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95497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21360.3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F24F1/0003 , F24F1/14 , F24F1/42 , F24F11/64 , F24F11/86 , F24F11/871 , F24F13/22 , F24F110/12 , F24F1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发冷却组件、蒸发冷却组件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该蒸发冷却组件可以包括:喷淋模块,用于为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冷凝器提供冷却液,以对冷凝器进行温度调节;检测模块,用于对室外机所在环境、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以及喷淋模块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检测结果确定喷淋模块的喷淋参数,并基于喷淋参数,确定喷淋模块的运行状态。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冷凝器进行冷却的方式,容易导致水资源的浪费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8215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881231.0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3Q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轴油冷却系统,包括主轴油冷却装置、进油管路、出油管路、进油感应探头、出油感应探头;该主轴油冷却装置包括蒸发器;该蒸发器的出油端与该出油管路相连通;还包括:经济器与该蒸发器热交换连通且其进油端与进油管路相连通;进液管路与该经济器的进液端相连通;出液管路与该经济器的出液端相连通;旁通调节阀设于该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之间;进液感应探头设于进液管路上。本发明提供的主轴油冷却系统能够回收利用主轴油的废热,用于加热切削液,减少了切削液冷却机电加热的使用,达到节能目的,同时保证主轴油的控温精度,提高能源利用率;还提供一种主轴油温度控制方法,以及提供一种具有该主轴油冷却系统的机床冷却机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7764101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711085548.0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8D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及油冷机,其中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外管、套于外管内的第一换热管以及套于第一换热管内的第二换热管,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件或/和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件。本发明通过第一换热件、第二换热件来增加与制冷剂或载冷剂之间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来增加该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31961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356308.2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集中供冷的油冷机组及控制方法,集中供冷的油冷机组包括:总油箱和至少两条机床油路,总油箱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第一油温调节装置和第二油温调节装置,每条机床油路的进口均设有连接第一油温调节装置的第一进油支路和连接第二油温调节装置的第二进油支路。本发明具有成本低、负荷小及灵活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751292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11545239.1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5B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油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机组,冷却机组包括第一进油支路、第二进油支路、第一出油支路、第二出油支路,第一进油支路、第二进油支路、第一出油支路、第二出油支路分别能够单独可控地导通或者截止,第一机组的第一进油口与第二机组的第一进油口共管连接,第一机组的第二进油口与第二机组的第二出油口共管连接,第一机组的第一出油口与第二机组的第一出油口共管连接,第一机组的第二出油口与第二机组的第二进油口共管连接,液压油换热管能够其内的液压油进行散热。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油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实现至少两台冷却机组之间的串联及并联状态的切换,进而能够更为灵活的匹配机床液压油的散热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253515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134138.5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5/00 , F24F11/00 , F24F11/89 , F24F1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冻水恒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四管制集中冷源(1)和恒温模块(3);所述恒温模块(3),包括: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51)的第一冷却液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器(52)的第二冷却液换热管、以及热源设备(2)的冷却液管路,串联形成所述热源设备(2)的冷却液散热回路,用于利用所述四管制集中冷源(1)提供的冷源,对所述热源设备(2)的冷却液进行分级降温,以使所述热源设备(2)的冷却液的当前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本发明的方案,可以解决通过可控硅对辅助电加热实施精密的加热能力输出的控制方式存在控制过程复杂的问题,达到简化控制过程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18614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51035.X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油冷却装置包括: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部件组成的制冷剂循环回路,冷凝器上还设置有风机组件;还包括油循环回路,油循环回路用于对发热设备进行冷却降温,且油循环回路在蒸发器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以对油进行冷却;并且在油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油换热器,油换热器与风机组件邻近设置、以能够将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与油换热器中的油进行热交换。通过本发明能够提高发热设备的冷却设备(尤其是机床冷却设备)在小制冷量时的能效,保证较高的能效比,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避免定频机型频繁启、停,改善频繁启、停引起的油温波动情况,延长冷却设备和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提高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94063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085006.3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切换冷却方式的冷水机组及其自动控制方法。所述的冷水机组包括:箱体,设于该箱体下部的电控箱和下部一底盘上的压缩机、蒸发器、节流组件。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凝器设于所述箱体的上部并与该箱体的下部隔开,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方式能在风冷和水冷之间进行切换。本发明冷水机组采用上、下部分层设计的思路,将设于箱体上部的冷凝器及其冷却装置和下部的其它制冷零部件隔离,避免了油污粘附下层零部件,方便清洗维护。还能方便可靠地实施风冷和水冷两种不同冷却方式的自动切换控制,冷却水箱、冷凝器、布水器和轴流风机互不干涉。本发明冷水机组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181103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010820514.7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F24F1/0003 , F24F1/0035 , F24F1/0087 , F24F1/42 , F24F7/007 , F24F11/64 , F24F11/72 , F24F11/86 , F24F11/88 , F24F13/22 , F24F110/10 , F24F110/12 , F24F110/20 , F24F1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风加湿系统、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中,通风加湿系统包括:通风加湿装置,包括壳体、风机及加湿组件,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风机设置在壳体内,风机的进风口与室外连通,加湿组件设置在第二出风口处且与风机的排风口相对设置,以用于对从排风口排出的室外新风进行加湿;遮挡结构,遮挡结构具有遮挡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遮挡状态和遮挡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遮挡状态;其中,当遮挡结构处于第一遮挡状态时,室外新风进入风机内,并经过加湿组件加湿后吹向室内;当遮挡结构处于第二遮挡状态时,室外新风进入风机内后通过第一出风口吹向室内。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湿膜对室外新风的阻力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186143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811151035.X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油冷却装置包括: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部件组成的制冷剂循环回路,冷凝器上还设置有风机组件;还包括油循环回路,油循环回路用于对发热设备进行冷却降温,且油循环回路在蒸发器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以对油进行冷却;并且在油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油换热器,油换热器与风机组件邻近设置、以能够将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与油换热器中的油进行热交换。通过本发明能够提高发热设备的冷却设备(尤其是机床冷却设备)在小制冷量时的能效,保证较高的能效比,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避免定频机型频繁启、停,改善频繁启、停引起的油温波动情况,延长冷却设备和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提高控制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