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塘养殖用增氧及蓝藻水华预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9635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05103.0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塘养殖用增氧及蓝藻水华预防装置,涉及增氧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漏斗、多个横管,漏斗下部固定连接有竖管、推流器,漏斗内设置有隔板,竖管下部固定连接有底壳,底壳侧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外螺管;横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在外螺管内的方管,横管周侧套设有螺纹配合在外螺管上的连接件,横管周侧装设有卡接在连接件内的挡环,横管上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本发明通过连接件与挡环配合,便于对横管和外螺管进行连接或拆分,便于根据需求选择不同长度的横管进行使用,通过底壳侧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外螺管,从而便于根据水底环境选择合适数量的横管和合适角度的外螺管进行连接,通过横管和出水孔增大增氧装置的覆盖范围。

    一种水面漂浮型蓝藻水华打捞脱水处理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6845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493682.X

    申请日:2023-11-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水面蓝藻水华打捞脱水处理方法及设备,包括拉网艇、连接杆、围网和干化船;所述围网为多个,相邻的围网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后的连接杆两侧通过绳索连接拉网艇,拉网艇由人员遥控于水面行驶,对蓝藻水华进行包围收缩,所述干化船包括输送系统、干化系统和存储系统;本发明由不同人员操作拉网艇将水面蓝藻水华聚集形成一个或多个聚集点,干化船只需要前往聚集点对聚集后的蓝藻水华进行打捞及干化处理即可,打捞效率高,且干化船无需在水面往复行驶,资源消耗更低。

    水葫芦打捞及处理工艺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39589B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710313183.6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彭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水葫芦打捞及处理工艺,利用水葫芦打捞船从水面收集水葫芦,存放于水葫芦打捞船的收集仓,用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将收集仓内的水葫芦提升至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较高的一端,并落入网兜内,然后把装满水葫芦的网兜置于水体水面,通过水葫芦打捞船的移动,带动漂浮在水面的装满水葫芦的网兜移动,然后转驳上岸,再对水葫芦进行破碎、压榨、堆肥等一系列操作,得到有机肥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打捞及处理效率高、材料回收利用率高且环保的水葫芦打捞及处理工艺。

    蓝藻水华破碎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13562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961190.1

    申请日:2018-08-22

    Abstract: 蓝藻水华破碎处理系统及方法,属于蓝藻水华处理领域。系统包括:蓝藻收集浓缩单元,用于收集并浓缩蓝藻水华;以及蓝藻破碎单元,用于破碎蓝藻细胞,蓝藻破碎单元的进料端与蓝藻收集浓缩单元的出料端连通,蓝藻破碎单元的出料端与水底连通。方法包括:利用蓝藻收集浓缩单元在蓝藻水华水体位置收集并浓缩蓝藻水华,得到浓缩藻浆;将浓缩藻浆从蓝藻破碎单元的进料端通入破碎蓝藻细胞,得到破碎蓝藻液;将破碎蓝藻液从蓝藻破碎单元的出料端通入水底沉积。蓝藻浓缩后的处理不会成为蓝藻水华处理的限制因素,处理效率高。系统结构简单耐用、移动性能好、节约成本。工艺简单、灵活性好、成本低。

    蓝藻水华收集处理器及蓝藻水华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3532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810052539.X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蓝藻水华收集处理器及蓝藻水华处理方法,属于蓝藻水华处理领域。处理器包括:浮动单元,浮动单元设有推进器。设置于浮动单元的收集处理单元,收集处理单元包括收集器及干化组件。收集器位于浮动单元的前进方向的前端处设有蓝藻收集口,收集器的内部设有用于将水排入水体的排水泵以及与干化组件连通的藻浆提升泵。处理方法包括:浮动单元带动收集处理单元运动至蓝藻水华水体位置。收集器通过蓝藻收集口将蓝藻收集到装置内。排水泵将收集器内清水排入水体。蓝藻收集处理作业简单,收集效率高,蓝藻干化后处理方便。

    蓝藻超声波处理方法及处理船

    公开(公告)号:CN105253951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510700694.4

    申请日:2015-10-26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作业,有效杀死蓝藻的蓝藻超声波处理船,它包括以连接体相连的两个船体;在连接体上有由多个伸入水面下的超声波发生器组成的超声波发生器列队;在连接体上有收集收缩仓;收集收缩仓包括收集仓、收缩仓、过渡段;收集仓宽度大于收缩仓,深度小于收缩仓;收集仓有蓝藻入口;收缩仓上有由多个超声波发生器组成的超声波发生器纵列;在收缩仓设置有排水泵。本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有效地杀死蓝藻的蓝藻超声波处理方法,其是在蓝藻超声波处理船行驶时,使得两个船体之间的悬浮的蓝藻或者漂浮的蓝藻经过收集仓进入收缩仓内后形成悬浮状态,在15‑30s内从超声波发生器列队或者纵列形成的超声波场中通过。

    水葫芦打捞及处理工艺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39589A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710313183.6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彭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水葫芦打捞及处理工艺,利用水葫芦打捞船从水面收集水葫芦,存放于水葫芦打捞船的收集仓,用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将收集仓内的水葫芦提升至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较高的一端,并落入网兜内,然后把装满水葫芦的网兜置于水体水面,通过水葫芦打捞船的移动,带动漂浮在水面的装满水葫芦的网兜移动,然后转驳上岸,再对水葫芦进行破碎、压榨、堆肥等一系列操作,得到有机肥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打捞及处理效率高、材料回收利用率高且环保的水葫芦打捞及处理工艺。

    蓝藻超声波处理方法及处理船

    公开(公告)号:CN105253951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00694.4

    申请日:2015-10-26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作业,有效杀死蓝藻的蓝藻超声波处理船,它包括以连接体相连的两个船体;在连接体上有由多个伸入水面下的超声波发生器组成的超声波发生器列队;在连接体上有收集收缩仓;收集收缩仓包括收集仓、收缩仓、过渡段;收集仓宽度大于收缩仓,深度小于收缩仓;收集仓有蓝藻入口;收缩仓上有由多个超声波发生器组成的超声波发生器纵列;在收缩仓设置有排水泵。本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有效地杀死蓝藻的蓝藻超声波处理方法,其是在蓝藻超声波处理船行驶时,使得两个船体之间的悬浮的蓝藻或者漂浮的蓝藻经过收集仓进入收缩仓内后形成悬浮状态,在15-30s内从超声波发生器列队或者纵列形成的超声波场中通过。

    一种黑臭河道充氧装置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02382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1007069.2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黑臭河道充氧装置;包括:挡板一,挡板二,挡板三,挡板三将其分割为左腔室及右腔室;挡板四;出水孔,进水孔;位于右腔室处设置有用于提供絮凝剂的絮凝剂模块;本发明通过絮凝剂模块在转动中将絮凝剂喷出,增大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水体的絮凝效果,同时,将含有高浓度营养盐的水体进入左腔室后,弹性橡胶囊的作用,使得流速降低,水力滞留时间延长,藻类大量生长并产氧,溶氧饱和甚至超饱和,富氧水(包含藻类)随着出水通道流向下游,给下游补氧。

    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8516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291026.1

    申请日:2023-10-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与养殖池塘通过沟渠连通的前池、与前池通过管道连通的沉淀池、与沉淀池通过管道连通的反硝化池、与反硝化池通过管道连通的硝化池、与硝化池通过管道或沟渠连通的后池;所述沉淀池还包括添加的絮凝剂;所述反硝化池还包括添加的碳源;所述硝化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后池内种植后绿藻藻种,且后池与养殖池塘通过沟渠连通;本发明既能对养殖尾水进行循环净化处理,同时降低循环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水污染,且设备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脱氮除磷效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