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92978A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02806437.2
申请日:2002-11-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51/42 , C01G53/42 , C01P2002/52 , C01P2002/54 , C01P2006/40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锂离子二次电池,它由正极、负极及非水电解质构成,上述正极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由化学式Lia(Co1-x-yMgxMy)bOc(M为选自Ni、Mn及Al中的至少一种,0≤a≤1.05、0.005≤x≤0.025、0≤y≤0.25、0.85≤b≤1.1、1.8≤c≤2.1)所示的含锂复合氧化物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67162C
公开(公告)日:2004-09-15
申请号:CN99803183.6
申请日:1999-12-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1 , H01M2/1673 , H01M4/13 , H01M6/164 , H01M10/0525 , H01M10/0565 , H01M10/0567 , H01M10/0569 , H01M2300/0037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了在高温氛围气中保存后,仍可维持高可靠性和高能量密度的锂二次电池。该电池具备以含锂氧化物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包含可与前述锂发生化学反应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电解液、隔层和配位体。前述电解液含有溶剂和溶于前述溶剂的电解质。前述溶剂具有约20以下的供体数。前述配位体被设置在前述电解液和前述正极表面的界面以及前述电解液和前述负极表面的界面。前述配位体对前述锂具备大于前述溶剂和前述电解质的强配位选择能力,其化学结构式具备带有空孔的环状结构。前述空孔具有约1.7埃以上的直径。前述配位体与前述电解质的摩尔比在10-1~10-4的范围内或在相当于电池容量为1Ah的1微摩尔~1毫摩尔的范围内。前述溶剂包含(a)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的混合溶剂,(b)环状碳酸酯、链状碳酸酯和脂肪族羧酸酯的混合溶剂中的1种。前述混合溶剂量占前述有机溶剂的全部体积的8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7155C
公开(公告)日:2004-09-15
申请号:CN97191026.X
申请日:1997-08-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H01M4/133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锂离子二次电池及所用的负极,由于使用可吸收贮藏及释放锂离子的、体积电阻率小于5.0×10-3Ω·cm的碳素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故即使在电池内部发生短路的情况下,也由于碳素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低,不会发生电池温度急剧上升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1A
公开(公告)日:1998-06-24
申请号:CN97190264.X
申请日:1997-03-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 , H01M2/34 , H01M4/64 , H01M6/10 , H01M10/0431 , H01M22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二次电池,包括由薄的正电极和负电极遍布一隔离体而相对置,从而组成的一个电极组,其目的是显著地增强安全性,而不牺牲电池容量,且不增大部件的数目。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正电极集电体的金属箔进行电学连接到正电极,正电极集电体金属箔的暴露部分通过隔离体覆盖负电极位于外侧的电极组的整个外层表面,最外侧由隔离体环绕,所构成的电极组与非水电解液一起放入负极性的电池容器中,因此,在挤压电池的苛刻条件下,能够完全消除电池起火和击穿的偶然事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