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稻瘟病菌分生孢子产生的同源异型盒基因HTF1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532022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910111536.X

    申请日:2009-04-17

    Abstract: 调控稻瘟病菌分生孢子产生的同源异型盒基因HTF1。通过基因克隆,表明其与稻瘟病菌基因组数据库所公布的HTF1序列(MGG_00184.5)一致,且具备同源异型盒蛋白特有的结构域。该基因的敲除突变体失去了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分生孢子梗增加,菌丝块接种水稻能产生致病性。敲除突变体通过功能互补实验后,即恢复了分生孢子的产生。敲除HTF1基因中同源异型盒结构域序列则同样导致稻瘟病菌不能产生分生孢子。该基因可以作为新型农药设计的分子靶点。把HTF1突变体菌株制成工程菌,能逐年锐减自然稻瘟病菌的群体数量,为防治稻瘟病起到重要作用。

    一种可广谱抑制水稻病原菌的碳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30179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88247.1

    申请日:2022-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有效广谱抑制水稻病原菌的碳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用超纯水清洗过的高纯石墨棒为阴极和阳极置于50%植酸溶液中,持续电解,得到石墨烯的植酸分散液,将石墨烯的植酸分散液用定性滤纸过滤,高速离心,超纯水透析,即获得所述碳纳米制剂。该碳纳米制剂中的纳米颗粒的粒径为2~5nm,存在无序的晶体结构,表面具有含氧、含磷官能团,其可有效抑制稻瘟病菌、稻曲病菌、白叶枯病菌的生长。该纳米制剂可以靶标到稻瘟病菌细胞内由丝状肌动蛋白组成的微丝骨架,进而使得稻瘟病菌细胞极性丧失,异常膨大至破裂。因此,利用该碳纳米制剂预处理水稻,可以有效地降低稻瘟菌的侵染,预防稻瘟病的发生。

    稻瘟病菌与产孢相关的基因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240283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710008584.7

    申请日:2007-02-09

    Abstract: 稻瘟病菌与产孢有关的基因。通过T-DNA插入突变的方法,分离与鉴定,得到稻瘟病菌产孢基因MG08093.4。该基因影响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的形成,分生孢子梗的分化形成不受影响;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延迟;不影响侵染能力。通过基因敲除和功能互补的方法确认该基因主要与产孢有关,而不影响附着胞形成与致病性。该基因可以作为新型农药设计的分子靶点。

    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发育和致病性调控关键蛋白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235376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710009946.4

    申请日:2007-12-07

    Abstract: 本发明的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发育和致病性调控关键蛋白MgRac1,具备了所有Rho族蛋白特有的结构域。该基因的敲除突变体产孢量下降,分生孢子畸形并无法分化附着胞,而且致病性丧失。敲除突变体通过功能互补实验后,即恢复了分生孢子的发育及致病性。定点突变该基因特异位点的氨基酸,使其处于持续激活或失活状态,则同样导致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发育异常,致病性下降。该基因可以作为新型农药设计的分子靶点。

    一种可广谱抑制水稻病原菌的碳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3017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1188247.1

    申请日:2022-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有效广谱抑制水稻病原菌的碳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用超纯水清洗过的高纯石墨棒为阴极和阳极置于50%植酸溶液中,持续电解,得到石墨烯的植酸分散液,将石墨烯的植酸分散液用定性滤纸过滤,高速离心,超纯水透析,即获得所述碳纳米制剂。该碳纳米制剂中的纳米颗粒的粒径为2~5nm,存在无序的晶体结构,表面具有含氧、含磷官能团,其可有效抑制稻瘟病菌、稻曲病菌、白叶枯病菌的生长。该纳米制剂可以靶标到稻瘟病菌细胞内由丝状肌动蛋白组成的微丝骨架,进而使得稻瘟病菌细胞极性丧失,异常膨大至破裂。因此,利用该碳纳米制剂预处理水稻,可以有效地降低稻瘟菌的侵染,预防稻瘟病的发生。

    一种水稻稻瘟病接种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7441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27973.X

    申请日:2018-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稻瘟病接种鉴定方法,首先进行室外育苗,待苗长至3‑4叶期时,放入室内接种桶内,室内安装有加湿器、空调和光照系统,可对温度、湿度和光照进行严格控制。接种水稻稻瘟病菌后严格遮光,于26℃‑28℃保湿(RH=95%)培养24h后;将密封薄膜和雨布去除,保存在室温25℃‑30℃、RH>95%的高湿环境下培育,5‑7天后观察症状。这种室内抗性鉴定方法,既避免了鉴定季节的影响,又节约了人为和物力,并能真实的反应水稻品种的抗感性,试验结果可以为水稻品种抗性鉴定、抗性遗传分离等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实验保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