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8506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646777.5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9/14 , C05G3/00 , C02F101/30 , C02F101/2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式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系统、人工湿地、厌氧反应装置、气体分离装置和出水系统,进水系统用于将水体引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用于对水体进行一次处理;厌氧反应装置与人工湿地连接,用于对湿地处理后的水体进行二次处理;气体分离装置能够将厌氧反应产生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分离出来,并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人工湿地;出水系统与厌氧反应装置连接,用于将厌氧反应产生的废水排出。本发明通过将人工湿地与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装置有机结合,可在深度处理污水的同时,提高污水利用率,实现污水再利用化,能够针对有机浓度高、大颗粒较少的废水,一般用于二、三级废水处理,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031171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34533.7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00 , C02F101/16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基质膜生物膜反应器,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流反应器、供气结构和水桶,主流反应器包括第一反应器主体,第一反应器主体内设置有第一分散膜组件,第一分散膜组件包括第一纤维膜束,第一纤维膜束包括若干中空纤维膜,第一分散膜组件的各中空纤维膜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分散膜组件的各中空纤维膜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反应器主体,并与供气结构连通,第一反应器主体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进口,第一反应器主体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出口,第一进口与水桶连通,第一出口与出水阀门连通。本发明能够有效增加微生物附着面积,使微生物均匀附着,同时,可以提高生物量积累,使得反应器具有更高的抗污染负荷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185068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646777.5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9/14 , C05G3/00 , C02F101/30 , C02F101/2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式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系统、人工湿地、厌氧反应装置、气体分离装置和出水系统,进水系统用于将水体引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用于对水体进行一次处理;厌氧反应装置与人工湿地连接,用于对湿地处理后的水体进行二次处理;气体分离装置能够将厌氧反应产生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分离出来,并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人工湿地;出水系统与厌氧反应装置连接,用于将厌氧反应产生的废水排出。本发明通过将人工湿地与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装置有机结合,可在深度处理污水的同时,提高污水利用率,实现污水再利用化,能够针对有机浓度高、大颗粒较少的废水,一般用于二、三级废水处理,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6809959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114949.8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氧化性污染物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和膜组件,反应器主体的下端开设有进水口,反应器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排气口和出水口,反应器主体的底端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用于通入氢气;膜组件设置于反应器主体内部,膜组件的进气端与进气口相通。本发明中的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氧化性污染物的反应器,通过通入氢气并从膜组件以无泡形式扩散到水中供微生物利用,可以使水中污染物和膜组件充分接触,且膜组件为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附着场所,通过控制氢气供应量、水力停留时间和进水污染物负荷而实现对氧化性污染物的快速、安全和高效的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890841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29986.7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28 , C02F1/44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富里酸处理含硝酸盐废水的方法,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投加富里酸(FA),FA通过参与胞外电子传递过程提高了电子传递效率,增强了微生物和细菌内多种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微生物分泌信号分子的能力,加强了群体感应过程的发生,进而提升反硝化菌还原硝氮的能力,促进挂膜,不仅价格低廉,而且不会对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缩短生物膜挂膜所需要的时间并提高NO3‑‑N的去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5976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704919.X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28 , C02F3/34 , C02F101/36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氢基质膜生物膜反应器系统及处理三级工业废水中4‑溴苯酚(4‑BP)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系统中,将所述第一氢基质膜反应器(2)和第二氢基质膜反应器(3)竖直且平行放置,提高了氢基质膜反应器的反应效率。利用本发明的系统处理三级工业废水中的4‑BP时,能够使4‑BP充分与第一氢基质膜反应器和第二氢基质膜反应器中的氢基质生物膜接触,氢自养还原菌能将高浓度的4‑BP还原成无毒产物,以达到4‑BP高效、绿色和安全去除的目的,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进一步地,第二氢基质膜反应器的结构设置,简化了膜丝简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5151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0033358.4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氮比污水同步脱氮除碳的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MBfR)耦合,在MBR中发生有机物氧化和硝化过程(氨氧化、亚硝化等),NH4+‑N经过硝化作用变为NO3‑‑N,部分不完全硝化会产生少量的NO2‑‑N;MBfR则是将NO3‑‑N和NO2‑N转化为N2,由于MBfR中的细菌属于自养型细菌,无需投加有机碳源,能够有效利用无机碳源,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有机碳源不足的劣势。
-
公开(公告)号:CN106745726B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710114909.3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28 , C02F1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及其去除地下水中高氯酸盐(ClO4‑)的方法,属于水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包括筒体、回流系统、进出水管路系统及供氢系统;所述筒体中心设有中空纤维膜作为生物膜的附着载体,中空纤维膜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筒体两端;所述中空纤维膜与供氢系统连接,氢气从反应器顶部进入到中空纤维膜,以无泡方式从膜的中空纤维膜内层扩散到外层,排到筒体内,再由出水口排出。本发明提供的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简单、安全,能够实现对地下水中ClO4‑的高效、快速的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0586140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45599.4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12N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砷还原微生物的驯化培养方法。配制好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生理盐水瓶经过无菌水清洗后放入超净工作台紫外灭菌;用注射器向生理盐水瓶中注入灭菌后的培养基,并接种10%的厌氧活性污泥;向瓶中充入氢气再抽空,反复操作4~6次,最后充满氢气,放入恒温振荡器中培养,每天向瓶中补足氢气;培养几天后,从瓶中抽取10%的混合液注入新的生理盐水瓶中,并加入20μg As(Ⅴ)/L;连续培养,当As(Ⅴ)基本被去除后,将混合液中As(Ⅴ)的浓度增加到50μg As(Ⅴ)/L,重复补充As(Ⅴ)、碳源和氮源,直至瓶中产生大量微生物絮体并且As(Ⅴ)的去除率达到稳定,即完成砷还原微生物的驯化培养。
-
公开(公告)号:CN105274002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816966.7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12N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厌氧微生物的富集培养方法。配置好培养基后加入刃天青作为氧化还原指示剂。将培养基放入高压灭菌锅内121℃灭菌20-30min,取出后放入超净工作台冷却至40-60℃备用。向经过处理后的培养基中加入除氧剂L-半胱氨酸及其钠盐。将生理盐水注射瓶中的生理盐水液用注射器针头抽空,用无菌水清洗4~6次,放在超净工作台中紫外灭菌20-30min,向注射瓶中注入培养基和接种样品,然后用注射器抽尽瓶中空气,充满高纯氮气,将生理盐水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5天,即完成厌氧微生物的富集培养。本发明不需借助厌氧培养箱,方便快捷,成本低,能够保证全程无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