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134282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180061321.0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热交换器。在热源热交换器(50)中,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制冷剂流路(P)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配置有多个,并且沿着与铅垂方向及左右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配置有多个。热源热交换器具备形成制冷剂流路(P)的多个传热管(60)。传热管在铅垂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外缘的尺寸和内缘的尺寸中的至少一方不同。

    热交换器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3428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80061321.0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热交换器。在热源热交换器(50)中,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制冷剂流路(P)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配置有多个,并且沿着与铅垂方向及左右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配置有多个。热源热交换器具备形成制冷剂流路(P)的多个传热管(60)。传热管在铅垂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外缘的尺寸和内缘的尺寸中的至少一方不同。

    热交换器和热泵装置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2748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080047073.X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提供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在与集管连接的多个传热管并排的方向上输送制冷剂的热交换器和热泵装置。室外热交换器(11)具有液体集管(30),液体集管(30)具有:第1液体侧部件(31),其包含与多个扁平管(28)连接的液体侧扁平管连接板(31a);第7液体侧部件(37),其包含位于与扁平管(28)侧相反一侧的液体侧外部板(37a);以及第4液体侧部件(34),其包含位于它们之间的第4内部板(34a),第4内部板(34a)具有在多个扁平管(28)并排的方向上延伸的第1贯通部分(34o),第1贯通部分(34o)包含有在多个扁平管(28)并排的方向上依次并排的导入空间(34x)、喷嘴(34y)和上升空间(34z),喷嘴(34y)的宽度比导入空间(34x)的宽度短,并且比上升空间(34z)的宽度短。

    热交换器和热泵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7475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80054651.2

    申请日:2020-08-07

    Abstract: 提供具有能够通过简单的加工提高耐压强度的集管的热交换器及热泵装置。具备与气体制冷剂管(19)连接的气体集管(70)和与气体集管(70)连接的多个扁平管(28),气体集管(70)具有第五部件(75)和相对于第五部件(75)在板厚方向上层叠的第四部件(74),第五部件(75)具有构成气体集管(70)的气体侧内部空间(25)的第五内部开口(75x),第四部件(74)具有与第五内部开口(75x)一起构成气体集管(70)的气体侧内部空间(25)的第四内部开口(74x),气体侧内部空间(25)与多个扁平管(28)连通,第五内部开口(75x)具有和板厚方向以及多个扁平管(28)并排的方向双方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与第四内部开口(74x)不同的部分,或者,第五内部开口(75x)的和板厚方向以及多个扁平管(28)并排的方向双方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与第四内部开口(74x)相同。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8891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80070150.0

    申请日:2019-10-11

    Abstract: 最上游集管(16a)被布置成:在空气流通方向上,最上游集管(16a)的中心位置(O)比最上游扁平管(20a)的中心位置向上游侧偏移,以使最上游集管(16a)远离与该最上游集管(16a)连接的最上游扁平管(20a)的相邻列的相邻扁平管(20b)。最下游集管(16c)被布置成:在空气流通方向上,最下游集管(16c)的中心位置(O)比最下游扁平管(20c)的中心位置向下游侧偏移,以使最下游集管(16c)远离与该最下游集管(16c)连接的最下游扁平管(20c)的相邻列的相邻扁平管(20b)。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17173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80004692.X

    申请日:2015-01-06

    Inventor: 安东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32 F24F1/0007 F24F2001/0048

    Abstract: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具备: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第一制冷剂配管(5、7),其一端部与室内热交换器(2)连接;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第二制冷剂配管(6、8),其一端部与第一制冷剂配管(5、7)的另一端部连接;和喇叭管接头(9、10),其与第二制冷剂配管(6、8)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一制冷剂配管(5、7)的另一端部与第二制冷剂配管(6、8)的一端部的连接部处于第一制冷剂配管(5、7)的弯曲部(5b、7b)的喇叭管接头(9、10)侧的端部与第二制冷剂配管(6、8)的喇叭管接头(9、10)侧的端部之间。由此,在上述连接部中,能够防止产生较大的扭转应力及弯曲应力。

    热交换器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939705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080042559.4

    申请日:2020-05-18

    Abstract: 集管(24)包括:第一部件(40),其包含形成有供传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贯通的通孔(42)的主壁部(41);第二部件(50),其构成与传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连通的插入空间(70);以及第三部件(60),其与已贯通通孔(42)的状态下的传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对置。第二部件(50)包含:从集管宽度方向围住插入空间(70)的一对侧板(51)、和以将插入空间(70)彼此隔开的方式与各侧板(51)连接的隔板(52)。

    热交换器
    18.
    发明公开
    热交换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04362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80065469.6

    申请日:2022-09-26

    Abstract: 在室外为低温时进行了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在以往的热交换器中,由于在上风侧或下风侧没有传热翅片的连通部,因此,存在结露水无法顺利地排出而容易结霜的课题。室外热交换器(24)具备多个扁平管(243)、多个第一传热翅片(241)和多个第二传热翅片(242)。多个第一传热翅片(241)相对于多个扁平管(243)从扁平管(243)的截面的风流动方向的上风侧插入。多个第二传热翅片(242)相对于多个扁平管(243)从扁平管(243)的截面的风流动方向的下风侧插入。第一传热翅片(241)的第一连通部(241b)连接多个第一插入部(241a)。第二传热翅片(242)的第二连通部(242b)连接多个第二插入部(242a)。

    热交换器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93970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080042559.4

    申请日:2020-05-18

    Abstract: 集管(24)包括:第一部件(40),其包含形成有供传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贯通的通孔(42)的主壁部(41);第二部件(50),其构成与传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连通的插入空间(70);以及第三部件(60),其与已贯通通孔(42)的状态下的传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对置。第二部件(50)包含:从集管宽度方向围住插入空间(70)的一对侧板(51)、和以将插入空间(70)彼此隔开的方式与各侧板(51)连接的隔板(52)。

    热交换器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52944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80062720.1

    申请日:2019-08-30

    Abstract: 提供组装性优异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00)具有沿着第1方向(dr1)延伸的集管(10)和沿着与第1方向(dr1)交叉的第2方向(dr2)延伸的多个传热管(60)。传热管(60)的一端与集管(10)连接。多个传热管(60)在第1方向(dr1)上隔开间隔而并排。集管(10)具有构成为筒状的集管主体(20)、被传热管(60)的一端贯通的集管第1部件(30)、以及集管第2部件(40)。集管第2部件(40)在第2方向(dr2)上位于集管主体(20)与集管第1部件(30)之间。集管第2部件(40)包含基础部(41)和多个突出部(45)。基础部(41)沿着第1方向(dr1)延伸。突出部(45)从基础部(41)沿着第2方向(dr2)朝向集管第1部件(30)延伸。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