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86293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533268.6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H01T2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密性间隙可调的火花隙开关的运行方法。设置一种气密性间隙可调的火花隙开关,该开关包括由阳极、阴极和触发电极组成的可控火花隙开关,由绝缘外壳、阳极法兰、阴极法兰、触发电极绝缘套、阳极密封压板、触发电极密封压板及相应接缝处的密封垫圈组成的气密性开关工作空间,由充气阀和排气阀组成的充排气系统;然后对阳极引线和阴极引线按要求进行连接,之后即实现气密性间隙可调火花隙开关的运行。本发明方法能够根据应用需求,改变开关工作的气压和气体氛围,提高开关工作的可靠性、增强抗干扰能力,而且通过改变阴极和阳极的放电距离,适应不同应用中不同工作电压等级的要求,提高了火花隙开关的工作寿命和环境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7710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495203.1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H01H6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6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丝自动循环上丝的方法。设置一种金属丝自动上丝机构,该机构由辊轮送丝模块、定夹头模块、动夹头模块和动夹头驱动模块组成。通过上述四部分的协调工作,能够实现金属丝在位于定夹头模块与动夹头模块上的两电极间连续送丝、拉丝、夹持、放电等动作,循环往复,即实现金属丝自动循环上丝。本发明方法特别适合应用于电爆炸金属丝断路开关实验、电爆炸丝喷涂应用等场合,且本方法极大减少人工干预程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方法中的各种关键参数方便易调,便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490662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466487.8
申请日:2013-10-09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H02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隔离度高压脉冲电源。包括高隔离变压器、低压触发信号、光纤隔离传输电路、整流电路、储能电路、可控硅、脉冲变压器和放电气隙负载。分别利用高隔离变压器和光纤隔离传输电路实现与市电的隔离和低压触发信号的隔离,隔离后的市电经过整流之后给储能电路充电,并由可控硅导通而通过脉冲变压器产生高压脉冲释放到放电气隙负载上。本发明能够实现输出高压脉冲与市电和低压触发信号的高度隔离,并且输出的高压负脉冲能够满足触发火花隙开关等应用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07122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33032.2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密性间隙可调的火花隙开关。该气密性间隙可调的火花隙开关包括由阳极、阴极和触发电极组成的可控火花隙开关,由绝缘外壳、阳极法兰、阴极法兰、触发电极绝缘套、阳极密封压板、触发电极密封压板及相应接缝处的密封垫圈组成的气密性开关工作空间,由充气阀和排气阀组成的可实现低压、高压或惰性气体开关工作氛围的充排气系统。本发明能够根据应用需求,改变开关工作的气压和气体氛围,提高开关工作的可靠性、增强抗干扰能力,而且本发明能够改变阴极和阳极的放电距离,适应不同应用中不同工作电压等级的要求,提高火花隙开关的工作寿命和环境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983501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310000147.6
申请日:2013-01-02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隙可调的球面电极火花隙开关。开关外壳为圆筒状,开关外壳侧挡与开关外壳通过粘接方式结合;阳极支撑通过螺丝与开关外壳侧挡固定,并通过其中心通孔上的螺纹与阳极的螺柱结合;阳极接线端通过两个螺母固定导线;阳极位于开关筒体内部的一端为放电的球面部分,另一端为螺柱;螺柱在支撑阳极的同时还起到阳极接线的任务。阴极和其支撑为一体;阴极中心部分放置触发电极或不放置触发电极;如果阴极中心部分放置触发电极,则触发电极经过触发电极护套保护后放置于阴极内部,触发电极的引线通过触发电极接线端和滚花平头螺钉引入。本发明放电气隙长度可调,可以灵活地根据开关放电电压的要求改变放电气隙长度,使得开关工作的范围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05188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25847.X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分类方法,属于三维点云数据处理领域,采用残差网络模型中应用通道注意力机制以及改进分类器的方式,对点云数据集进行分类处理。本发明中的残差网络解决了深度学习网络随着网络层数增加出现的梯度爆炸问题,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通道注意力机制通过学习每个通道的重要程度,进行权重分配,提高了点云特征提取能力;通过改进分类器,进一步提高了点云数据分类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52637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610969655.9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工绝缘薄膜脉冲电压加速老化实验电磁作用力产生装置。装置包括高压脉冲电源、柔性高压线、上电极、下电极和励磁电源;电工绝缘薄膜式样放置在上下电极导电平面之间。由励磁电源给下电极的励磁线圈施加脉冲励磁电流对电极中间的电工绝缘薄膜式样产生电磁机械作用力,通过控制脉冲励磁电流的幅值和周期控制电磁作用力的大小和周期。在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施加电应力,将上电极、下电极和电工绝缘薄膜试样放置在温度可控的均匀温度场中产生所需要的热应力。本发明除电应力和温度应力外再添加电磁作用力这个应力因子,更完整反映电气设备运行中绝缘承受的应力环境,更准确地研究脉冲电应力环境下绝缘老化规律。
-
-
公开(公告)号:CN11162769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554435.6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间隙层叠式薄膜电容器的结构,属于新型电子元器件原理与制备领域。该薄膜电容器的结构由金属导电层薄膜和金属氧化物或氮化物介电层薄膜层层叠加而成,层间无间隙,紧密结合,由相邻导电层分别引出电容正极和负极。采用该结构的薄膜电容器由于具有层数多、层间无间隙、层间距小等特点,从而具备大容量、宽工作温度范围、低寄生电感、低等效串联阻抗(ESR)等优点,适合应用在高频电路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62769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554434.1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间隙层叠式薄膜电容器的制备工艺,属于新型电子元器件原理与制备领域。该薄膜电容器由金属导电层薄膜和金属氧化物或氮化物介电层薄膜层层叠加而成,具备大容量、宽工作温度范围、低寄生电感、低等效串联阻抗(ESR)等优点。其中,电容器的导电层采用电爆炸丝喷涂法在基体材料上制备金属导电层薄膜,介电层采用热氧化法把金属薄膜表面氧化得到介电薄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