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761899A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480006902.0
申请日:2004-03-22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PC: G02B6/32
Abstract: 光准直器具有套筒、局部呈球面的透镜和固定了光纤的毛细管。套筒具有与其外周面同心的内孔。局部呈球面的透镜,具有插入套筒的内孔中的圆柱部和设在该圆柱部两端的透光球面。透光球面的光轴位于与套筒的外周面的中心轴偏心的位置。毛细管被插入套筒的内孔中,在与上述套筒的外周面的中心轴偏心的位置上固定光纤,并将该光纤的倾斜的端面朝向局部呈球面的透镜。
-
公开(公告)号:CN108352431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80064516.X
申请日:2016-08-10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无机纳米荧光体颗粒与玻璃的反应,能够抑制无机纳米荧光体颗粒的劣化的波长转换部件的制造方法和波长转换部件。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无机纳米荧光体颗粒(1)的表面形成无机保护膜(5)的工序;将形成有无机保护膜(5)的无机纳米荧光体颗粒(1)与玻璃粉末混合,在残留无机保护膜(5)的温度范围进行烧制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3987676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380004203.1
申请日:2013-01-28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PC: C03C27/02 , G02F1/13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9 , B32B2457/202 , C03C27/02 , C03C27/08 , G02F1/1341 , Y10T428/2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部空间的厚度均匀性高的玻璃单元。玻璃单元(1)具备第一和第二玻璃板(11、12)以及中间板(13)。第一和第二玻璃板(11、12)以彼此隔开间隔对置的方式配置。中间板(13)配置于第一玻璃板(11)与第二玻璃板(12)之间。中间板(13)具有开口(13a)。中间板(13)的靠第一玻璃板(11)侧的表面或者第一玻璃板(11)的靠中间板(13)侧的表面、和中间板(13)的靠第二玻璃板(12)侧的表面或者第二玻璃板(12)的靠中间板(13)侧的表面由金属构成。中间板(13)的一个表层与第一玻璃板(11)进行阳极接合,并且,中间板(13)的另一个表面与第二玻璃板(12)进行阳极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6030835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80009421.3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08 , C09K5/14 , C09K11/02 , F21K9/64 , F21V9/30 , F21Y2115/30 , H01L33/50 , H01L33/502 , H01L33/60 , H01L33/641 , H01L2933/0091 , H01S5/02 , H05B3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照射大功率的LED或LD的光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经时的发光强度降低或构成材料的熔解的波长转换部件和使用它的发光器件。波长转换部件(11)的特征在于,包括层叠体,该层叠体包括:荧光体层(1);和形成于荧光体层(1)的两面,具有比荧光体层(1)高的热导率的透光性散热层(2)。
-
公开(公告)号:CN104126146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380010377.9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26 , G02F1/29 , G02F2001/294 , G02F2201/12 , G02F2203/28
Abstract: 液晶透镜(1)以减小波阵面像差为目的,包括液晶层(11)、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和高电阻层(41)。第一电极(21)具有形成有圆形的开口(21a1)及使开口(21a1)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21a2)的第一电极部(21a)和包括配置于开口(21a1)内的圆形主电极部(21b1)及与主电极部(21b1)连接且配置于连通口内(21a2)的引出电极部(21b2)的第二电极部(21b)。第二电极(22)隔液晶层(11)与第一电极(21)相对。高电阻层(41)配置于第一电极(21)的至少第二电极部(21b)与液晶层(11)之间。高电阻层(41)呈关于主电极部(21b1)中心轴旋转对称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408126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380007313.3
申请日:2013-01-11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 , G02B3/14 , G02F1/134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29 , G02B3/14 , G02F1/13471 , G02F2001/2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秀的成像性能的液晶透镜。本发明的液晶透镜(1)具备在光轴(C)上依次配置的第一液晶层(11)、第二液晶层(12)、第三液晶层(13)和第四液晶层(14)。第一液晶层(11)的取向方向与第二液晶层(12)的取向方向在与光轴(C)垂直的面内相差90°。第一液晶层(11)的取向方向与第四液晶层(14)的取向方向在与光轴(C)垂直的面内相差180°。第二液晶层(12)的取向方向与第三液晶层(13)的取向方向在与光轴(C)垂直的面内相差180°。
-
公开(公告)号:CN103210509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80054545.5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1K9/64 , C03C14/006 , C03C2214/04 , C09K11/02 , C09K11/025 , C09K11/08 , C09K11/625 , F21V9/30 , F21V13/02 , F21Y2115/10 , F21Y2115/30 , H01L33/501 , H01L33/502 , H01L33/505 , H01L33/507 , H01L33/508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了使用波长变换部件的光源的高亮度化。波长变换元件(11)通过将含有分散介质和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荧光体粉末的多个波长变换部件(12)捆束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6068568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580013008.4
申请日:2015-03-09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部的量子点不易因气体或水分等而劣化,能够实现器件的长寿命化的发光器件。发光器件(1)包括器件主体(10)、光源(20)、发光部(30)和盖部件(40)。器件主体(10)具有凹部(13)。光源(20)配置在凹部(13)的底壁(13b)上。发光部(30)以来自光源(20)的光入射该发光部的方式配置于凹部(13)内。发光部(30)含有量子点。盖部件(40)遮盖凹部(13)。盖部件(40)与器件主体(10)一起将光源(20)和发光部(30)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0598089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580007691.0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IPC: G02B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04 , G02B27/0006 , H01L33/507 , H01L33/52 , H01L51/0024 , H01L51/502 , H01L2933/0033 , H01L2933/00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制造发光器件的方法,该发光器件使用量子点且具有高的发光效率,制造包括:具有相互隔着间隔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玻璃板(11、12)的隔室(10);和被封入隔室(10)内的量子点(17)的发光器件(1),在量子点(17)的封入之前,进行减少吸附在隔室(10)的内壁的水分的减少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3210509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180054545.5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1K9/64 , C03C14/006 , C03C2214/04 , C09K11/02 , C09K11/025 , C09K11/08 , C09K11/625 , F21V9/30 , F21V13/02 , F21Y2115/10 , F21Y2115/30 , H01L33/501 , H01L33/502 , H01L33/505 , H01L33/507 , H01L33/508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了使用波长变换部件的光源的高亮度化。波长变换元件(11)通过将含有分散介质和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荧光体粉末的多个波长变换部件(12)捆束而形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