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修复能力强和导电率高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3284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04419.4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修复能力强和导电率高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4‐乙烯基吡啶溶于丙酮溶液中,然后将1,3‐丙磺酸内酯溶于丙酮后在0‐30℃、氮气保护下慢慢滴加到4‐乙烯基吡啶的丙酮溶液中;滴加完后,搅拌反应3‐5天;反应完全后,过滤,滤饼用丙酮洗涤;然后真空干燥,得到3‐(4‐乙烯基‐1‐吡啶)丙磺酸盐;(2)将3‐(4‐乙烯基‐1‐吡啶)丙磺酸盐与对苯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或丙烯酸溶于水中,然后加入交联剂与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引发聚合,即得水凝胶。本发明的聚离子液体凝胶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具有很高的离子导电率,室温下高达1.53Sm‐1,并且机械性能优异,电化学性能在不同形变下都能保持稳定。

    一种热塑性复合膜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45243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010426410.8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塑性树脂基体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塑性复合膜。该复合膜基体由外到内包括: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表面力学强度层采用高熔点热塑性树脂基体构成;中间网格支撑层采用热熔纤维网格布结构,在膜状复合基体与纤维织物热熔渗透之前,提供整个熔融渗透过程的力学支撑,保证复合膜渗透过程的渗透通路的完整性;芯部的热熔渗透层采用低熔点低粘度热塑性树脂组成,在整个复合膜与纤维增强织物的熔融渗透过程中,可由其高流动性渗透于纤维织物单丝之间,保证热塑性基体与纤维织物的界面结合效果。

    一种水相悬浮聚合制备PAN-富勒烯纳米复合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888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297431.3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相悬浮聚合制备PAN‑富勒烯纳米复合颗粒的方法:按重量配比称取丙烯腈单体、十二硫醇、富勒烯和偶氮二异丁腈,将丙烯腈单体、富勒烯和十二硫醇分散在水中,升温至40‑80℃,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反应1‑3h,将产物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之后80‑100℃烘干,即得。本发明所得复合材料可以作为前驱体将富勒烯高效且均匀的引入到PAN基碳纳米纤维内部,优化纳米纤维的石墨晶格结构,将该复合材料溶解后可直接纺丝,得富勒烯均匀分散的PAN基纤维,预氧化和碳化后获得高强高韧的碳纳米纤维。

    一种掺杂石墨烯的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17465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373501.4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杂石墨烯的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碳纤维制备技术领域。该碳纤维利用水相沉淀聚合制备的聚丙烯腈/石墨烯纳米复合颗粒为原料以实现石墨烯的引入,通过干喷湿纺工艺进行纺丝,石墨烯可以加快聚合物原料的溶解,在石墨化过程中诱导形成规整且完善的石墨晶格结构,所制备的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导热性良好,可广泛应用于高性能产品,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一种热塑性复合膜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555289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0844472.6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塑性树脂基体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塑性复合膜。该复合膜基体由外到内包括:表面力学强度层、中间网格支撑层和芯部热熔渗透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表面力学强度层采用高熔点热塑性树脂基体构成;中间网格支撑层采用热熔纤维网格布结构,在膜状复合基体与纤维织物热熔渗透之前,提供整个熔融渗透过程的力学支撑,保证复合膜渗透过程的渗透通路的完整性;芯部的热熔渗透层采用低熔点低粘度热塑性树脂组成,在整个复合膜与纤维增强织物的熔融渗透过程中,可由其高流动性渗透于纤维织物单丝之间,保证热塑性基体与纤维织物的界面结合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汽车电池仓模具结构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395578U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21379416.5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仓模具结构,属于模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具采用注塑的方式,在注塑时通过单通道进行注入,以至于在注塑的过程中出现注塑不够均匀,出现漏孔或缝隙的问题,具有模具结构相对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尺寸精度高、合格率高、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电池仓模具结构,包括底板,底板顶部的两端通过模脚支撑下模,模脚之间设有顶针底板,顶针面板与顶针底板固定贴合,顶针面板上固定多个顶杆以允许穿过下模,下模和顶针面板之间设有多组复位机构,上模底部设有模腔并通过导向机构连接下模,上模和下模内部设有多个加热单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