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8259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98028.2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模态电层析成像的多相流可视化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电阻层析成像传感器、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图像重建与分析单元、双模态数据融合单元、可视化融合数据单元,电阻层析成像传感器、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可以实现双模态电层析成像;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转换为计算机能处理的信号;通过图像重建与分析单元分析相含率,得到气液固三相的分布,然后通过颜色映射可视化气液固三相的分布和相含率。通过ECT与ERT双模态电层析成像,传输到图像重建与分析单元中分析出相含率,通过双模态数据融合单元气液固三相的分布情况,从而实时显示出各相的分布情况、管内的多相流流型,为气力提升系统的参数优化、效率提升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67086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846342.0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6T7/00 , G06T7/13 , G06T7/187 , G06T5/70 , G06T5/90 , G06T5/30 , G06T7/11 , G06T5/20 , G06T7/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固液两相流颗粒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CCD相机拍摄采集试验管段固液两相流图像序列并进行裁剪,得到颗粒所在的待处理区域图像并进行去噪以及二值化处理,得到初步图像;利用Canny算子检测提取颗粒边缘曲线,并进行孔洞填充平滑颗粒边缘,得到颗粒图像;迭代使用分水岭算法对颗粒图像进行分割粘连颗粒处理;利用四连通区域标记算法识别统计分离粘连图像中的颗粒个数,计算出颗粒特征参数。通过对采集到的固液两相流图像进行二值化以及填充颗粒处理,可以快速识别出固液两相流图像中颗粒并较好的分割粘连颗粒,从而计算出颗粒特征参数,可以提高固液两相流颗粒识别的识别精度和容易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41666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0997739.8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ZYNQ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ZYNQ单元、供电单元、电极传感器、电容测量单元、DDR4存储单元、上位机;电极传感器与电容测量单元连接;电容测量单元包括开关切换电路、C/V转换电路、激励电路、模数转换电路;ZYNQ单元包含有相互连接的可编程逻辑端和处理器系统端,可编程逻辑端包括开关切换模块、信号发生模块、数字正交解调模块、图像重构模块;处理器系统端分别与DDR4存储单元、上位机连接。通过使用各个单元硬件进行并行计算,且ZYNQ单元中设置有图像重构模块,加速了图像重构算法,相比传统的PC上位机处理数据,有效降低了功耗,减小了装置体积,提高了成像的速度以及准确性,降低测量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8228442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0174366.4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FD‑DEM的气力提升系统气液固三相数值模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造气力提升系统几何模型,并对所述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通过实验中传感器采集气液流量,通过ECT设备采集管道内部气液体积分数及速度,确定气液两相计算模型进行CFD计算,得到计算结果;根据所述计算结果选择颗粒相力学分析模型,基于CFD‑DEM双向耦合方法进行气力提成系统气液固三相流CFD‑DEM耦合数值计算,得到颗粒分布云图、颗粒速度云图及仿真流场速度图,通过实验获取的流场信息和颗粒运动情况与数值模拟结果相互印证分析,得到所述气力提升系统的颗粒运动特性。采用双向耦合的CFD‑DEM方法来模拟气力提升系统内部流场和颗粒的运动特性,为气力提升系统理论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76890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111644.8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拆卸子母管夹持装置的机器人,通过扣合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沿海洋立管和海缆运动,每运动至一个夹持装置,伸缩钩爪伸出,然后机器人整体上升一小段距离后停止,使得钩爪钩住夹持装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缝隙中,然后第一主体的推杆伸出至第一夹持部中的解锁孔,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离后,伸缩钩爪缩回,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勾回至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内。实现对夹持装置的自动拆卸,本申请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02976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11789.8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深海立管与海缆间相互固定的旋钮开关式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的一侧和第二夹持部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半圆槽和第二半圆槽,第二夹持部设有第三半圆槽和第四半圆槽,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扣合,以使得第一半圆槽和第三半圆槽形成用于夹持深海立管的第一圆槽,第二半圆槽和第四半圆槽形成用于夹持海缆的第二圆槽;第一夹持部的另一侧设有插头,第二夹持部的对应位置设有用于配合插头的孔洞,孔洞内设有用于锁定插头的旋钮式锁定组件。本申请可以通过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同时对深海立管和海缆进行固定,同时,设置旋钮式锁定组件来进行锁定或者解锁,有很强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2976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11679.1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深海立管与海缆间相互固定的插拔式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在与第二夹持部扣合时,可以将深海立管与海缆共同固定,从而可以通过海缆对深海立管进行实时监测。此外,本申请通过弹性卡扣和通孔来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进行扣合。弹性卡扣可在通孔内部产生形变,从而穿入至通孔内部,在穿过通孔时,弹性卡扣形状恢复,从而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扣合固定。在拆卸时,按压弹性卡扣收缩,即可从通孔中抽出弹性卡扣,实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分离。本申请可同时固定深海立管和海缆,同时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0297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11030.X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H02G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下安装子母管夹持装置的机器人,通过扣合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沿海洋立管和海缆运动,每运动一定的距离,传送装置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运送至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内部空腔的底部平台,在通过校准装置将第一加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都推动至中间位置后,通过推杆将第一加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推出,并夹持在海洋立管和海缆上。本申请可以全自动地对海洋立管和海缆进行夹持作业。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46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174309.6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气力提升输运系统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收集气力提升输运系统的结构数据,建立若干数学模型;确定各个教学模型中的优化参数,进而确定优化目标,建立约束条件;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寻优计算,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Pareto最优解集;采用优劣解距离法从Pareto最优解集中确定优化方案,并使用优化方案对气力提升输运系统进行优化。通过采集气力提升输运系统的结构数据建立各个数学模型,充分考虑了气力提升管道输运系统中的气力提升动量、管道内部压降、能源损耗以及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影响,参数多样化,基于目标粒子群算法确定优化方案,可以提高气力提升输运系统的运输效率,并减少碳的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876890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111644.8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拆卸子母管夹持装置的机器人,通过扣合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沿海洋立管和海缆运动,每运动至一个夹持装置,伸缩钩爪伸出,然后机器人整体上升一小段距离后停止,使得钩爪钩住夹持装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缝隙中,然后第一主体的推杆伸出至第一夹持部中的解锁孔,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离后,伸缩钩爪缩回,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勾回至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内。实现对夹持装置的自动拆卸,本申请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