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料磨具
    1.
    发明公开
    磨料磨具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35943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87909.5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磨料磨具,属于磨料磨具技术领域。磨料磨具包括磨削箱、磨削组件、冷却组件以及回收组件;所述磨削组件位于所述磨削箱内,且与所述磨削箱连接;所述冷却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磨削箱内,且分别与所述磨削箱和所述磨削组件连接,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向所述磨削组件喷洒冷却液;所述回收组件包括回收箱和调节部件,所述回收箱位于所述磨削箱的底部,且与所述磨削箱连接,所述回收箱的内部与所述磨削箱的内部连通,所述回收箱的侧壁具有排出孔;所述调节部件可移动地位于所述回收箱内,该磨料磨具可以提高磨料磨具的磨削效率。

    锥筒状工件的装夹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73518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0095616.4

    申请日:2019-0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锥筒状工件的装夹装置,包括:定位盘、定位支柱、支撑环、涨形块、调位件和压板组件。定位盘侧面具有环形定位槽,环形定位槽内直径较大的环形侧壁用于与锥筒状工件的一端的法兰的外壁贴合。定位支柱位于定位盘的一侧面上,定位支柱与定位盘同轴布置。支撑环同轴套装在定位支柱上,支撑环与定位支柱可拆卸连接。涨形块位于支撑环的外边缘侧,涨形块与支撑环活动连接,涨形块背向定位支柱的一端面与锥筒状工件的内壁贴合。调位件被配置为控制涨形块沿支撑环的径向滑动。压板组件用于将锥筒状工件的一端的法兰压装在定位盘的一侧面上。本发明能防止锥筒状工件在加工的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提高加工精度。

    一种环形件的燕尾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68400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711111897.5

    申请日:2017-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件的燕尾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检测量具领域。该燕尾槽检测装置包括矩形检测块、槽型检测块、连接块和定位块,矩形检测块呈长方体状,槽型检测块的垂直于槽型检测块的侧棱的截面形状与燕尾槽的截面形状相同,定位球的球心与第一侧面的垂直距离和工件的轴线与燕尾槽的槽底的垂直距离的基本尺寸相等,槽型检测块的两端面的垂直距离与燕尾槽的两端的垂直距离的基本尺寸相等,在检测时可以将环形件放置到三坐标检测仪的检测平台上,将槽型检测块插入燕尾槽中并使定位球位于矩形检测块上方,建立坐标系和基准面,可以根据定位球的球心与基准面的相对位置判断燕尾槽是否合格。

    一种径向支撑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25892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611223549.2

    申请日:2016-12-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径向支撑装置,属于环形薄壁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径向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至少两组支撑机构,底座上设有环形薄壁零件放置区,至少两组支撑机构沿环形薄壁零件放置区的周向间隔设置,每组支撑机构包括支架、螺杆、涨块和导柱,支架包括横板和竖板,横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竖板垂直固定在横板上,竖板上设有通孔和螺纹孔,导柱活动插装在通孔内,涨块的第一侧固定在导柱的一端,螺杆通过螺纹孔与竖板螺纹连接,且螺杆的一端与涨块的第一侧相抵,涨块的第二侧设有用于与环形薄壁零件的侧壁相抵的支撑面。该装置可以在机加工过程中支撑环形薄壁零件,且可以调整环形薄壁零件两端法兰的同轴度。

    一种适用于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97042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10220891.5

    申请日:2017-0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的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加工方法包括:提供条状的待加工工件和用于装夹待加工工件的工装;通过工装装夹待加工工件,并在第一待加工平面和第二待加工平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测量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弧顶的直线度,得到弧面直线度;重新装夹待加工工件,使得第一待加工弧面的直线度与弧面直线度之间的差值不大于要求值,在第一待加工弧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一弧面;重新装夹待加工工件,使得第一弧面的弧顶与多个虎钳的支承部相抵,在第二待加工弧面的基础上加工出第二弧面。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常见加工方法均无法很好的对截面非整圆的条状工件外圆进行加工的问题。

    一种镗铣方法和镗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941647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87966.5

    申请日:2018-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B35/00 B23B3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镗铣方法和镗铣装置,属于机械加工领域。镗铣方法包括:控制刀具在待加工圆台的侧壁上分别加工出进刀槽和退刀槽;将进刀槽的第一端与退刀槽的第一端之间的连线、进刀槽的第二端与退刀槽的第二端之间的连线、进刀槽、退刀槽所围成的区域设为镗铣区域;对镗铣区域进行单次镗铣走刀,单次镗铣走刀包括控制刀具由进刀槽进刀;控制刀具沿待加工圆台的母线方向移动,使得刀具移动至退刀槽;控制刀具由退刀槽退刀;控制待加工圆台转动,使得刀具沿进刀槽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待加工圆台移动,并再次对待加工圆台的侧壁进行单次镗铣走刀,直至完成整个镗铣区域的加工。本发明提高了加工效率,增加了刀具的寿命。

    一种用于马达壳体的泵压试验的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02980727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10494572.0

    申请日:2012-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马达壳体的泵压试验的工装,属于工装领域。工装:液压缸组件、密封垫圈、紧固件、单向阀、回油开关、密封排气组件;液压缸组件包括油缸、油口和通孔、活塞和活塞杆;油缸内设有空腔,活塞设在空腔内且与油缸的内壁滑动连接,活塞将空腔隔离为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分别通过油口和通孔与外部连通;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活塞上,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油缸;需测马达壳体、密封垫圈和紧固件依次套设在活塞杆的另一端上;需测马达壳体和密封垫圈位于油缸和紧固件之间;油缸上设有单向阀,活塞杆上设第一通槽;第一子腔通过单向阀与第一通槽的一端连通,密封垫圈上设有与第一通槽的另一端连通的回油槽。

    摆动油缸和液压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79060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0889097.0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摆动油缸和液压系统,该摆动油缸包括:定子、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第一转子插装在定子中,第二转子插装在第一转子中;定子具有定子叶片支撑,定子叶片支撑与第一转子滑动密封;第一转子具有叶片外支撑和叶片内支撑,叶片外支撑与定子滑动密封,叶片内支撑与第二转子滑动密封;第二转子具有转子叶片支撑,转子叶片支撑与第一转子滑动密封;定子的内腔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转子的内腔分为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定子叶片支撑具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油道和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油道;叶片外支撑具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的第三油道,与连通第四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四油道。本公开能提升摆动油缸的转子的摆动角度。

    一种镗铣方法和镗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941647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0687966.5

    申请日:2018-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镗铣方法和镗铣装置,属于机械加工领域。镗铣方法包括:控制刀具在待加工圆台的侧壁上分别加工出进刀槽和退刀槽;将进刀槽的第一端与退刀槽的第一端之间的连线、进刀槽的第二端与退刀槽的第二端之间的连线、进刀槽、退刀槽所围成的区域设为镗铣区域;对镗铣区域进行单次镗铣走刀,单次镗铣走刀包括控制刀具由进刀槽进刀;控制刀具沿待加工圆台的母线方向移动,使得刀具移动至退刀槽;控制刀具由退刀槽退刀;控制待加工圆台转动,使得刀具沿进刀槽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待加工圆台移动,并再次对待加工圆台的侧壁进行单次镗铣走刀,直至完成整个镗铣区域的加工。本发明提高了加工效率,增加了刀具的寿命。

    燃气轮机间冷器壳体的焊接工装和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6098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668347.6

    申请日:2019-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间冷器壳体的焊接工装和焊接方法,属于焊接加工领域。焊接工装包括第一芯体、第二芯体、垫片、底板、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为楔形结构,楔形结构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平行设置,第二表面垂直于第三表面,第四表面与第三表面之间的夹角等于梯形底板的底角;第一芯体的第二表面与第二芯体的第二表面相对设置,垫片夹设在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之间;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分别与底板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梯形底板压在底板上;第一外框与第一芯体可拆卸连接,第二外框与第二芯体可拆卸连接,用于将两个侧板分别压在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上。本发明可避免变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