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用冷冻装置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03711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80078085.2

    申请日:2016-12-06

    Inventor: 泷泽亮

    Abstract: 输送用冷冻装置(100)构成为能够获得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以及第四状态,该第一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压缩机(111,112)串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全部的室内用热交换器(121,12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状态,该第二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压缩机(111,112)串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全部的室内用热交换器(121,12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该第三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压缩机(111,112)并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多个室内用热交换器(121,122)中的一部分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多个室内用热交换器(121,122)中的其他部分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该第四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压缩机(111,112)并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全部的室内用热交换器(121,12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

    二级升压式制冷循环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09896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80036610.4

    申请日:2016-03-17

    Inventor: 泷泽亮

    Abstract: 本发明的二级升压式制冷循环(10)在低级侧吸入配管(101)中的从分支出旁通配管(105)的旁通分支部(22)到低级侧压缩机(11)的制冷剂吸入侧的部位设有吸入侧引导部(101a、101d),该吸入侧引导部将润滑油从低级侧压缩机(11)的制冷剂吸入侧向旁通分支部(22)侧引导。而且,吸入侧引导部(101a、101d)在铅垂方向上的位置为旁通分支部(22)在铅垂方向上的位置以上,并且在该吸入侧引导部中,低级侧压缩机(11)的制冷剂吸入侧的部位(101b)与旁通分支部(22)侧的部位(101c)相比在铅垂方向上位于更高的位置。

    制冷循环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97296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280028319.4

    申请日:2012-05-29

    Abstract: 在其中压缩比与冷却操作模式相比变高的加热操作模式下,第一压缩机(11)和第二压缩机(12)串联连接以构成经济型制冷循环,从而通过减小每个压缩机(11,12)的压缩比提高循环效率。而且,在冷却操作模式下,第一压缩机(11)和第二压缩机(12)并联连接以构成常用制冷循环,从而通过完全利用两个压缩机(11,12)的制冷剂排放能力提高循环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