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3143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1048904.7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68 , B60L7/14 , B60L11/08 , B60L11/1803 , B60L11/1809 , B60L11/1861 , B60L11/1864 , B60L11/1872 , B60L2210/10 , B60L2240/527 , B60L2240/529 , B60L2240/545 , B60L2240/547 , B60L2240/549 , H02M7/44 , H02M7/53875 , H02P4/00 , Y02T10/7005 , Y02T10/7044 , Y02T10/7061 , Y02T10/7066 , Y02T10/7216 , B60L15/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供给系统,其能够使用由电负载产生的再生电力以适当的样态对两个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电力供给系统(1)的控制装置(5)具有如下功能:控制电力传输电路部(11),以便根据表示从电负载(100)输出的再生电力的大小的再生量指标值和第二蓄电装置(3)的剩余容量中的至少任一方,使再生电力中的第一蓄电装置(2)的充电量和第二蓄电装置(3)的充电量的比例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88788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611050806.7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从两个蓄电装置以适当的负担分配对电负载进行供电的电力系统。电力供给系统(1)的控制装置(5)控制电力传输电路部(11),以便将第一蓄电装置(2)及第二蓄电装置(3)的输出相对于电负载(100)的要求输出的负担形态变更为根据第二蓄电装置(3)的剩余容量而分类的多个种类的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06558746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752980.X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6/0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67 , H01M10/6563 , B60L11/18 , B60K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74 , B60K1/04 , B60K11/02 , B60K2001/001 , B60K2001/005 , B60L1/003 , B60L1/02 , B60L7/10 , B60L11/1816 , B60L11/1824 , B60L11/185 , B60L11/1861 , B60L11/1862 , B60L11/1864 , B60L2240/545 , Y02T10/7005 , Y02T10/7044 , Y02T10/7061 , Y02T10/7072 , Y02T90/121 , Y02T90/128 , Y02T90/14 , H01M16/00 , B60K11/0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63 , H01M10/6567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于具备发热量不同的多个蓄电器的系统的冷却而言最佳的驱动装置、输送设备、电气安装装置及控制方法。驱动装置具备:第一蓄电器;第二蓄电器,其与第一蓄电器相比,通过充放电产生的发热量小;驱动部,其通过从第一蓄电器及第二蓄电器中的至少一方得到的电力进行驱动,并输出电动车辆的动力;以及控制部,其通过在电动车辆的内部流动的冷却介质来控制第一蓄电器及第二蓄电器的温度。第一蓄电器及第二蓄电器以通过冷却介质按照第一蓄电器、第二蓄电器的顺序进行冷却的方式配置在电动车辆的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0475529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80055914.1
申请日:2013-07-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1/00 , B60K2001/001 , B60K2001/0416 , B60L7/14 , B60L11/1803 , B60L11/1864 , B60L11/1877 , B60L11/1879 , B60L15/007 , B60L2210/10 , B62D21/11 , Y02T10/7005 , Y02T10/7061 , Y02T10/7216
Abstract: 在电动车辆(10)中,电池单元(16)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后方隔壁(72)的倾斜部(76)设置。电池单元(16)的下端配置在比乘坐人员(60)的臀部点靠下方的位置。在沿车宽方向观察时,以使电池单元(16)的上部与电动机固定件(30a~30c)的一部分在电动车辆(10)的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电动机固定件(30a~30c)。
-
公开(公告)号:CN102420473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110281260.7
申请日:2011-09-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泷泽大二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导致转矩降低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轻量化的转子。转子具备由肋部(7)连结的轮毂部(5)和转子铁心部(6),且在肋部之间形成有孔部(8)。在转子铁心部的外周部的相邻的开口部(11、11)之间形成有凸极(10),在从轴线方向观察转子的正面观察下,在由第一假想线(S1)和第二假想线(S2)夹着的区域内具有凹部,第一假想线是将配置有永久磁铁(11)的转子铁心部的磁极部(9)的周向的中央(Q1)和轮毂部的中心(P)连结的线,第二假想线是将在转子的旋转方向前侧与磁极部相邻的凸极的周向的中央(Q2)和轮毂部的中心(P)连结的线,凹部是转子铁心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比其它部分向径向外侧鼓出而形成的凹部。
-
公开(公告)号:CN103004057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80036234.6
申请日:2011-07-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形态的转子具备:圆柱状的转子铁心;在从包含该转子铁心的轴心的视线观察时,沿着所述转子铁心的周向以规定的极间距角排列配置的永久磁铁,其中,所述转子铁心具有:开口部,其形成在所述转子铁心的外周面上,且供所述永久磁铁插入;附加极形成槽,其由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向两侧分别向所述轴心方向延伸的一对槽即第一槽及第二槽构成,且形成与磁极数对应的量;附加极,其形成在所述第一槽和与该第一槽相邻的所述第二槽之间;肋,其形成在所述转子铁心的轭部上的所述开口部与所述附加极形成槽之间,在所述肋上形成有应力吸收部,该应力吸收部由在所述转子的包含轴心的剖面的剖视观察下的所述轭部中的厚度最薄的薄壁部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149253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880082817.4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2 , B64U50/30 , B64F1/12 , B64F1/36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3/32 , H02J3/38 , H02J7/35 ,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量系统。该能量系统具备:将可蓄积能量或能量源的可移动蓄能设备以可装卸的方式进行载置的第一载置部;将可移动蓄能设备以可装卸的方式进行载置的第二载置部;获取在具有第一载置部以及第一耗能设备的第一耗能场所和具有第二载置部以及第二耗能设备的第二耗能场所之间铺设的用于供受能量的能量输送线路的异常的异常获取部;在可移动蓄能设备载置于第一载置部的情况下由异常获取部获取到异常时,使可移动蓄能设备从第一载置部脱离,装载该可移动蓄能设备并自律地移动以便向第二载置部载置该可移动蓄能设备的移动体。
-
公开(公告)号:CN11650819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80073399.4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2
Abstract: 起动装置是具有蓄电部的蓄电装置的起动装置。所述蓄电装置具备切换控制部,所述切换控制部切换为能够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能够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起动状态与无法将所述蓄电部的电力向该蓄电装置的外部输出、或无法将该蓄电装置的外部的电力向所述蓄电部输入的非起动状态。所述起动装置具备设置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并且能够与所述切换控制部电连接的电源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887880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611048903.2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供给系统、输送设备及电力传输方法,该电力供给系统能够抑制两个蓄电装置中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的蓄电装置的劣化的进展。电力供给系统(1)的控制装置(5)在要求输出属于零与规定的第A阈值(DT_th4、DT_th2)之间的范围内的状态下执行如下处理:控制电力传输电路部(11),以便在与电负载(100)的要求输出的变化对应的第一蓄电装置(2)的输出的变化的灵敏度成为比与要求输出的变化对应的第二蓄电装置(3)的输出或输入的变化的灵敏度相对低的灵敏度的样态下,向电负载供给与要求输出对应的供电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004925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61904.8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568 , B60K1/04 , B60L11/18 ,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6
Abstract: 冷却回路(100)具有:冷却高压电池(31a~33a)的高压电池冷却部(130);冷却DC‑DC变换器(22)的DC‑DC变换器冷却部(122);以及冷却充电器(21)的充电器冷却部(121)。在冷却回路(100)中,DC‑DC变换器冷却部(122)和充电器冷却部(121)并联地配置在高压电池冷却部(130)的下游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