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270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40543.0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中铁十九局集团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井施工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沉井的导向结构及沉井的施工方法,包括导向墙和拉力件,具有竖直设置的导向壁,所述导向壁用于导向沉井下沉的方向;所述拉力件连接于所述沉井的外侧,所述拉力件用以对所述沉井进行纠偏和促沉。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沉井的导向结构及沉井的施工方法,通过导向墙的导向壁对沉井下沉进行导向,使得沉井沿着竖直设置的导向壁下降,避免沉井在下降的过程中倾斜,影响到沉井的正常使用;当沉井下沉的过程中产生倾斜时,拉动拉力件,对沉井进行纠偏;当沉井下沉困难的情况下,拉动拉力件,以致沉井下沉。
-
公开(公告)号:CN1167530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28218.5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罗胜利 , 丁文云 , 李贵民 , 伍容兵 , 郭永发 , 邹毅 , 陈光 , 李永贵 , 吴国斌 , 殷洪波 , 禹凌坤 , 张可军 , 杨昌宇 , 袁云洪 , 杨进京 , 郑刚强 , 罗竹 , 姚彪 , 贾聂宇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富水隧道智能化防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初步完成各项防排水施工,建立防排水施工控制参数数据库,并将其连入中央排水控制系统;S2.将衬砌拱墙背后地下水汇入两侧箱体侧沟集排水通道排出;S3.引排道床积水和底板下积水汇入中心集水沟排出,实现协同排水;S4.动态采集两侧箱体侧沟监测数据,建立关系函数,并将其反馈处理给中央排水控制系统;S5.判断排水量Q是否超限,并采取相应超限处理措施,同步更新样本数据库。本发明可以根据富水隧道施工期间的排水量监控量测数据关系函数,实时调整防排水施工参数优化隧道防排水系统,实现智能化、信息化排水,充分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22295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1810178315.3
申请日:2018-03-05
Applicant: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郭永发 , 段生川 , 郑天池 , 杨进京 , 丁文云 , 罗胜利 , 李贵民 , 吴国斌 , 邹毅 , 李传琳 , 殷洪波 , 杨昌宇 , 张可军 , 张海波 , 陶伟明 , 杨翔 , 王化武 , 刘正初 , 伍容兵 , 罗云飞 , 肖勇刚 , 袁云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监控量测控制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隧道结构工程领域。该结构包括沿隧道上台阶设置的拱部钢架、中台阶边墙钢架和下台阶边墙钢架,钢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本发明根据现场监测变形情况,于变形较大附近的中台阶边墙钢架通过螺栓与拱部钢架动态连接,采用三点法确定初支钢架轴线半径调整量,通过改变拱墙部位钢架接头形式,采用新型滑槽式连接板接头,可有效保证初期支护钢架圆顺性、受力的合理性及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实现动态支护功能,为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预留变形量确定及控制提供有效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979677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811151337.7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摩擦耗能纵梁的喷混‑钢架整体让变初支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钢架、摩擦耗能纵梁、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纵向螺纹钢筋、环向螺纹钢筋,钢架由型钢冷弯而成;摩擦耗能纵梁主要由采用槽钢的上承载件和下承载件构成,通过上承载件和下承载件两者翼板间的摩擦作用消耗能量,两榀钢架间的喷射混凝土内增设纵向螺纹钢筋、环向螺纹钢筋,在实现隧道初期支护与周边围岩协同变形的同时,摩擦耗能纵梁仍能保证初期支护具备一定抗压和抗剪能力,通过设置环向和纵向钢筋,摩擦耗能纵梁通长布置,增强了隧道钢架与钢架间喷射混凝土组成的初期支护结构共同变形能力,避免了钢架和喷射混凝土变形不协调引起结构破坏,实现了“刚柔并济”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0815400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810186548.8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式连拱隧道中隔墙结构受力计算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该方法是在复合式连拱隧道开挖过程中,初支扣拱完成后,以初支为研究对象,初支与中隔墙连接部位简化为固定支座,按照荷载-结构法计算初支端部内力。再以中隔墙作为受力构件,将初支端部内力、中隔墙结构自重、中隔墙顶部三角形覆土重量及基底竖向支撑力施加于中隔墙上,根据静力平衡方程和临时横撑布置方案,得到临时横撑内力,进而获得中隔墙薄弱截面处内力状况,对临时横撑及中隔墙进行承载力验算。本发明方法简单,能解决施工中临时横撑的合理设计,并能解决中隔墙截面尺寸和配筋验算,避免临时横撑及中隔墙的盲目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90409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969615.5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贵民 , 丁文云 , 姚贺冬 , 何毅 , 刘璐 , 李国金 , 郭永发 , 杨进京 , 刘勇 , 裴起帆 , 罗竹 , 邹毅 , 李永贵 , 杨昌宇 , 王化武 , 冯智卫 , 张金荣 , 张可军 , 殷洪波 , 罗胜利
IPC: G06Q10/0635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场隧道开挖沉降风险动态评估方法,包括:机场隧道开挖沉降信息获取;地表沉降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根据领域知识和历史资料对风险事件与各风险指标确定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以风险指标为网络节点的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地表沉降风险孪生推演,通过持续更新的动态监测数据对网络结构及参数进行调整,对地表沉降风险进行动态推演,获得机场隧道开挖可能导致地表沉降的风险事件链以及风险事件的概率;隧道开挖沉降风险动态评估,将动态计算的风险事件概率结果映射到不同的风险等级,获得隧道开挖沉降风险动态评估结果。以此方式,可以解决现有风险评估方法在实际工程施工脱节严重、时效性不够、精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3936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52484.9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贵民 , 丁文云 , 李永贵 , 郭永发 , 殷洪波 , 丁祖德 , 冯上泽 , 王顺国 , 王志良 , 杨昌宇 , 邹毅 , 王化武 , 郑天池 , 张可军 , 杨进京 , 罗竹 , 郑刚强 , 伍容兵 , 刘璐 , 姚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衬砌受力监测导线的防渗漏出线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T型管状结构,平行设于T型管状结构中的第一密封引线板、第二密封引线板;T型管状结构的上端左侧设有预留管;测量元件的导线穿过预留管和/或第一密封引线板、第二密封引线板与采集仪连接。本发明所提供的装置密封牢固可靠,安装使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实现了监测导线出线口的防渗漏功能,并且有利于导线与采集仪的顺利连接,确保全包型防水条件下现场结构受力测试的成功。
-
公开(公告)号:CN1184990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44102.8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邹毅 , 黄胜平 , 王所 , 罗中意 , 丁文云 , 郭永发 , 李贵民 , 李永贵 , 张金荣 , 杨振高 , 罗如平 , 温和奕 , 谢毅 , 杨昌宇 , 张可军 , 殷洪波 , 罗胜利 , 王化武 , 杨进京 , 郑刚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肋式钢管的管棚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密闭式带肋管棚和注浆式带肋管棚两种不同带肋式钢管的管棚结构,所述带肋式钢管的管棚结构包括管棚以及设置于管棚内部的支撑钢板,所述管棚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由多根带肋钢管通过套管丝扣连接,所述带肋钢管内部等间距布置支撑钢板,所述管棚端部设有钻头。解决了管棚结构在隧道支护时因承载性能不足造成弯曲变形过大、围岩坍塌及结构失稳等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管棚的加固结构在实际应用工程中的施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03626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91177.0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杨进京 , 罗胜利 , 李贵民 , 郭永发 , 丁文云 , 刘勇 , 裴起帆 , 谢毅 , 邹毅 , 冯智卫 , 杨昌宇 , 殷洪波 , 张可军 , 罗竹 , 郑刚强 , 肖勇刚 , 刘璐 , 伍容兵 , 姚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施工安全评估的数字孪生隧道环境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隧道环境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步骤2,融合掌子面及边墙至初次支护段的多期点云数据,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得实时隧道环境数字孪生模型;步骤3,根据点云的距离计算得到超欠挖区域,选用计算围岩参数对超欠挖区域的围岩变形进行预测;步骤4,结合安全设计标准,对隧道围岩变形处进行支护方案优化。本发明创新地提出一种充分考虑隧道设计结构、地质环境与开挖扰动的数字孪生隧道环境构建方法,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时掌握隧道施工过程的开挖面与围岩安全,并面向隧道施工安全对原始围岩支护的布置位置及分布进行优化,实现隧道施工安全的实时监测与长效反馈。
-
公开(公告)号:CN11762513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41266.5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十九局集团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9K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抑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尘剂、抑尘胶溶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抑尘剂包括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魔芋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其中所述卡拉胶与魔芋胶的质量比为0.1~1.0:0.1~1.0。本发明提供的抑尘剂所用材料均为绿色可再生原料,相较于传统化工抑尘剂,具有绿色无毒、易获得、成本低、抑尘效果好、渗透固结效能高、固结硬度强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