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尾传动轴被击穿后剩余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555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0430330.9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尾传动轴被击穿后剩余承载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侵彻动力学,对被小物体击穿后的尾传动轴进行侵彻动力学分析,建立侵彻‑扭转屈曲一体化模型;步骤2,采用有限元线性特征值分析方法,对侵彻‑扭转屈曲一体化模型进行临界扭转屈曲分析,计算尾传动轴的一阶失稳模态;步骤3,将一阶失稳模态乘以比例系数,采用非线性后屈曲分析方法,将尾传动轴两端面上的节点分别与两端面的圆心耦合绑定,并在尾传动轴的自由端的圆心上施加位移载荷,计算载荷‑位移曲线,将载荷‑位移曲线中峰值对应的载荷记作尾传动轴的预测失效载荷。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直升机尾传动轴击穿后失效载荷评估的准确性。

    一种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复合装甲结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9688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811495.0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复合装甲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对ANSYS/LSDYNA以及LSPREPOST等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完成复合装甲结构受到侵彻时有限元过程的参数化设计以及相关参量的数据提取。在此基础上,构建复合装甲结构因素、弹甲接触因素与装甲结构防护性能及其他性能之间的代理模型。最后在考虑到侵彻条件具有不确定的情况下,以装甲结构轻量化设计为目标、防护性能及其他性能为约束条件,采用可靠性优化方法对复合装甲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该方法使得复合装甲结构的设计优化从简易的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等方法中摆脱出来,利用代理模型的方法高效且准确的获取在整个设计空间域内最佳的结构参数组合,从而为复合装甲结构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一种直升机尾传动轴被击穿后剩余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555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430330.9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尾传动轴被击穿后剩余承载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侵彻动力学,对被小物体击穿后的尾传动轴进行侵彻动力学分析,建立侵彻‑扭转屈曲一体化模型;步骤2,采用有限元线性特征值分析方法,对侵彻‑扭转屈曲一体化模型进行临界扭转屈曲分析,计算尾传动轴的一阶失稳模态;步骤3,将一阶失稳模态乘以比例系数,采用非线性后屈曲分析方法,将尾传动轴两端面上的节点分别与两端面的圆心耦合绑定,并在尾传动轴的自由端的圆心上施加位移载荷,计算载荷‑位移曲线,将载荷‑位移曲线中峰值对应的载荷记作尾传动轴的预测失效载荷。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直升机尾传动轴击穿后失效载荷评估的准确性。

    一种考虑随机裂隙的地下洞室应力响应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9298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758503.X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随机裂隙的地下洞室应力响应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工程经验,确定单条裂隙中点的位置参数,并建立单条裂隙对于地下洞室应力响应衰减值的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单条裂隙对于地下洞室应力响应衰减值的统计特性;获得随机裂隙对于地下洞室的应力响应衰减值的均值μ和方差Var。本发明将每条单条裂隙的影响都进行独立分析,并根据线性叠加原理将一定数量裂隙对于地下洞室应力响应的衰减值进行近似。随后应用单变量降维积分法来提高不确定性分析效率,获得单条裂隙对于地下洞室应力响应的衰减值的统计特性,能够大幅度减少计算量,最后获得随机裂隙对于洞室响应衰减值的均值和方差,为随后洞室设计提供了坚实的设计基础。

    24-30mm双倍长超短烟支蜘蛛手机构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38749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672096.1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24‑30mm双倍长超短烟支蜘蛛手机构的设计方法,包括:对ZJ17型蜘蛛手‑接烟轮交接机构进行运动分析,计算烟支交接过程中蜘蛛手的烟道和接烟轮的烟道在各方向的相对速度,将幅值较大的相对速度作为主要运动参数,选取主要运动参数的最大值作为24‑30mm双倍长超短烟支蜘蛛手机构的运动参数的限定值;计算同比满足ZJ17型蜘蛛手‑接烟轮交接机构烟支交接参数的24‑30mm双倍长超短烟支蜘蛛手机构的参数;基于相邻两个传送臂不会发生干涉的条件,优化传送臂行星轮系齿轮参数和回转盘行星轮系齿轮参数;评价各运动方案的抓烟质量和交烟质量,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作为最终的设计方案。采用上述方法设计的24‑30mm双倍长超短烟支蜘蛛手机构可以交接24‑30mm超短烟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