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0967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369878.2
申请日:2014-07-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N15/115 , G01N27/26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克伦特罗适配体以及检测克伦特罗的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及该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克伦特罗适配体为含有GGATATTGG序列、长度为13-18个碱基的单链DNA探针,且3’端修饰了3’-NH2-(CH2)7-。该传感器提高了检测克伦特罗的灵敏性,最低可以检测出1.0pg/mL的克伦特罗;大大降低了检测克伦特罗的成本,操作简单方便,可实现对克伦特罗的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368806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908511.8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K20/189 , A23L5/20 , A61K38/48 , C12N9/48 , C12N9/485 , A61K38/00 , C12Y304/14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点突变改造的酵母二肽基肽酶III。本发明所述的定点突变改造的酵母二肽基肽酶III,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来源于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的酵母二肽基肽酶III中制造多个氨基酸取代而产生的突变体,所述的氨基酸取代包括第570、572、574位的取代,以致所述定点突变改造的酵母二肽基肽酶III为对6-甲氧基双呋喃香豆素具有氧化分解作用的酶。本发明所述的定点突变改造的酵母二肽基肽酶III可应用于制备饲料及其添加剂或食品及其添加剂中消除6-甲氧基双呋喃香豆素的产品,还可应用于制备预防由6-甲氧基双呋喃香豆素诱发的疾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3343126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306401.5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N15/115 , C12Q1/68 , G01N27/30 ,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莱克多巴胺适配体以及检测莱克多巴胺的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及该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莱克多巴胺适配体为含有AGTGCGGGC序列、长度为13-20bp的单链DNA探针,且5’端修饰了氨基即5’-NH2-(CH2)6-。本发明所述的检测莱克多巴胺的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含有所述的莱克多巴胺适配体。传感器提高了检测莱克多巴胺的灵敏性,最低可以检测出0.1ng/mL的莱克多巴胺;大大降低了检测莱克多巴胺的成本,操作简单方便,可实现对莱克多巴胺的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109676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334093.1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N15/115 , G01N27/26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色曲菌素(Ver A)适配体以及检测Ver A的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本发明所述的杂色曲菌素适配体为含有核心序列AAGCCGCAC的13~21个碱基的单链DNA探针。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杂色曲菌素适配体的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包括所述的杂色曲菌素适配体。本发明建立了一种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检测Ver A的方法,为Ver A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具有特异性强,简便灵活,分析速度快,检测成本低廉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260369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810027351.6
申请日:2008-04-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鲁氏毛霉XJYL HN0512及采用该菌种发酵生产木聚糖酶的方法,该菌种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08年1月18日,保藏号为CCTCC NO:M 208014。该方法是将所述的鲁氏毛霉HN0512菌种接入含有木聚糖、酵母粉、蛋白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有氧条件下诱导发酵生产木聚糖酶。所生产的木聚糖酶,具有较宽的pH适应性和较高的温度耐受力,在食品、饲料、造纸、能源、纺织工业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0410370C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510100874.5
申请日:2005-11-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假蜜环菌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的方法及其假蜜环菌在生产β-甘露聚糖酶中的应用。假蜜环菌产β-甘露聚糖酶的定性检测及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将斜面菌种接种在含0.1~0.5%曲利本蓝的固体培养基中,5~15天后可见透明水解圈。(二)将斜面培养的假蜜环菌经一级、二级、三级液体培养后,可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本发明菌株生产β-甘露聚糖酶工艺简单,成本低,应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0370030C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610033307.7
申请日:2006-0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β-甘露聚糖酶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和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经提取经魔芋精粉诱导的高活性的Armillariella tabescens总RNA,利用Genebank的同源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出保守区,然后再根据保守区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3’RACE和5’RACE,克隆出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全长cDNA。可与毕赤酵母等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建立高效表达的酵母基因工程菌株。
-
公开(公告)号:CN1719243A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200410028018.9
申请日:2004-07-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28 , G01N27/4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及杂色曲霉素的生物传感器电极,以及该生物传感器电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及杂色曲霉素的生物传感器电极,包括基底层与在基底层上形成的反应层,所述的反应层包含电子介体和黄曲霉毒素解毒酶,电子介体固定在基底层上成膜,该膜作为酶载体联结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形成黄曲霉毒素解毒酶修饰电极。本发明利用发明人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解毒酶首次制备出生物传感器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响应快、信号灵敏、特异性高、使用方便、可定量检测等优点。本发明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电极的灵敏度可达到1ppm~10ppb的水平。本发明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几乎无须培训即可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7438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0242251.5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胰蛋白酶抗性和胃蛋白酶抗性提高的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对胰蛋白酶抗性和胃蛋白酶抗性提高的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它是由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来源于粉红螺旋聚孢霉的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中制造多个氨基酸取代而产生的、对胰蛋白酶抗性和胃蛋白酶抗性提高的酶,所述的氨基酸取代是第115和254位的取代。本发明通过对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进行突变筛选到了一株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突变体,经实验表明,所获得的突变体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水解功能不受影响,对胰蛋白酶的抗性半衰期比野生型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延长了32%,对胃蛋白酶的抗(56)对比文件付永岩 等.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及其作用机理《.中国乳品工业》.2019,第47卷(第7期),第23-27页.Wei Peng et al.Crystal structure andsubstrate-binding mode of themycoestrogen-detoxifying lactonase ZHDfrom Clonostachys rosea《.RSC Adv》.2014,(第107期),第 62321-62 325 页 摘 要,第2-3节.王浩宇;孙晶;常晓娇;刘虎军;孙长坡.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ZLHY6的包埋及稳定性研究.粮油食品科技.2018,(第02期),第63-67页.
-
公开(公告)号:CN11465719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356120.X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真核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因子的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组成型启动子Pgap的转录调控因子Gsm1p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Gsm1p作为正调控因子在提高宿主细胞中蛋白表达中的应用,所述Gsm1p的氨基酸序列是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Gsm1基因所编码的;所述应用为通过在启动子Pgap后插入Gsm1基因从而提高宿主细胞中蛋白的表达。本发明所述的应用能增强毕赤酵母组成型启动子Pgap启动子的转录,从而使其后的外源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而且可以避免多拷贝或者多基因表达时,使用同一启动子产生的稀释效应,导致不同基因表达量差异过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