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构造体和电气装置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028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80089812.1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冷却构造体(50)具备:主体部(10),其具有基座部(11)、从散热面(12)起突出的散热片(13)和突出部(13T);盖构件(20),其配置为覆盖突出部(13T)和散热片(13)而形成流路(18);以及风扇机构(30),风扇机构(30)具有叶片部(31b)、使叶片部旋转的驱动部(31a)以及用于对驱动部供给电力的布线(31c),突出部(13T)具有第1贯通孔(13h),基座部(11)具有与第1贯通孔(13h)连通的第2贯通孔(11h),布线(31c)具有:第1部分(31d),其与驱动部连接,并且配置于盖构件(20)与主体部(10)之间;和第2部分(31e),其与第1部分(31d)连续,并且插通于第1贯通孔(13h)和第2贯通孔(11h)。冷却构造体能够提高散热性能和密封性能。

    马达单元以及光盘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32784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110195771.7

    申请日:2011-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马达单元以及光盘驱动装置。马达单元具备:马达部;安装板,该安装板供上述马达部安装;以及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固定在上述安装板上。上述电路基板具有孔部。上述安装板具备:板部;以及敛缝部,该敛缝部从上述板部朝上方突出而插入于上述孔部。上述敛缝部是将从上述板部朝上方突出的筒状部的上部朝径向外侧扩开而成的。上述孔部的边缘具有:接触部,该接触部由上述上部朝下方推压;以及非接触部,该非接触部不与上述上部接触。

    散热器和冷却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4691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80089030.8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散热器与流体流产生装置一起使用,该流体流产生装置通过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而产生流体的流动。散热器具有:主体部,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流体流产生装置对置的上表面;以及翅片,其从所述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划分出多个流路。根据所述多个流路而得到的多个流体路径分别具有:入口,其供从所述流体流产生装置排出的所述流体流入;以及出口,其将从所述入口进入的所述流体向外部排出。所述多个流体路径中的一部分具有:第1分支部,其在比所述入口靠下游的位置处与第1流体路径分支;以及第1合流部,其在比所述第1分支部靠下游的位置处与所述入口不同的第2流体路径合流。

    轮部、叶轮、送风装置以及送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78332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811073535.6

    申请日:2018-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部、叶轮、送风装置以及送风装置的制造方法。轮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该轮部具有基部和多个叶片。基部沿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扩展。多个叶片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基部的上表面。基部在径向外侧具有在周向上重复出现有凹凸的凹凸部。凹凸部具有至少1个第1凹凸区域和第2凹凸区域。第1凹凸区域包括相同形状的多个第1凹部和相同形状的多个第1凸部,第1凹部与第1凸部一个一个地交替排列。第2凹凸区域位于第1凹凸区域之间,包括形状与第1凹部不同的第2凹部和形状与第1凸部不同的第2凸部中的至少一方。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44936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010526914.3

    申请日:2010-10-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具备:静止部、在能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状态下由静止部支承的旋转部、将静止部固定的安装板、被配置于安装板的上面侧,并安装有用于相对于静止部旋转驱动旋转部的电子电路的电路基板。静止部位于电路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一方侧,电路基板具有位于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另一方侧的连接器。安装板具有铆接部,其与电路基板的上面抵接而将电路基板固定。在连接器的一方侧的端部的另一方侧的位置配置有至少1个铆接部。在电路基板的容易产生翘曲的连接器的附近,将电路基板机械地固定于安装板上。由此,就可以不用将电路基板向安装板的上面推压,而将电路基板固定于安装板。

    马达、盘驱动装置、风扇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12075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056601.X

    申请日:2013-0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17/03 F04D25/0646 G11B19/2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盘驱动装置、风扇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其中,马达包括旋转部和静止部,旋转部包括轴和转子磁铁,静止部包括套筒、覆盖套筒的带底的大致圆筒状的衬套、安装板以及定子,衬套包括衬套圆筒部和衬套底部,安装板包括衬套圆筒部的下部压入其中的大致圆筒状的固定圆筒部、从固定圆筒部的上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环状上板部、从环状上板部的外缘朝向下方的环状周边部以及从环状周边部的下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安装部,固定圆筒部的下端位于比衬套压入区域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且套筒的外周面与衬套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的套筒固定区域的下端以及支撑轴的径向间隙的下端的至少一方,位于比衬套压入区域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

    马达及记录盘驱动装置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166671U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220033047.4

    申请日:2012-02-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及记录盘驱动装置。马达,包括静止部、轴承机构、旋转部。旋转部包括:转子轭;防拔部件,其固定在转子轭的盖部。防拔部件包括:与盖部的下表面接触的下固定部;从下固定部向下突出的多个下突出部;插入到多个盖部贯通孔中的多个上突出部;在下突出部的下部朝径向内侧或外侧突出,并且位于靠近静止部或轴承机构的一部分的下方的位置的防拔部。下固定部具有相对于下突出部所处位置中的垂直于径向的假想面而言,位于与防拔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部位。形成各盖部贯通孔的贯通孔形成部包括:至少一个外侧接触部,其与被插入的上突出部的径向外侧的部位接触;至少一个内侧接触部,其在周向上位于与至少一个外侧接触部不同的位置,与上突出部的径向内侧的部位接触。记录盘驱动装置,包括上述马达。

    马达和送风机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867370U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21693960.5

    申请日:2019-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马达和送风机。本实用新型例示的马达具有静止部、旋转部以及轴承部。旋转部具有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轴。静止部具有轴承外壳、定子以及电路板。电路板配置在定子的上方,具有供轴承外壳插入的插入孔。定子具有定子铁芯、绝缘件、线圈以及端子引脚。端子引脚与导线连接,经由被涂布层包覆的焊料部而与电路板连接。绝缘件具有基台部和壁部。壁部从基台部向上方突出,配置在轴承外壳的径向外侧,在插入孔中与电路板的径向内表面接触。壁部与焊料部在径向上对置,壁部的周向的宽度比焊料部的周向的宽度大,壁部的上端位于比电路板的上表面靠轴向上方的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