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硅基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15825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87507.0

    申请日:2016-07-2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3/043

    Abstract: 一种二氧化硅基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是按囊芯物质和壁材形成物的质量比为2:1的比例,将环氧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或丙烯酸树脂和正硅酸四乙酯作为油相混合均匀,再将上述油相混合物与含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混合,经8000rpm高速匀质机搅拌15min,形成O/W乳液;向O/W乳液中滴加质量浓度为2mol/L的稀盐酸溶液,将容器放入油浴锅中,升温至50℃,转速为300rpm开始反应,3h后,加入正硅酸四乙酯同时每3小时加入一次盐酸溶液,一共加3次,继续反应15h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上层清液无色透明,置于烘箱干燥。本发明制得的二氧化硅基微胶囊具有高负载量、壳层可控、高稳定性等优点,使用范围较广。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964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534175.X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5/3013 H01S5/323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衬底表面处理干净;b、在清洁的衬底表面利用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工艺制备锥状n型欧姆接触层;c、在n型欧姆接触层表面制备n型限制层;d、在n型限制层表面制备本征层;e、在本征层表面制备p型限制层;f、在p型限制层表面制备p型欧姆接触层。本发明发光面积大、发光角度可调、效率高。

    一种SiO2双壳层自修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772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016825.7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O2双壳层自修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将盐酸溶液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加入SiO2微胶囊和3‑氨基苯酚,加热反应;加入甲醛溶液,反应得到SiO2双壳层自修复微胶囊;其中,SiO2微胶囊为以环氧树脂和光引发剂为囊芯,以SiO2为囊壁的微胶囊。本发明所得的光引发SiO2自修复微胶囊,以环氧树脂和光引发剂为囊芯,内壳层为SiO2,外壳层为3‑氨基苯酚‑甲醛(APF),由于APF壳层的包覆,赋予微胶囊良好的紫外光屏蔽性能,避免微胶囊在服役中囊芯的提前固化。同时,APF壳层的包覆,赋予了微胶囊优异的耐溶剂性能,降低了微胶囊受涂层中溶剂的影响。

    一种基于导光层的老化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3673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11547.7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导光层的老化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真空腔体和微波窗口、微波反射板、正偏置电压板、负偏置电压板和支撑平台;真空腔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口、抽气口;微波窗口位于进气口的下方,用于导入微波;微波反射板位于抽气口的上方,且与微波窗口相对设置;正偏置电压板位于真空腔体的顶部,负偏置电压板位于真空腔体的底部的支撑平台上,且正偏置电压板与负偏置电压板相对设置;负偏置电压板远离支撑平台的一侧设有电结构板。本申请通过搭建基于导光层的老化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装置,在光伏板表面构建微观结构来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整体性能。

    具有高赝电容活性的氧掺杂多孔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7272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0870000.1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高赝电容活性的氧掺杂多孔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通过将间苯二酚、甲醛水溶液和氨水在室温下混合均匀,水热法聚合得到间苯二酚‑甲醛树脂,水/乙醇交替清洗,干燥,低温碳化,低温苛性碱活化制得。本发明在苛性碱活化过程中,发生了sp3C向sp2C结构的转化,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同时苛性碱的刻蚀、活化作用将碳微球转变成了多孔片状碳材料,增大了比表面积,实现了导电性良好、多孔、高氧掺杂量三者之间的平衡,便于电子的转移和离子的传输,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测试时,氧掺杂多孔碳材料表现出较高的赝电容性能。

    一种封装磁性颗粒的针状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0286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0031336.9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碳纳米管制备技术,尤其是一种封装磁性颗粒的针状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碳纳米管形貌为针状,其特点是具有粗端和细端,粗端直径为140~220nm,细端直径为35~65nm,针状碳纳米管的长度为1.5~4.0μm,其中封装有磁性颗粒。具体制备方法为:将催化剂前体铁盐在溶剂中溶解,加入碳源并搅拌,蒸干溶剂后得到催化剂与碳源的混合物粉末,将混合物在流动惰性气氛下升温至设定温度,并在设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得黑色粉末为封装磁性颗粒的针状碳纳米管,在升温和保温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气体流速、保温温度以及催化剂与碳源的质量比调控碳纳米管的形貌。

    一种构型可控氮氧氟共掺杂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20112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840697.8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型可控氮氧氟共掺杂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碳材料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如下:(1)2‑氨基4‑氟苯酚‑甲醛共聚树脂的水热合成,(2)上述共聚树脂的碳化,(3)上述共聚树脂碳化产物的活化,本发明得到了吡咯氮、氢醌羟基/醌羰基和半离子碳氟键共掺杂碳材料,低温部分脱氟碳化有利于相邻苯环形成共轭结构,部分保留半离子碳氟键诱导电荷重新分布,使得该氮氧氟共掺杂碳电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使用时表现出高倍率性能;同时,低温碳化和低温活化处理保留了更多的吡咯氮和氢醌羟基/醌羰基作为赝电容活性位点,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使用时表现出赝电容特性和高比容量。

    一种氮氧共掺杂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40986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65653.0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氧共掺杂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通过室温下混合氨基羟基吡啶、3‑卤代苯酚和六亚甲基四胺、水热法聚合得到富含氮氧元素的卤代树脂微球、低温脱卤碳化和低温KOH活化制成。本发明中的低温脱卤碳化有利于提升芳香环共轭程度;低温KOH活化则引入大量具有赝电容活性的氢醌羟基/醌羰基,含氮官能团转化为具有赝电容活性的吡咯氮,有效提高了具有赝电容活性杂原子掺杂量;同时,低温KOH活化促进了sp3杂化碳原子向sp2杂化碳原子的转化,提高了共轭程度和导电性,改善其电化学倍率性能。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氮氧共掺杂碳材料表现出高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和稳定性。

    一种构型可控氮氧氟共掺杂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2011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840697.8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型可控氮氧氟共掺杂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碳材料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如下:(1)2‑氨基4‑氟苯酚‑甲醛共聚树脂的水热合成,(2)上述共聚树脂的碳化,(3)上述共聚树脂碳化产物的活化,本发明得到了吡咯氮、氢醌羟基/醌羰基和半离子碳氟键共掺杂碳材料,低温部分脱氟碳化有利于相邻苯环形成共轭结构,部分保留半离子碳氟键诱导电荷重新分布,使得该氮氧氟共掺杂碳电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使用时表现出高倍率性能;同时,低温碳化和低温活化处理保留了更多的吡咯氮和氢醌羟基/醌羰基作为赝电容活性位点,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使用时表现出赝电容特性和高比容量。

    一种光引发SiO2/CeO2杂化壳层自修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028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016986.6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引发SiO2/CeO2杂化壳层自修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向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加入SiO2微胶囊和Ce源,实现Ce3+在SiO2微胶囊壳层中的吸附;加入氨水,实现氢氧化铈或铈氨络合物的原位沉积,得到光引发SiO2/CeO2杂化壳层自修复微胶囊;其中,SiO2微胶囊为以SiO2为囊壳,以环氧树脂和光引发剂为囊芯的微胶囊。本发明将CeO2纳米粒子分散在SiO2壳层的介孔结构中,赋予微胶囊良好的紫外吸收能力,避免材料在微裂纹自修复行为之前失去自愈合能力;且长时间的紫外老化后,微胶囊包埋在涂层中仍具有优异的微裂纹自修复性能,在航天器涂层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