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下部罩构造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3158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235270.9

    申请日:2018-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2 B62D25/085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冷却发动机及发动机的后方的冷却部件的车身下部罩构造。本发明的车身下部罩构造包括:开口,其形成于发动机下部罩,使至少机油滤清器元件及发动机露出;凹部,使开口的前缘部向上方凹陷而形成该凹部;供给路径,其将从凹部导入的行驶风向发动机供给;以及保护构件,其覆盖机油滤清器元件,保护构件在车宽方向上与供给路径邻接,包括:覆盖机油滤清器元件下方的大致水平板状的下壁部、以及将供给路径和机油滤清器元件隔开的分隔壁部,下壁部(31)具有随着向分隔壁部(40)侧接近而升高的曲面状的第1曲壁部(34)。

    车身前部构造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10824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080040625.0

    申请日:2010-08-27

    Inventor: 山岸英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1 B60T7/06 B62D25/0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在前窗玻璃弯曲较大、且发动机罩的前端被设定在比后端部低的位置上的车辆中,能够改善仪表板下部件、仪表板上部件及风挡玻璃支承件周围的防尘密封材料的涂布性。车身前部构造具有对仪表板上部件(22)的后端凸缘(51)和风挡玻璃支承件(31)的后端凸缘(61)进行了点焊的结合部(62)。在该结合部(62)的左右形成有相对于仪表板下部件(21)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63)。空气导入空间(64)从结合部(62)向前方开放、且沿车宽方向连续地相连地形成。在突出部(63)的下表面(63a)上固定有支承制动踏板(45)的制动踏板托架(44)。

    车身构造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48835B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080044385.1

    申请日:2010-09-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1 B60S1/0463 B60S1/0486 B62D25/1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该车身构造包括前叶子板与侧前围上盖板的安装构造。前叶子板(15)具有:第一安装座面(123),在形成于侧前围上盖板(28)侧的末端凸缘(122)的端缘上形成,并沿着末端凸缘(122)所延伸的方向形成;第二安装座面(124),与末端凸缘(122)所延伸的方向正交地形成。侧前围上盖板(28)具有:卡合在末端凸缘(122)上的多个钩挂部(143~145)、向第一安装座面(123)卡合的第一嵌合部(147)、以及向第二安装座面(124)卡合的第二嵌合部(148)。

    车身前部构造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39934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010268588.0

    申请日:2010-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1 B60R13/07 B62D25/0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使刻印作业容易、编号的视觉辨认作业容易、而且刻印板部难以变形。车身前部构造,在车辆(11)的前车身(41)内的前玻璃附近设有刻印板部(44)。将与前玻璃的下部相连的前围组装体(213)的两端(右侧的第二接合部(211))分别固定在减震器基部(43)上,由此,向减震器基部(43)的上方配置刻印板部(44)。在减震器基部(43)的前部,以通过因前碰撞荷载而后退的右侧的叶子板(52)而变形的方式设有对右侧的叶子板(52)进行固定的托架(203),在托架(203)的后方附近,将前围组装体(213)的两端(右侧的第二接合部(211))分别固定在减震器基部(43)上,由此配置刻印板部(44)。

    车身前部构造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10825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080040821.8

    申请日:2010-08-27

    Inventor: 山岸英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1 B62D25/0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能够将碰撞载荷从上构件有效地向前柱传递。车身前部构造(20),在上构件(26)和前柱(23)上架设有截面L字状框架(32)。L字状框架(32)以该L字状框架(32)的上表面和上构件(26)的上表面(26a)和前柱(23)的上表面(23a)成为连续的平面的方式、且以L字状框架(32)的外侧面和上构件(26)的外侧面(26a)和前柱(23)的外侧面(23b)成为连续的平面的方式,将前柱(23)及上构件(26)连结。

    车身前部构造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39934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268588.0

    申请日:2010-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1 B60R13/07 B62D25/0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使刻印作业容易、编号的视觉辨认作业容易、而且刻印板部难以变形。车身前部构造,在车辆(11)的前车身(41)内的前玻璃附近设有刻印板部(44)。将与前玻璃的下部相连的前围组装体(213)的两端(右侧的第二接合部(211))分别固定在减震器基部(43)上,由此,向减震器基部(43)的上方配置刻印板部(44)。在减震器基部(43)的前部,以通过因前碰撞荷载而后退的右侧的叶子板(52)而变形的方式设有对右侧的叶子板(52)进行固定的托架(203),在托架(203)的后方附近,将前围组装体(213)的两端(右侧的第二接合部(211))分别固定在减震器基部(43)上,由此配置刻印板部(4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