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通风窗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8780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68651.5

    申请日:2012-03-15

    Inventor: 赵加宁 裴蕊

    Abstract: 混合动力通风窗,它涉及一种窗户。以解决现有居民建筑及办公楼宇中室内因窗户密闭性好而使空气质量差、窗户通风量难控制、窗户通气效果和保温效果不能兼备的问题。所述固定窗扇上镶嵌有一层第二玻璃片,固定窗扇镶嵌在外窗框内,第二开启窗扇上镶嵌有两层第三玻璃片,第二开启窗扇的固定端通过另外两个所述铰链与内窗框铰接,第二开启窗扇的开启端有第二固定锁手,固定窗扇和第二开启窗扇并列设置,第一开启窗扇和第二开启窗扇之间垂直设置有隔板,固定窗扇、第二开启窗扇、隔板和洞口围成的空间为通风道,外窗框的下部和内窗框的上部均有多个通风口,内窗框的上部有通风机控制器。本发明用于居民建筑及办公楼宇中。

    自然风接收装置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88177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132059.8

    申请日:2010-03-25

    Abstract: 自然风接收装置,它涉及一种自然风接收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自然风接收装置接收的风量小以及进风时局部阻力大的问题。所述四个支撑杆的下端均布固装在进风管的上端面上,无风时导风布的横截面为十字形,所述导风布的四角对应固定在四个支撑杆上,所述导风布将进风管的进风口分成四个风室,每个风室的导风布张紧时的横截面积与进风管的横截面积相当,所述挡雨板的下端盖在四个支撑杆上。本发明的接收装置采用导风布导风,阻止自然风从其它三个风室逸出,大大增加了自然风接收的风量;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进入自然风的横截面,大大减少了进风时的局部阻力。

    立体装饰辐射板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26524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710144406.7

    申请日:2007-09-30

    Abstract: 立体装饰辐射板,它涉及一种暖通空调系统的末端供暖供冷装置。针对普通二维水源辐射平面板存在占用空间大、结构重量大、施工周期长、维修困难、施工复杂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保温层(1);本发明还包括毛细管网栅(2),所述毛细管网栅(2)设置在保温层(1)内,保温层(1)的上表面设有与毛细管网栅(2)相通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6),由所述保温层(1)和毛细管网栅(2)构成辐射板,所述辐射板为弯折面形或曲面形。本发明具有散热散冷效果好、耗能小、施工周期短、占用空间小、结构重量轻、维修方便的优点。可用于新建和已有建筑,能够与现代室内装修相配合。

    双向通风节能窗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28781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810064776.4

    申请日:2008-06-20

    Abstract: 双向通风节能窗,它涉及一种通风节能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气流窗存在的气流流动不均匀、交叉逆流换热不充分、工作噪声大、流量不易调节和电机功率大等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是送风箱(9)和排风箱(10)分别安装在窗框(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所述窗框(4)的外侧的下沿(4-1)上开有室外送风口(12),所述窗框(4)的内侧的上沿(4-2)上开有室内送风口(1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是送风箱(9)和排风箱(10)并列安装在窗框(4)的上端面上,所述窗框(4)的外侧的下沿(4-1)上由下到上依次开有室外排风口(14)和室外送风口(12),所述送风箱(9)的内侧壁上开有室内送风口(11)。本发明的方案一和方案二均具有气流流动均匀、换热充分、工作噪声小、流量易调节、电机功率小和便于清洁等优点。

    重力循环供暖/冷末端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149181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710144584.X

    申请日:2007-11-12

    Abstract: 重力循环供暖/冷末端设备,它涉及一种供暖/供冷末端设备。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重力循环空调无法在冬季作为供暖设备、夏季工况下换热效率低、系统无法正常排气、装置运行过程中毛细管栅易变形扰乱原有结构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排气阀(4)设置在供水干管(1)的一端,所述可调固定支架(5)分别固接在外壳(9)的上、下端内,毛细管栅(3)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可调固定支架(5)并分别固定在可调固定支架(5)上,所述固定拉环(11)固接在外壳(9)上并套在由毛细管栅(3)上。本发明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合理、排气正常、毛细管栅管道畅通、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易出现水平失调和结构紊乱等现象,本发明可兼顾用于夏季和冬季工况下的末端设备。

    通信机房用空气换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828158A

    公开(公告)日:2006-09-06

    申请号:CN200510009773.7

    申请日:2005-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通信机房的空气冷却换热装置。通信机房用空气换热装置,铝箔材质的换热芯体8中开有若干条纵向风道8-1和若干条横向风道8-2,送风管5的一端穿入壳体10并与8-1的一端连通,回风管6的一端穿入10并与8-1的另一端连通,冷却风进管7的一端穿入10中并与8-2的一端连通,冷却风出管9的一端穿入10中并与8-2的另一端连通,一号风机3设置在6的管路中,二号风机4设置在9的管路中,5的另一端和6的另一端分别连通在机房1内,7的另一端和9的另一端分别与1外相连通。本发明中没有使用压缩机等设备,因此成本低,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互相隔绝,避免了室外空气中的尘埃对机房内空气洁净度的影响,不存在新风过滤的问题。

    基于弃风电能的多设备联合高低温独立蓄热供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40033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710197488.5

    申请日:2017-03-29

    Abstract: 基于弃风电能的多设备联合高低温独立蓄热供热系统,它涉及一种供热系统,以解决现有电供热系统效率不高,供热可靠性差的问题,它包括一次网供水管和一次网回水管、一次网循环泵和二次网循环泵;它还包括区域能源站和分布式热泵站;所述区域能源站包括电锅炉、空气源热泵、高温蓄热罐、低温蓄热罐、放热泵和蓄热泵;所述分布式热泵站包括换热器和电热泵;一次网供水管和一次网回水管之间布置有并联的电锅炉和空气源热泵,一次网供水管和一次网回水管之间还布置有串联的换热器和电热泵,换热器和现有的用户散热设备之间以及电热泵和现有的用户散热设备之间布置有二次管网,二次管网上布置有二次网循环泵。本发明用于供热。

    一种引射式旋流连续分离机

    公开(公告)号:CN104607325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30587.5

    申请日:2015-01-21

    Abstract: 一种引射式旋流连续分离机,它涉及一种旋流连续分离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旋流连续分离机采用回流污水来引射污杂物,存在用水量大、不能就地取水、管线太长、消耗管材太多的问题。圆筒的下端与圆锥筒的大端相互连通,污水入口管切向设置在圆筒的外侧壁上,污水入口管与圆筒的上部连通,溢流管竖直设置在圆筒的轴线上;混合室、喉部、扩压管和混水出口管沿轴线由上至下依次倾斜设置,混合室、喉部、扩压管和混水出口管依次连通,圆锥筒的下端通过排污管与混合室连通,喷嘴设置在混合室的上端,混合室的内径由上至下呈渐缩设置,扩压管的内径由上至下呈渐扩设置,污水出口管与混水出口管的下端连通。本发明用于城市原生污水处理。

    双向通风节能窗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28781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810064776.4

    申请日:2008-06-20

    Abstract: 双向通风节能窗,它涉及一种通风节能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气流窗存在的气流流动不均匀、交叉逆流换热不充分、工作噪声大、流量不易调节和电机功率大等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是送风箱(9)和排风箱(10)分别安装在窗框(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所述窗框(4)的外侧的下沿(4-1)上开有室外送风口(12),所述窗框(4)的内侧的上沿(4-2)上开有室内送风口(1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是送风箱(9)和排风箱(10)并列安装在窗框(4)的上端面上,所述窗框(4)的外侧的下沿(4-1)上由下到上依次开有室外排风口(14)和室外送风口(12),所述送风箱(9)的内侧壁上开有室内送风口(11)。本发明的方案一和方案二均具有气流流动均匀、换热充分、工作噪声小、流量易调节、电机功率小和便于清洁等优点。

    具有除霜与旁通送风功能的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01739A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910209259.6

    申请日:2009-10-28

    Abstract: 具有除霜与旁通送风功能的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它涉及一种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在过渡季节中对于运用室外新风的冷量消除室内负荷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利用的问题。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还包括旁通送风风阀,第五风道口与旁通送风风道相通,隔板的一端设置在机壳的内侧壁上,隔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换热器框架上,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五风道通口处且通过第二合页与换热器框架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挡板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第二滑块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电机固装在隔板的底端面上,电源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第二电机连接。本发明用于回收室内热量、冷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