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6928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395511.4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HO细胞基因NW_003614889.1内稳定表达蛋白质的位点及其应用,本发明获得的稳定表达位点位于CHO细胞基因NW_003614889.1的第103431碱基处上下游100bp范围内碱基,即第103331‑103531碱基处,可整合外源蛋白质基因并进行稳定表达。本发明通过定点整合的方式将目的基因定点整合到上述稳定表达区域,解决了随机整合所带来的整合位点不明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CHO基因组内稳定表达位点NW_003614889.1的第103431碱基处上下游103331‑103531碱基范围内定点整合外源基因克服了位置效应所带来的表达不稳定性以及反复繁琐的细胞株筛选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4789594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205988.X
申请日:2015-04-2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15/85 , C12N5/10 , C07K19/00 , A61K38/20 , A61K47/48 , A61P35/00 , A61P1/16 , A61P11/00 , A61P37/04
Abstract: 一种稳定高效表达人血清白蛋白和白介素Ⅱ融合蛋白的CHO细胞株的构建方法,通过将带有人血清白蛋白和人白介素Ⅱ融合基因的质粒电转至CHO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人源重组蛋白的CHO单克隆细胞株。本发明获得的单克隆细胞株可以分泌表达人血清白蛋白和人白介素Ⅱ融合蛋白,蛋白表达量较高,经分离纯化所获得融合蛋白,两种融合蛋白体外生物活性均比等摩尔单体IL-2活性要高,将成为广泛应用于肿瘤、肝炎、肺炎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治疗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805867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10318388.0
申请日:2012-09-0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61K45/00 , A61K31/436 , A61K38/13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转录因子NFATC3的一种新用途,即:转录因子NFATC3作为药物靶点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中的应用,所述药物为NFATC3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环孢菌素A或VIVIT,所述肿瘤多药耐药是由P-gp介导产生。本发明的重要之处是发现了转录因子NFATC3与肿瘤多药耐药密切相关,以及NFATC3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且上述抑制剂本身毒副作用很小,因此,本发明为抗肿瘤多药耐药新药的设计提供了新的靶点,为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4538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384457.0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运载精准光控释放蜂毒肽的纳米颗粒及其抗肿瘤应用,属于药物递送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UCNP‑Mel‑TAT‑HA复合物的合成涉及到UV cleavable linker的合成、UV cleavable linker‑蜂毒肽的合成、上转换材料的叠氮化修饰以及上转换材料‑蜂毒肽的合成。本发明利用近红外光安全可控释放蜂毒肽,降低蜂毒肽的溶血副作用,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因此可被广泛应用于制备体内癌症诊疗一体化药物,实现蜂毒肽的体内治疗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33892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96335.8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在制备用于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由白蛋白负载吲哚菁绿和羟基茜草素形成;纳米粒体系中同时含有ICG和purpurin;ICG光热剂不仅可以通过光热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同时还能通过光动力治疗产生活性氧来抑制细胞活性,而purpurin则通过抑制GDH1活性,破坏细胞内氧化还原稳态的同时切断癌细胞营养供应;基于上述的三种抗肿瘤机制,解决单一性化疗毒性大、治疗效果低等缺点,通过纳米体系联合光动光热治疗提高羟基茜草素对宫颈癌细胞的治疗效果,为解决宫颈癌的易复发、死亡率高等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491734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56587.6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61K45/00 , A61P35/00 , C12Q1/6886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肿瘤干性因子CD44调控酪氨酸激酶EphA2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发现CD44通过与EphA2直接作用来调控胰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本发明提供的双靶点为开发相应临床药物提供新思路,同时抑制CD44和EphA2的异常表达有望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和转移,显著改善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本发明不仅可以用于解决胰腺癌的转移和侵袭问题,还可以用于其他CD44高表达性癌症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08584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1395539.8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HO细胞基因NW_003614092.1内稳定表达蛋白质的位点及其应用,本发明获得的稳定表达位点位于CHO细胞基因NW_003614092.1的第1159467碱基处上下游100bp范围内碱基,即第1159367‑1159567碱基处,可整合外源蛋白质基因并进行稳定表达。本发明通过定点整合的方式将目的基因定点整合到上述稳定表达区域,解决了随机整合所带来的整合位点不明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CHO基因组内稳定表达位点NW_003614092.1的第1159467碱基处上下游1159367‑1159567碱基范围内定点整合外源基因克服了位置效应所带来的表达不稳定性以及反复繁琐的细胞株筛选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54969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26871.9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Q1/6886 , C12Q1/6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杂交链反应检测鼻咽癌抗放疗生物标志物的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杂交链反应的检测鼻咽癌抗放疗生物标志物的生物传感器,包括miR‑205、发夹核酸探针HCR1、HCR2和氧化石墨烯。本发明通过发夹核酸探针HCR1和HCR2的设计,利用氧化石墨烯的生物相容性和荧光淬灭效应,完成活体细胞内靶标miR‑205的检测和待测溶液中miR‑205的定量检测与定向检测。对于作为生物标志物的miR‑205检测更加精准、实时与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60346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603999.4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61K31/404 , A61P35/00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1-(5-(3-((4-氯苄基)氨基)-2-羟基丙氧基)-2-甲基-1-(对甲苯基)-1氢-吲哚-3-基)乙酮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肿瘤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用于缓解和/或辅助治疗和/或治疗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胰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肝癌、皮肤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肿瘤。所述1-(5-(3-((4-氯苄基)氨基)-2-羟基丙氧基)-2-甲基-1-(对甲苯基)-1氢-吲哚-3-基)乙酮对PI3Kγ具有显著的特异性抑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664990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81938.X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RPC1肽类分子在制备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药物技术领域。通过研究发现,TRPC1的第三胞外域多肽C1E3p能够显著抑制TRPC1和HSV-1 gD的共定位,从而使HSV-1进入细胞的程度显著降低。通过HSV-1感染构建小鼠基质性角膜炎(HSK)模型,用C1E3p作用后小鼠的HSK明显减轻,H&E染色也表明C1E3p能够缓解在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炎症症状以及视网膜的脱落情况,并且小鼠的生存率也显著提高。由此可知多肽C1E3p对治疗HSV-1及其它同类型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的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