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24650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181476.4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28/06 , C04B28/04 , C04B111/34
Abstract: 一种树脂裹覆无机非金属纤维复合束增强增韧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无机非金属纤维直径过细易发生挫断,以及其中的活性氧化硅与水泥中的碱发生碱硅酸反应而粉化失效等原因,导致无机非金属纤维在水泥基材料中无法充分发挥其抗冲击作用和增强增韧作用以及随服役时间增加而失效的问题。一种树脂裹覆无机非金属纤维复合束增强增韧水泥基材料由水泥、水、细集料、外加剂和树脂裹覆无机非金属纤维复合束制备而成。该水泥基材料还包括矿物掺合料和粗集料。本发明制备的树脂裹覆无机非金属纤维复合束增强增韧水泥基材料的抗冲击韧性较掺加不裹覆树脂的其抗冲击韧性提高10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52465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81476.4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28/06 , C04B28/04 , C04B111/34
Abstract: 一种树脂裹覆无机非金属纤维复合束增强增韧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无机非金属纤维直径过细易发生挫断,以及其中的活性氧化硅与水泥中的碱发生碱硅酸反应而粉化失效等原因,导致无机非金属纤维在水泥基材料中无法充分发挥其抗冲击作用和增强增韧作用以及随服役时间增加而失效的问题。一种树脂裹覆无机非金属纤维复合束增强增韧水泥基材料由水泥、水、细集料、外加剂和树脂裹覆无机非金属纤维复合束制备而成。该水泥基材料还包括矿物掺合料和粗集料。本发明制备的树脂裹覆无机非金属纤维复合束增强增韧水泥基材料的抗冲击韧性较掺加不裹覆树脂的其抗冲击韧性提高10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044316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510515213.2
申请日:2015-08-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33/38
Abstract: 内嵌式水泥基材料复合收缩测量仪,涉及水泥基材料复合收缩测量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水泥基材料在实验室内进行复合收缩测量过程中采用试件水平放置时需要拆模引发误差和立式放置测量时也需拆模且普遍以试模底端作为测量基准点所引入的测量数据偏差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金属模具、定位板、放置板、测量仪表、仪表立柱、仪表顶柱、内壁隔离层和两个配套测片,金属模具上分别对应开有两个通透的L型的嵌槽,定位板与放置板分别置于两个L型嵌槽的底部,仪表立柱与放置板固定连接、与定位板接触连接,测量仪表固定连接在仪表立柱上,两个配套测片分别置于待测件的上表面上。本发明适用于水泥基材料复合收缩测量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981819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11315.0
申请日:2014-05-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E01F9/08
Abstract: 一种湿致、温致变色道路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它涉及一种道路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湿致、温致变色道路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警示标线只能满足常规路况下的交通警示要求,没有区分常规路况和特殊路况功能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透明涂料层、感湿变色层和警示色层,透明涂料层、感湿变色层、警示色层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本发明还包括透明涂料层和感温变色层,透明涂料层和感温变色层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本发明用于道路交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1917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41626.9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28/00
Abstract: 一种无熟料低碳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传统水泥基材料存在高能耗和高碳排,提高低品位硅藻土和铝矾土废渣的利用率和降低水泥生产成本的问题。一种无熟料低碳胶凝材料按质量份数由600份活性组分、281份~382份激发剂组分、6份~30份纳米增强剂、3份~20份钙质补充剂和2份~10份有机溶剂制备而成。方法:一、制备活化硅藻土;二、制备碱激发剂;三、粉体混合;四、制备浆体;五、震动成型,经过养护即可获得无熟料低碳胶凝材料。本发明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与传统的水泥生产相比,避免了高温煅烧熟料的环节,从根本上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足迹。
-
公开(公告)号:CN11582173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50344.0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表面抗冻抗裂的半联通式复合墩柱及其施工方法,它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墩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要解决高海拔地区桥梁墩柱表面冻融破坏和开裂严重的问题。表面抗冻抗裂的半联通式复合墩柱,墩柱包括内部普通混凝土及表面抗冻抗裂混凝土层,且内部普通混凝土与表面抗冻抗裂混凝土层之间设置开孔间隔层,表面抗冻抗裂混凝土层内部设置钢筋笼;所述的开孔间隔层两侧对称均布多个螺纹连接件,且一侧螺纹连接件设置于内部普通混凝土内,一侧螺纹连接件设置于开孔间隔层与钢筋笼之间的表面抗冻抗裂混凝土层内;施工方法为现浇法。本发明用于表面抗冻抗裂的半联通式复合墩柱及其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1116095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10006041.7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24/42 , C04B24/28 , C04B24/26 , C04B103/30
Abstract: 自养护型水泥基材料固体引气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它要解决现有水泥基复合材料抵抗冻融循环破坏的能力较弱,以及水泥基材料因失水而产生收缩的问题。本发明自养护型水泥基材料固体引气剂按照质量百分含量由1%~20%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和80%~99%的憎水处理剂组成,其中所述的高分子吸水树脂为聚丙烯酸盐类高分子吸水树脂、聚酰胺类高分子吸水树脂或两者混合树脂,所述的憎水处理剂为硬脂酸钠饱和溶液或者水溶性有机硅溶液。本发明自养护型固体引气剂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形成直径小于300μm的均匀分布的近似球形孔隙,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冻性,同时具有自养护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12555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105121.4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水泥混凝土固体引气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泥混凝土固体引气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化学引气剂含气量监测困难,产生气泡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所述水泥混凝土固体引气剂为废弃烧结砖粉末。方法:将废弃烧结砖进行分拣;破碎;粉磨;筛析。所述水泥混凝土固体引气剂作为固体引气剂应用在水泥混凝土的制备中。本发明水泥混凝土固体引气剂引入的气泡大小可控、分布均匀,含气量调控方法简单且保持率高,可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本发明固体引气剂用于制备水泥混凝土。
-
公开(公告)号:CN1089555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491202.9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的结构裂缝监测用透明传感器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结构裂缝监测用透明传感器制备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使用了有毒的有机溶剂且处理过程复杂的缺点。本发明中SWCNTs未经纯化处理,没有使用任何有毒的有机溶剂,在环保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且可以简单的实现大面积制备。本发明在L‑B技术和自组装方法基础上,利用碳纳米管之间范德华力和SDBS水溶液的推力作用,在气液界面制得分布均匀的SWCNTs导电网络,并通过粘取提拉法转移到PDMS基板上制得三明治结构的透明导电SWCNT薄膜,在监测过程中,电源异常时,由于本发明传感器透明,可直观的观测到裂缝的宽度。本发明用于传感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672031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03366.3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8C7/0007 , B28B1/0873 , B28B17/00 , B28B17/0063 , B28C7/067 , G01N1/38 , G01N2001/386
Abstract: 超高性能胶凝材料真空一体成型试验机,它涉及一种成型试验机。超高性能胶凝材料在原始堆积和搅拌成型过程中引入过多气体而导致性能急剧下降,复杂的材料添加顺序和要求严格的搅拌时间使其难以实现一体化成型,还存在大气环境和人为操作对材料性能造成的劣化影响导致养护质量差的问题。本发明中罐体的内部有一级真空搅拌室和二级真空搅拌室;一级真空搅拌室内设分流式搅拌组件、引导件和混合搅拌组件,分流式搅拌组件进料端朝向进料口,分流式搅拌组件出料端通过引导件与混合搅拌组件的进料端相连;二级真空搅拌室内设有振动台和温湿度调节组件,振动台的顶部设有成型模具。本发明用于超高性能胶凝材料的搅拌成型和养护试验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