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6260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56943.8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2 , G01N27/0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态过滤系统监测堵塞的方法。建立一个生态过滤系统包括布水区、滤池、水生植物、堵塞监测杆、导线、环状铜电极和集水区,在滤池中安装堵塞监测杆,并且堵塞监测杆离滤池边界的距离大于20cm;如果滤池是长方形,则沿长边方向安装2‑4根堵塞监测杆,如果滤池是正方形,则各边分别安装2根堵塞监测杆;堵塞监测杆上安装环状铜电极,分别用导线连接,用井间电阻率成像仪器分别连接上两个相近的堵塞监测杆;每间隔3‑6个月时间,进行电阻率监测,通过电阻率的变化来反映堵塞范围和程度。本发明设计简单,经济易行,可实现生态过滤系统的精确监测,为污水的处理和运行维护以及生态过滤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855801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656950.8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可监测堵塞的人工湿地。包括有布水区、主体填料区、水生植物、堵塞监测杆、导线、环状铜电极和集水区。主体填料区的两侧分别为布水区和集水区,整个小型可监测堵塞的人工湿地的表面积小于5m2,主体填料区中心位置固定安装1根堵塞监测杆,堵塞监测杆长度高于主体填料区表面10cm,堵塞监测杆上安装环状铜电极,环状铜电极间距为5-10cm,并分别用导线连接,主体填料区上部堵塞监测杆周围种植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为美人蕉、芦苇、梭鱼草和菖蒲中的一种。本发明能填补小型人工湿地堵塞精确监测的空白,该湿地通过推广将为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处理、运行维护以及人工湿地的持续、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805924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810010337.9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3/32 , C02F3/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产电内汇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方法。建立一个人工湿地,包括双层池体、进水管、多孔布水管、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U型排水管和水生植物。双层池体包括非产电内层和产电外层。产电外层与进水管相连,产电外层内填充导电颗粒填料。非产电内层与出水相连,非产电内层内填充非导电颗粒填料,填料上种植水生植物。产电外层的底部设置环形结构的多孔布水管,多孔布水管与进水管相连;非产电内层底部铺设环形结构多孔集水管,多孔集水管与U型排水管相连,U型排水管底部安装可旋转弯头。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人工湿地结合在一起,将高效有机碳代谢、微生物脱氮及吸附共沉淀除磷过程控制在同一个人工湿地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502672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610020188.5
申请日:2016-01-13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02 , C02F3/00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旁侧微氧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水体净化方法。污水由底部进水管流入,经布水区后向上分流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入阳极区,另一部分流入曝气硝化区。流入阳极区的有机物被产电微生物氧化释放电子和质子,其中电子通过导电填料向上传导至阴极区,质子通过污水向上传导至阴极区。曝气硝化区中布设微曝气系统,将流入该区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氧化为硝态氮并继续向上汇入阴极区,在阴极区内作为电子受体与阳极区传导过来的电子发生反应,经集水区后由出水管流出。本发明将阳极区产生的电子在床体内部传导,并通过旁侧微曝气形式,将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转化为硝态氮作为阴极区的电子受体发生反硝化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能够取得很好的净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923195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60743.4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酸人工湿地饱和填料解吸释放方法及应用。依据植物根系分泌物中的草酸能够将难溶性磷酸盐的阳离子进行络合和螯合,配制浓度为2.0-5.0mmol/L的草酸溶液作为磷饱和填料的解吸剂,从而将填料上沉积的磷释放出来的原理,实现填料的再生。本方法应用于以石英砂、沸石、石灰石或陶粒为填料的人工湿地的氮、磷的填料解吸。本发明使用的草酸作为植物的根系分泌物成分,能够避免饱和填料解吸再生过程中解吸剂对系统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解吸过程简单方便,解决了传统饱和人工湿地系统需要更换填料的困扰,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服务年限。
-
公开(公告)号:CN11885143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34730.3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2 , C02F1/58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渗透柔性边界人工湿地系统,涉及污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包含人工湿地、可渗透边界和土壤包气带。将传统人工湿地出水边界由防渗边界改成可渗透边界,污水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一部分进入可渗透边界后与里面的填料接触,进行强化除磷;然后从可渗透边界中流出进入到土壤包气带中,基于土壤包气带的脱氮能力,强化脱氮效果;最后,经土壤包气带进一步净化后的出水排入自然系统,实现人工湿地与自然系统的柔性融合。另一部分出水通过排水管进入集水井,然后通过集水井上的溢流孔排出。实现了人工湿地生态修复系统与自然系统的柔性融合及同步对氮磷污染的强化消减,并避免修复过程造成地下径流通道的割裂和生物多样性破碎的局面。
-
公开(公告)号:CN114560565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92326.3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30 , B01D53/85 , B01D53/72 , B01D53/56 , C02F101/38 , C02F101/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中和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涉及污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包括非饱和态及饱和态两段人工湿地,中间由配水渠连接。非饱和段人工湿地床体中从上至下依次设置N2O拦截转化层,硝化层,CH4气体拦截转化层,有机物降解层,床体表面设置进水槽,底部设置集水管;出水经配水渠后进入饱和态人工湿地段,饱和态人工湿地段从上至下依次设置N2O拦截转化层,反硝化层,CH4气体拦截转化层,床体末端设置总出水管,非饱和段水位高于饱和段水位,保证污水自流通过系统;本发明公开的碳中和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实现了污水生态治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08059249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810010337.9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3/32 , C02F3/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产电内汇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方法。建立一个人工湿地,包括双层池体、进水管、多孔布水管、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U型排水管和水生植物。双层池体包括非产电内层和产电外层。产电外层与进水管相连,产电外层内填充导电颗粒填料。非产电内层与出水相连,非产电内层内填充非导电颗粒填料,填料上种植水生植物。产电外层的底部设置环形结构的多孔布水管,多孔布水管与进水管相连;非产电内层底部铺设环形结构多孔集水管,多孔集水管与U型排水管相连,U型排水管底部安装可旋转弯头。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人工湿地结合在一起,将高效有机碳代谢、微生物脱氮及吸附共沉淀除磷过程控制在同一个人工湿地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046411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810010303.X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00 , C02F3/30 , C02F3/3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产电外翻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双层池体,水生植物、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及U型排水管。污水首先进入产电内层区底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产电微生物降解,释放电子;水流向上流动,溶解氧浓度升高,到产电内层区顶部,发生硝化、反硝化脱氮,水流向四周辅流进入外层区,调节可旋转弯头改变U型排水管的倾斜程度,控制非产电外层的饱和/非饱和状态,加快复氧,并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进一步去除水中磷等的污染物。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人工湿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了二者在有机物降解和脱氮过程中的优势,整个过程无能耗,无外接电路。
-
公开(公告)号:CN108046412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0010339.8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00 , C02F3/32 , C02F3/34 , C02F101/30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周导式菌藻一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生态水体净化方法。建立一个生态水体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多孔布水管、双层池体、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和U型排水管和水生植物;双层池体包括非产电内层、产电外层和自由水层;产电外层与非产电内层底部分隔,顶部相连通形成自由水层,产电外层与进水相连,填充导电颗粒填料,颗粒填料顶部设自由水层,里面生长水生藻类;水从自由水层上方溢流进入非产电内层后经U型排水管流出系统,非产电内层填充非导电颗粒填料。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生态净化技术集成,将产电微生物与水藻的净化功能相耦合,整个过程无能耗,无外接电路,特别适用于以碳氮磷为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