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4959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405209.0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常熟涤纶有限公司 , 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PA6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产品主要由PA6基体以及分散在其中的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组成;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为多个纳米级Cu2O颗粒利用树枝状聚合物之间的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力组装形成的微米级球体;制备方法为:将PA6切片与高浓度PA6/微纳结构Cu2O母粒熔融共混纺丝。本发明Cu2O/PA6抗菌纤维中Cu2O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纤维在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40%~80%的室内环境下保存,Cu2O保持其化学稳定性不影响纤维的色度及力学性能;纤维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球菌具有抗菌效果。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有利于大型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79384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669461.3
申请日:2020-07-13
IPC: D01F6/46 , D01F1/10 , D06P1/41 , D06P3/79 , C08F212/34 , C08F220/14 , C08F283/12 , C07D47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增亮深色可染聚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先将聚丙烯、聚丙烯酸微球(以1,7-乙烯基-苝酰亚胺衍生物作为交联剂制得)混合均匀,并进行干燥处理,再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制得母粒;最后将母粒添加到聚丙烯熔融纺丝的生产设备上进行纺丝,得到荧光增亮深色可染聚丙烯纤维,制得的纤维在440~460nm波长的激发下,产生630~645nm的1,7-乙烯基-苝酰亚胺衍生物的特征荧光发射峰,荧光量子产率为95~99%,染色性能为:用阳离子黄X-8GL在125℃下染色,染料上染率为65~95%;染色K/S值为11.41~12.70;本发明的方法选择普通阳离子染色剂即可得到颜色明亮鲜艳的聚丙烯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11748342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669491.4
申请日:2020-07-13
IPC: C09K11/06 , C08F8/42 , C08F220/14 , C08F212/32 , C08L33/08 , B01J1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荧光识别的聚丙烯酸高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具体为:(1)将乳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形成体系I;(2)将丙烯酸甲酯和1,7-乙烯基-苝酰亚胺衍生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到体系I中得到体系II;(3)在体系II中加入过硫酸钾引发聚合得到聚丙烯酸酯微球;(4)将聚丙烯酸酯微球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混合水解得到聚丙烯酸微球;(5)先将聚丙烯酸微球和Eu2(NO)3置于玛瑙研钵中混合均匀,用KOH调节pH后进行研磨,再将所得产物进行洗涤、抽滤和干燥后,得到聚丙烯酸高荧光微球。制得的微球在395nm激发波长下,产生605~612nm的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峰;在440~460nm激发波长下,产生630~645nm的1,7-乙烯基-苝酰亚胺衍生物的特征荧光发射峰。
-
公开(公告)号:CN11107436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92442.4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吸附功能超细聚酯荧光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磺酸官能化聚苯乙烯微球的高吸附功能超细聚酯荧光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制备聚酯纤维时使用混掺带磺酸基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的聚酯母粒与聚酯共混,熔融纺丝,得到在横截面上径向贯穿的米字形的聚酯纤维(米字部分为涤锦,其余部分为混掺入微球的涤纶)。纤维比表面积大,磺酸官能化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均匀分散在聚酯基体中,使得纤维带有磺酸基团。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聚酯中磺酸钠负载率低的困难,通过将带有高负载率的微球混掺入聚酯中,提高聚酯磺酸钠负载率,加上超细纤维比表面积大,使得得到聚酯纤维有较高的吸附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18316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22365.3
申请日:2018-10-19
Applicant: 常熟涤纶有限公司
Inventor: 顾洪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涤纶细旦高强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熔融-计量、纺丝-冷却、上油-预网络-拉伸定型-主网络-卷绕成品;纺丝时采用12孔喷丝板纺丝成型,并在喷丝板下方安装缓冷加热装置,缓冷加热装置的温度比喷丝板的板面温度高8-12℃;冷却时采用热风设备进行环吹风冷却,上油时采用双油嘴上油,上油率为0.85-0.95;拉伸定型时采用三对辊,且拉伸倍数为1.75-1.85;卷绕时速度为2450-2500m/min。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保证纺丝的稳定进行,并解决了纤维易出现毛丝和断头的问题,使产品生产稳定,柔软性佳,加工出的涤纶细旦高强纤维达到了复丝细的效果,能够替代真丝等高价值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879665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507420.7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常熟涤纶有限公司
Inventor: 顾洪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超细旦涤纶纤维的制备工艺,采用0.68粘度的涤纶切片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喷丝而成纤维丝束,并经过冷却、上油、预网络、拉伸定型、主网络、卷绕成品,通过控制纺丝速度,并在喷丝板下方加装缓冷器,有效控制喷丝板的板面温度,保证纺丝的稳定进行,并解决了纤维易出现毛丝和断头,染色性能较差等问题,能够提高纤维的上色率,使纤维上色后更加鲜艳,同时提高产品的柔软性、透气性和吸湿性,使产品有棉的触感。
-
公开(公告)号:CN103643348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22049.6
申请日:2013-11-30
Applicant: 常熟涤纶有限公司
Inventor: 顾洪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涤纶复合超细旦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取900-950质量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300-350质量份的锦纶分别切片,再分别置于筛料中用风机烘燥7-9小时;2)再分别放入料斗中经过螺杆熔融挤压,挤压的聚酯丝和锦纶丝经过复合箱体内的复合喷丝板组件绞合成丝;3)冷却成型得到纺丝和无油废丝;4)在纺丝中加入1-2质量份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5-20质量份的油剂和20-30质量份的水,静置35-40分钟;5)拉伸卷绕、集束,得到涤纶复合超细旦纤维成品。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目标产物的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643343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22285.8
申请日:2013-11-30
Applicant: 常熟涤纶有限公司
Inventor: 顾洪达
IPC: D01F6/92 , D01F1/10 , C08G63/6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再生着色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乙醇与羧酸混合反应,取得酯化物,反应的温度为235~240℃;2)将150质量份酯化物和1200质量份再生的PET片材、5质量份三单体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15~20质量份色母粒混合共聚反应形成共聚物;所述共聚反应的温度条件为290℃,真空度为60Pa;3)将260℃的共聚物过300目滤网,去除杂质;4)结晶:将去除杂质的共聚物经结晶箱结晶,形成半凝固的高分子聚合物;结晶箱的温度为290℃、压力为25MPa;5)纺丝。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阳离子再生着色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其充分利用废旧涤纶短纤维,无需通过后续印染可得着色鲜艳、光泽度好的阳离子再生着色涤纶短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1808707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500507.4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常熟涤纶有限公司 , 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东华大学 , 上海慧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纤维主要由PET基体以及分散在其中的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组成;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为由多个纳米级Cu2O颗粒组装形成的微米级球体,其中,组装利用包裹在纳米级Cu2O颗粒表面的磷‑氮超支化聚合物之间的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力;制备方法为:将聚酯熔体和液态功能添加剂均匀混合后进行增粘处理,再将增粘处理后的混合物进行纺丝制得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本发明的产品具有阻燃、抗菌、抗病毒的优异效果,且可纺性好,力学性能好,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702645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18813.9
申请日:2023-08-14
IPC: D02J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上浆高强工业丝的制备方法,未经网络作用的高强工业丝在施加预加张力后,经过一次网络即制得免上浆高强工业丝;网络采用的主网络喷嘴包括导丝器I、导丝器II、底板、垫片和盖板;导丝器I和导丝器II分别位于底板的上下两侧,底板和盖板中间通过垫片分隔形成固定宽度的丝道以供丝束通过;底板为长方体形态,底板朝向盖板一侧的平面上开有两个内侧为圆柱形的气流喷口,分别为喷口I和喷口II,喷口I、喷口II和丝束的中心轴线两两垂直且交于同一点,相同压强的压缩气流从喷口喷出后交叉并在丝束上形成网络结点。本发明仅通过一次网络技术,对高强工业丝进行网络,达到免上浆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