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14279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639402.6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线绝缘子电极固定环结构,包括:绝缘子主体与固定环;所述绝缘子主体包括:铁帽与铁帽电极;所述固定环包括:内环与外环;所述内环套设于所述铁帽上,且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外环套设于所述内环上,且内周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所述铁帽电极安装于所述外环上。通过设置固定环,使得在铁帽电极受外力而偏转波动时,内环与外环的凸起和凹槽相互啮合,对铁帽电极产生偏转阻力,从而减少铁帽电极的偏转波动,且不需对绝缘子主体的结构进行更改,也不会增加间隙调整的不便,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间隙固定方式需增加制造工艺,且安装后间隙调整不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72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0844406.8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绝缘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钢帽、钢脚、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钢帽和钢脚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子本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下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钢脚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电极的第二端向外延伸;所述上电极包括上电极抱箍和多个上电极引脚;所述上电极抱箍可拆卸套接于所述钢帽上;多个所述上电极引脚呈中心放射状均匀分布于所述上电极抱箍上;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电极抱箍的外周壁连接;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的第二端向外延伸与所述下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地线绝缘子存在上下电极之间容易发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到绝缘子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52163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512609.2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机巡作业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线段匹配方法以及设备,包括:通过从输电线路杆塔图像中的杆塔区域提取出线段,对线段之间的交点进行条件约束得到原始交点,对原始交点进行聚类得到新交点,基于平面优化以及共面代价的方法对新交点所对应的线段进行匹配,选择出新交点的匹配点以及新交点所对应的匹配线段;通过拟合线段所在的平面,从平面中选择出主要平面,根据主要平面中的三维坐标寻找出满足近似共线条件的其他主要平面的三维坐标,从而得到电力杆塔匹配的三维线段。本发明通过平面优化以及共面代价的方法来剔除线段的多个无用的交点,最后根据近似共线条件进行电力杆塔三维线段匹配,从而在大量相交的线段中实现对电力杆塔三维图像的线段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95989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66261.7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串联间隙避雷器电磁暂态仿真分析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Heidler函数,创建输电线路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雷电仿真模型;获取输电线路的系统参数,并根据输电线路的系统参数创建装设串联间隙避雷器的输电线路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采用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以及雷电仿真模型计算雷电过电压作用下输电线路的各监测点处的仿真数据,并根据仿真数据对串联间隙避雷器进行安全性能评估。通过构建雷电仿真模型以及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对串联间隙避雷器进行仿真,评估输电线路中串联间隙避雷器的安全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计算资源需求较大且计算周期较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4524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44783.X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
IPC: G06V10/764 , G06V10/26 , G06V10/52 , G06V10/82 , G06T7/00 , G06V10/77 , G06V10/80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避雷器绝缘外套破损的识别方法、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避雷器绝缘外套的历史数据;利用至少部分历史数据对改进Mask R‑CNN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识别模型;获取避雷器绝缘外套的当前图像,并采用识别模型对当前图像进行识别,得到当前避雷器绝缘外套信息,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避雷器绝缘破损的识别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6213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1911304593.X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机巡作业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弧垂计算方法和相关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通过双目摄像机采集目标输电线路的双目图像,双目图像中包括目标输电线路和目标输电线路与两杆塔连接的两悬挂点;根据双目图像和预置参数构建目标输电线路的双目成像模型,预置参数根据双目摄像机的标定结果得到;对双目成像模型进行立体矫正,输出矫正后的双目图像和透视投影矩阵;根据矫正后的双目图像和透视投影矩阵构建目标输电线路的三维模型;基于三维模型计算目标输电线路中目标点与过两悬挂点的直线的铅锤距离,得到目标输电线路的弧垂,解决了现有的输电线路弧垂测量方法存在测量的输电线路弧垂误差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9596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20209.1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Inventor: 李红发 , 程绍兵 , 王荣鹏 , 陈清江 , 董志聪 , 周华敏 , 戴征献 , 王金城 , 吴毅江 , 齐国良 , 罗应文 , 聂文翔 , 夏敏 , 黄哲 , 关伟良 , 周一 , 丘思华 , 胡小慢 , 王灵坤 , 陈佳健
IPC: G06F30/23 , G01N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金具内部线股损伤程度分析方法及相关装置,1)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的线股力学性能和实际受力之间的数值关系,确定对应不同损伤程度的线股特征温度,根据线股本体的特征温度,结合有限元仿真方法计算对应的金具表面温度,从而明确检测装置感温阈值;2)以不同温度下的线股最小破断力和线路的最大允许轴向拉力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依据,以此找出线路不同断股程度的特征温度;3)判定短时热缺陷的热量来自于金具和线路接触位置的接触电阻焦耳热、击穿放电的电弧热,排列的断股顺序是从最贴近金具的线股开始,从外到内。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判断金具内部线股损伤程度和定点判断金具内部的线股局部缺陷情况、且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72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844406.8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绝缘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钢帽、钢脚、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钢帽和钢脚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子本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下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钢脚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电极的第二端向外延伸;所述上电极包括上电极抱箍和多个上电极引脚;所述上电极抱箍可拆卸套接于所述钢帽上;多个所述上电极引脚呈中心放射状均匀分布于所述上电极抱箍上;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电极抱箍的外周壁连接;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的第二端向外延伸与所述下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地线绝缘子存在上下电极之间容易发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到绝缘子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52163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512609.2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机巡作业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线段匹配方法以及设备,包括:通过从输电线路杆塔图像中的杆塔区域提取出线段,对线段之间的交点进行条件约束得到原始交点,对原始交点进行聚类得到新交点,基于平面优化以及共面代价的方法对新交点所对应的线段进行匹配,选择出新交点的匹配点以及新交点所对应的匹配线段;通过拟合线段所在的平面,从平面中选择出主要平面,根据主要平面中的三维坐标寻找出满足近似共线条件的其他主要平面的三维坐标,从而得到电力杆塔匹配的三维线段。本发明通过平面优化以及共面代价的方法来剔除线段的多个无用的交点,最后根据近似共线条件进行电力杆塔三维线段匹配,从而在大量相交的线段中实现对电力杆塔三维图像的线段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0865271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1223237.5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及线路土壤电阻率差异化的雷击跳闸率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搭建了一个试验平台,试验平台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数据测量分析控制模块、无线电流传感器、同轴电缆一、同轴电缆二、同轴电缆三、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三基杆塔、避雷线、A相线路、B相线路、C相线路。试验方法为:同轴电缆一连接冲击电压发生器与双向触点,双向触点另一端分别连接C相线路与杆塔顶部,发生器连接线上环绕无线电流传感器,将测量数据由无线电流传感器反馈给数据测量分析控制模块,计算得到雷击跳闸率。本发明能有效计算不同土壤电阻率条件下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从而实现对于输电线路与杆塔结构的雷击安全测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