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杆孔的加工方法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722324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910810659.6

    申请日:2019-08-29

    Inventor: 罗继城 袁艳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杆孔的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在转子上加工出两个间隔180°布置且直径小于第一顶杆孔的第一圆通孔,两个第一圆通孔的轴线重合。加工出对应第一圆通孔的两个矩形定位槽,矩形定位槽上的两个基准面平行相对。每个矩形定位槽中均放置具有矩形导向孔的定位块。两个定位块中的矩形导向孔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使电火花线加工中的金属丝的走向尽量平直,以金属丝为电极通过电火花线加工同时加工两个第一圆通孔,得到的两个第一圆通孔的轴线重合度较高,对两个第一圆通孔铰孔得到两个第一顶杆孔的轴线重合度较高。以两个基准面的对称面为基准,以同样的方式加工第二圆通孔得到轴线重合度较高的两个第二顶杆孔。

    顶杆孔的加工方法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22324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810659.6

    申请日:2019-08-29

    Inventor: 罗继城 袁艳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杆孔的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在转子上加工出两个间隔180°布置且直径小于第一顶杆孔的第一圆通孔,两个第一圆通孔的轴线重合。加工出对应第一圆通孔的两个矩形定位槽,矩形定位槽上的两个基准面平行相对。每个矩形定位槽中均放置具有矩形导向孔的定位块。两个定位块中的矩形导向孔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使电火花线加工中的金属丝的走向尽量平直,以金属丝为电极通过电火花线加工同时加工两个第一圆通孔,得到的两个第一圆通孔的轴线重合度较高,对两个第一圆通孔铰孔得到两个第一顶杆孔的轴线重合度较高。以两个基准面的对称面为基准,以同样的方式加工第二圆通孔得到轴线重合度较高的两个第二顶杆孔。

    一种用于液压马达的装配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08080944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711143527.X

    申请日:2017-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压马达的装配工装,属于机械装配领域。该装配工装包括:基座、缸体、活塞组件和导向套,基座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面用于安装待装配液压马达的壳体的底部,安装板上设有通孔,缸体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底面,缸体的一端设有开口,且缸体的开口与通孔连通,活塞组件包括顶杆和活塞件,顶杆的一端穿过缸体的另一端插装至缸体内,且顶杆与缸体螺纹配合,活塞件可沿缸体轴向滑动地安装在缸体内,活塞件的一端与顶杆的一端转动配合,活塞件的另一端用于放置待装配液压马达的转子,导向套的一端用于连接壳体的顶部,导向套的外壁上设有插槽,插槽用于插装待装配液压马达的叶片。本发明解决了液压马达不易装配的问题。

    一种液压管路清洗泵站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07816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410272589.0

    申请日:2014-06-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管路清洗泵站,液压管路清洗泵站包括泵站支架、及均安装于泵站支架上的油箱、第一螺杆泵、第二螺杆泵、电机、过滤器、多个连接液管,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阀门。该液压管路清洗泵站采用将各组件集成于泵站支架上的结构,该可移动式设计便于灵活移动且提高了操控的便捷性。另外,第一螺杆泵的第二螺杆泵同时启动工作时,串油清洗效率较高,适合于应用于各种待清洗管路的状态要求。而且,该液压管路清洗泵站可实现过滤、循环、充油、排油等多项功能,各功能较齐全,操控简易方便,填补了同类型串油工装泵站的设计空白。

    一种油船货油泵的壳体的加工方法及油船货油泵的壳体

    公开(公告)号:CN104308460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410423867.8

    申请日:2014-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船货油泵的壳体的加工方法及油船货油泵的壳体,属于机械零件及其加工技术领域。所述加工方法包括:提供待加工的前泵壳和后泵壳;加工前泵壳、后泵壳的剖分面,加工所述前泵壳上的第一校正带,将前泵壳和后泵壳锁合,加工第二校正基准面,加工第三校正基准面,分别加工位于壳体两端的第一半圆轴孔,拆下前泵壳,加工后泵壳一端的第二半圆轴孔,加工后泵壳另一端的第二半圆轴孔,并加工两个第二半圆轴孔的相对布置的侧壁,加工前泵壳上的第二半圆轴孔。所述加工方法,通过该多个校正基准能够使得轴孔以及轴孔座上的半圆轴孔进行准确的定位,保证了前泵壳和后泵壳在锁合后,其轴孔的位置能够对应。

    一种用于马达壳体的泵压试验的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02980727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494572.0

    申请日:2012-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马达壳体的泵压试验的工装,属于工装领域。工装:液压缸组件、密封垫圈、紧固件、单向阀、回油开关、密封排气组件;液压缸组件包括油缸、油口和通孔、活塞和活塞杆;油缸内设有空腔,活塞设在空腔内且与油缸的内壁滑动连接,活塞将空腔隔离为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分别通过油口和通孔与外部连通;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活塞上,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油缸;需测马达壳体、密封垫圈和紧固件依次套设在活塞杆的另一端上;需测马达壳体和密封垫圈位于油缸和紧固件之间;油缸上设有单向阀,活塞杆上设第一通槽;第一子腔通过单向阀与第一通槽的一端连通,密封垫圈上设有与第一通槽的另一端连通的回油槽。

    升降齿条的成组加工方法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8797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34020.6

    申请日:2024-03-22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升降齿条的成组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所述成组加工方法包括:对钢板进行切割,得到成形件,将多个所述成形件成对的定位在机床上,形成至少一列,控制铣刀对每列中的成对的所述成形件的所述第一角部进行铣削以形成所述第一焊接坡口;将形成所述第一焊接坡口后的各个所述成形件翻面,并重新成对的定位在所述机床上,使得每个所述成形件的所述第二角部的尖角竖直向上;控制所述铣刀对每列中的成对的所述成形件的所述第二角部进行铣削以形成所述第二焊接坡口。本公开可以对多个工件一同加工,从而提高升降齿条的加工效率。

    零件返修方式的确定方法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13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26199.9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零件返修方式的确定方法,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所述确定方法包括根据零件的缺陷,确定所述缺陷在返修加工后的修复特征,所述修复特征用于指示所述缺陷处在返修加工后的形貌和尺寸;根据所述修复特征以及所述零件的理论尺寸,建立修复后所述零件的三维模型;当所述三维模型满足设计要求时,根据所述修复特征对应的尺寸,对所述零件进行返修。本公开可以提高零件的返修合格率。

    离心泵壳体的加工刀具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8744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360624.X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离心泵壳体的加工刀具,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加工刀杆的一端与机床连接,中部与加工刀杆另一端固定的过渡连接块放进壳体。加工刀杆的轴线垂直过渡连接块的长度方向,过渡连接块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刀片的切削刃彼此背离,两个刀片的切削刃到加工刀杆的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相等。加工刀杆及过渡连接块转动时,两个刀片同时在壳体的内壁上加工出环形安装槽。两个刀片在平行加工刀杆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完全错开,两个刀片会在壳体的内壁上会加工出两个环形安装槽,两个环形槽均在一次加工中得到,可以保证两个环形安装槽的同轴度,保证离心泵的壳体的加工质量。

    一种内曲面的加工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55553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535893.8

    申请日:2018-0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曲面的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加工领域。该加工方法包括:在数控镗铣设备的工作台上设置试切件;根据理论参数、试切深度和试切长度,在试切件上加工出试验内曲面,理论参数为理论上能在待加工工件上加工出内曲面的参数,理论参数包括理论刀具转速和理论进给速度;测量试验内曲面的实际参数;将实际参数与要求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满足偏差要求,则根据理论参数、工件深度和工件长度,在待加工工件上加工出内曲面,如果不满足偏差要求,则根据实际参数与要求参数,对理论参数进行修正,并得到修正参数;根据理论参数、修正参数、工件深度和工件长度,在待加工工件上加工出内曲面。本发明提高了内曲面的加工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