出区域;自耦入区域向转折区域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转折区域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转折块,且至少两个转折块的效率调制功能沿第一方向呈递进趋势;自转折区域向耦出区域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耦出区域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耦出块,且至少两个耦出块的效率调制功能沿第二方向呈递进趋势。应用本发明的衍射光波导,能够通过分别对转折区域和耦出区域进行效率分区,从而合理分配单位面积的衍射能量,均衡耦出区域内不同位置的衍射效率,从而提升眼盒范围内不同观察图像亮度均匀性,有利于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187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13830.6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G02B2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衍射光波导、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衍射光波导包括顺次设置的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均被配置为具备光线衍射功能的微纳结构;耦出区域包括N个相邻设置的分区,每个分区内的微纳结构设计参数不同,每个分区的耦出效率和向下传导率不同,保证每个分区的耦出传导效率不低于初始耦出效率与初始耦出效率阈值ε的积,从而保证光线耦出亮度的一致性。本发明显示模组包括衍射光波导和光机模组,光机模组采用横置设计,能满足大出瞳设计要求,设计形态贴合衍射光波导,实现超紧凑模组集成。本发明还公开了衍射光波导的制备方法,使得制备的衍射光波导的光线耦出亮度一致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16986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1538083.0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G02B27/00 , G06F30/27 , G06N3/08 , G06N3/0464 , G06N3/04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衍射元件的设计方法及系统,设计方法包括:根据衍射元件的关键参数,生成多组衍射元件结构,通过对所述衍射元件结构进行电磁矢量计算得到对应的衍射效率数据,多组衍射元件结构及其对应的衍射效率数据形成数据集;选择一个深度学习架构,构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利用所述数据集对所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以得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目标光场以获取对应的目标衍射效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衍射效率数据输入到所述训练过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中,获取用于生成目标衍射元件的结构数据。本申请通过将矢量电磁仿真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结合在一起,提高了衍射元件的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9197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488045.9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 南京大学
IPC: G02B30/33 , G02B30/30 , G02F1/133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块、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主波导,外部光源由主波导进入波导层,通过光束耦合单元扇出多路次级波导,每路次级波导对应一行像素,从像素波导输出的光线经准直透镜和光束转化结构后输出高准直度光束;背光模组包括像素显示模块和两层电润湿棱镜阵列,准直消相干的光线经两层电润湿棱镜阵列,实现xy方向上的角度偏转;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设置在背光模组光线出射端的上下偏振片、上下TFT玻璃基板、液晶层、滤色片层和显示相位板,光线经显示相位板形成左右眼视察,产生真实的3D效果,通过电压控制,不仅可以提高3D显示的分辨率和观察视场,同时能够实现2D观察模式和3D观察模式的自由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230575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10707878.1
申请日:2019-08-01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G02B2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光学屈光度的AR显示眼镜。该AR显示眼镜,包括平面波导镜片和设置在平面波导镜片内侧的视力矫正镜片,平面波导镜片上具有耦入区和耦出区,其中:耦入区用于接收某一入射角进入的图像光线,并将图像光线转化为第一衍射光经平面波导镜片传递至耦出区;耦出区用于接收第一衍射光和来自现实物体的实体光线,并将第一衍射光和实体光线通过视力矫正镜片传递到人眼。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平面波导镜片和设置在平面波导镜片内侧的视力矫正镜片,能够同时实现AR显示和视力矫正,无需另外佩戴眼镜来进行视力矫正,简单方便,成像效果好,便于携带。
-
公开(公告)号:CN11218059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910584788.8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G02B2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技术,特别涉及用于呈现图像的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用于实现增强现实显示的系统。按照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用于呈现图像的装置包含:光波导镜片;以及设置于光波导镜片表面的第一~第四光学功能结构,其中,第三和第四光学功能结构位于光波导镜片的表面的两侧,第一和第二光学功能结构位于第三和第四光学功能结构之间,其中,包含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光线经第一光学功能结构耦合进入光波导镜片内,经全反射到达第二光学功能结构,并且在第二光学功能结构的作用下,光线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在光波导镜片内经全反射分别到达第三和第四光学功能结构并在所述第三光学功能结构和第四光学功能结构的作用下从所述光波导镜片出射。
-
公开(公告)号:CN11213034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0555070.6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G02B30/30 , G02B30/25 , G03B21/6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裸眼增强现实显示装置,包括:光源,用于提供多视角图像;3D光场屏,用于对多视角图像中的图像像素进行位相调制后在空间中形成点阵、线阵或面阵的3D光场观察区域,获得裸眼3D显示;3D光场屏包括至少一个位相板,位相板上设有像素式纳米光栅;六轴调整装置,用于对3D光场屏进行六轴调整,以使像素式纳米光栅与图像像素相匹配,其包括CCD实时监控系统和六轴调整屏幕框。该显示装置通过位相板将光源提供的近平行光进行光场变换,在空间中形成点阵、线阵或面阵的3D光场观察区域,获得裸眼3D显示。既能实现无图像串扰、无视觉疲劳、宽视角、高衍射效率的显示要求,又能提高装置的光能利用率,使3D光场屏的亮度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7290059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710572343.9
申请日:2015-09-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阿基米德螺旋线的亚波长圆偏振光检偏器的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对左右旋圆偏振光的区分,该结构包括无机基片、设于无机基片上的二维阿基米德螺旋线和覆盖于二氧化硅基片和二维阿基米德螺旋线表面的金属膜层;本发明的检偏器在3.75um‑6.0um波段圆二色性平均在0.1以上,在3.85um处圆二色性最高可达到0.16,并具波段较宽,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的特点,在以后的光学传感系统、先进的纳米光子器件以及集成光学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