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08865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46791.X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马来酸酐酯化淀粉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S1、将淀粉、水、碱性物质混合,浸泡,过滤,干燥,得预处理淀粉;S2、将马来酸酐加热熔融成为液体,得马来酸酐熔融液;S3、将S1所述预处理淀粉加到S2所述马来酸酐熔融液中,反应,得反应液;S4、将S3所述反应液过滤、洗涤、干燥得马来酸酐酯化淀粉;步骤S1所述淀粉、水和碱性物质重量比为1:15‑25:1‑5。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不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淀粉在无水和悬浮状态下发生酯化反应,避免淀粉颗粒结构被完全破坏,反应易控;显著提高了马来酸酐酯化淀粉的取代度及其在高安全要求领域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49533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010322860.2
申请日:2020-04-22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亲水性萃取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吸附剂,其特征在于:该吸附剂含有带阳离子的亲水性聚合物、磁性物以及带有阴离子的多孔性载体,所述亲水性聚合物和磁性物负载在多孔性载体表面;所述吸附剂中多孔性载体、亲水性聚合物、磁性物的三者质量比为1:0.2~1.0:1.5~4.5。与传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采用疏水性吸附相比,本发明采用能够满足亲水性吸附的吸附剂,使用有机溶剂从复杂基质中提取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以直接采用磁分散固相萃取处理,且基于亲水性磁分散固相萃取的洗脱液为水溶液或稀的有机溶剂,可以直接采用RPLC分析,与疏水性萃取相比,基于亲水性磁分散固相萃取法省去了干燥和重溶步骤,使测定更简单、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244220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1366001.X
申请日:2020-11-29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菌纤维素复合胶原蛋白自组装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的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聚物,其本身具有较大的长度并呈超精细网状结构,细菌纤维素表面的多羟基活性基团与胶原蛋白以氢键结合,不仅能显著提高胶原蛋白的自组装进程、有效缩短制备时间,而且,胶原蛋白吸附在细菌纤维素表面以细菌纤维素为核进行自组装后,会在整体上呈现出网络状结构,提高胶原蛋白自组装材料的溶胀率、保水率、可塑性等性能;另外,本发明的细菌纤维素与胶原蛋白均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均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整个制备过程制备方法简单可控,无需经过表面修饰及化学改性,无残留、无毒性,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428763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61988.7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IPC: A23L33/155 , A23L33/15 , A23L33/115 , A23P10/30 , B01J1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脂溶性营养素微胶囊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油相制备;(2)水相制备:将1~10份淀粉进行预处理后,溶解或者分散于水中,然后再向水中加入0.01~2份交联剂,溶解或者分散完全后得到水相;(3)W/O乳液制备;(4)W/O/W乳液制备:将步骤(3)制得的W/O乳液滴加到水溶胶溶液中,形成W/O/W乳液;(5)预反应;(6)制备微胶囊。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微胶囊,脂溶性营养素微粒被淀粉链交联缠绕包覆,脂溶性营养素被多重负载,加工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025221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910626989.X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乳酸包覆脂溶性维生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聚乳酸包覆脂溶性维生素复合材料,由低分子量聚乳酸、天然高分子、聚乳酸降解酶和脂溶性维生素组成,其中,所述低分子量聚乳酸、天然高分子和聚乳酸降解酶组成生物降解材料包覆在脂溶性维生素的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聚乳酸包覆脂溶性维生素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维生素稳定性和释放效率,且制备方法安全低毒,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33709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506894.6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IPC: C08H7/00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从笋壳中提取木质素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笋壳粉碎,浸提后过滤,待滤渣干燥得到预处理样品;2)取预处理样品投入醋酸溶液中,以浓HCl作催化剂,在同时提供超声波和紫外辐照的条件下进行反应;3)将反应后的样品过滤,滤液浓缩,得到浓缩液;4)向浓缩液中加水,静置、离心分离,然后用浓酸溶液冲洗,干燥即得。上述方法能够简单、快速、高效地从废弃的竹笋壳中提取出高纯度木质素。
-
公开(公告)号:CN10586009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59359.X
申请日:2016-04-25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3/075 , C08J3/28 , C08J2389/00 , C08J2401/28 , C08J2405/08 , C08J2429/04 , C08L89/00 , C08L5/08 , C08L29/04 , C08L1/2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超声波耦合场中明胶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的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为支架,壳聚糖衍生物为交联剂,对明胶进行交联改性制备明胶基水凝胶,其包括如下所述的制备步骤:(1)按壳聚糖衍生物/明胶质量比为1:10~1:4混合,加入明胶质量50%~150%的聚乙烯醇或羧甲基纤维素,添加适量高纯水保证溶液固含量为20%~50%;(2)调节溶液pH为3.5~5.0,并于50~95℃水浴中加热使之呈透明溶液,放入到微波?超声波耦合反应场中;(3)设置微波?超声波耦合场中微波的频率为300MHz~1000MHz、超声波频率为500~1500MHz,70~95℃条件下反应1~3h;(4)冷冻干燥得水凝胶样品。因明胶及壳聚糖分子中可反应的官能团较多,因此得到的水凝胶对重金属、染料有较好的吸附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09568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375930.0
申请日:2013-08-15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皮粉的固相鞣制处理方法,以提高天然皮粉的热稳定性。天然皮粉原料经过喷雾润湿表面预处理、喷雾固相鞣制和固定等过程,完成固相鞣制,整个过程均利用喷雾和皮粉的界面反应,实现无废液排放。所述的天然皮粉包括未经过鞣制的猪或牛或羊的原料皮粉、浸酸皮皮粉、脱灰皮皮粉、软化皮皮粉、植鞣革皮粉、非铬金属鞣皮粉和植铝结合鞣皮粉。所述的固相鞣制方法是通过控制预处理剂及水性环保鞣剂的种类、浓度、pH及其喷雾参数来实现理想的固相鞣制效果,且无废液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3509129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202341.2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IPC: C08B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类Fenton体系氧化的羰基淀粉及其制备方法,以硝酸铈盐-催化剂-H2O2组成类Fenton体系,催化剂为硫酸亚铁或硫酸亚铜,在20~60℃的水相中对淀粉进行氧化处理,包括如下所述的制备步骤:(1)将30~50重量份的淀粉用60~170重量份的水制成悬浊液,并在50~70℃水浴中加热糊化0.5~2小时;(2)加入0.3~2.0重量份的硝酸铈铵、0.0015~0.0075重量份的催化剂充分混合,调节反应液pH=2.5~4.0,20~45℃密闭条件下反应10~24小时;(3)然后加入1.5~10重量份的H2O2,调节温度为45~60℃,反应3~7小时;(4)抽滤,并用丙酮洗3次,40~60℃真空烘箱干燥12~24小时,得到羰基含量为10~20%,羧基含量为2~6%的羰基淀粉。即本发明在将羰基引入到淀粉中的同时,也将羧基引入到了淀粉分子中,增加了淀粉分子中的官能团,拓宽了氧化淀粉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319655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50348.1
申请日:2013-06-08
Applicant: 宁波工程学院
IPC: C08F222/14 , C08F230/08 , C08F283/10 , C08L23/06 , C08K9/06 , C08K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固相硅烷偶联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有机溶剂的体系,在过氧化物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利用含有碳碳双键的多功能单体与常规含碳碳双键的三烷氧基硅烷经自由基聚合反应,最后得到一种新型固相硅烷偶联剂,本发明制得的固相硅烷偶联剂每个分子上含有九个烷氧基硅烷,其对无机粉体填料的表面处理较常规含碳碳双键的三烷氧基硅烷对无机粉体填料的表面处理效果要好,而且所制得的固相硅烷偶联剂的耐热性能优于常规的含碳碳双键的三烷氧基硅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