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力集中与超声导波的斜拉索锈蚀复合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48360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610031259.1

    申请日:2016-01-1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应力集中与超声导波的斜拉索锈蚀复合监测方法,包括步骤:制作锈蚀传感单元,并将多个所属锈蚀传感单元与一个辅助框架连接形成预应力自平衡体系;根据钢丝薄片不同高度处布设的连续应变测点监测数据判断斜拉索内钢丝或钢绞线初始锈蚀时间并通过相应程序计算锈蚀程度与锈蚀速率或发生应力腐蚀裂纹的深度;分析超声导波信号特征变化判断钢丝或钢绞线初始锈蚀时间;比较不同时刻导波信号幅值差的变化速率,判断钢丝薄片的锈蚀速率。本方法对斜拉索自由段下锚头区域钢丝的锈蚀与应力腐蚀状态进行长期、定量监测或定期检测,且不破坏局部微环境,同时多个锈蚀传感单元布置在该区域,进一步保证监测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一种可在镜面态和透明态相互转化的柔性可粘贴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14913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510098332.2

    申请日:2015-03-05

    Abstract: 一种可在镜面态和透明态相互转化的柔性可粘贴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是要解决现有电致变色智能窗的易碎,制备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方法:一、将ITO/PET膜按照需要进行裁剪,超声清洗,吹干,得到柔性衬底;二、将氢化钙加入二甲基亚砜中,加热回流,减压蒸馏,即得到干燥的二甲基亚砜;三、将硝酸银、氯化铜和四正丁基溴化铵溶解于干燥的二甲基亚砜中,配制成电解质,向电解质中加入聚乙二醇,得到电解液;四、将两张柔性衬底的导电面相对放置,将电解液注入两张柔性衬底之间,封装后即得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在透明态和镜面态之间相互转化,具有柔性。本发明用于电致变色智能窗领域。

    一种多层膜结构电致变色显示器

    公开(公告)号:CN104730794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121404.0

    申请日:2015-03-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膜结构电致变色显示器。使用电致变色技术和光子晶体技术,将两种电致变色材料交替成膜,形成一维光子晶体,利用离子注入电致变色层后,不同的电致变色材料折射率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导致光子晶体禁带的改变,以此改变器件的反射光谱,从而实现颜色的连续变化和调控。

    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788022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148270.1

    申请日:2015-03-31

    Abstract: 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拓宽了传统电致变色材料光谱的研究领域,实现了可见光谱范围内电致变色薄膜的显示。片状纳米银薄膜的制备:一、清洗ITO玻璃;二、ITO玻璃置于硝酸银溶液中,以铂片作为对电极,在恒电压‑2.5~‑1.0v的条件下沉积,得到片状纳米银电致变色薄膜。纳米银薄膜电致变色过程是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施加电压下呈着色态,当施加反向电压时,薄膜呈褪色态。本发明突破传统电致变色材料通过改变材料物相实现变色的方法,而是利用贵金属纳米银材料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实现对电致变色材料变色光谱的调控。

    基于应力集中与超声导波的斜拉索锈蚀复合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48360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31259.1

    申请日:2016-0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43 G01B7/18 G01N2291/0234 G01N2291/028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应力集中与超声导波的斜拉索锈蚀复合监测方法,包括步骤:制作锈蚀传感单元,并将多个所属锈蚀传感单元与一个辅助框架连接形成预应力自平衡体系;根据钢丝薄片不同高度处布设的连续应变测点监测数据判断斜拉索内钢丝或钢绞线初始锈蚀时间并通过相应程序计算锈蚀程度与锈蚀速率或发生应力腐蚀裂纹的深度;分析超声导波信号特征变化判断钢丝或钢绞线初始锈蚀时间;比较不同时刻导波信号幅值差的变化速率,判断钢丝薄片的锈蚀速率。本方法对斜拉索自由段下锚头区域钢丝的锈蚀与应力腐蚀状态进行长期、定量监测或定期检测,且不破坏局部微环境,同时多个锈蚀传感单元布置在该区域,进一步保证监测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一种自适应电致变色智能窗

    公开(公告)号:CN104698716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119318.6

    申请日:2015-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33 E06B9/24 G02F1/1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电致变色智能窗。以任意玻璃材料为基底,在基底上分别依次溅镀电致变色结构与太阳电池结构,其中电致变色结构依次为底电极层、离子储存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顶电极层;太阳电池结构依次为n型半导体层、本征半导体层、p型半导体层、金属电极层、保护层。该智能窗能够根据阳光强烈程度来改变本身的颜色,无需额外控制器,也无需额外电源供应,还可以滤去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一种完全绿色的智能窗户。

    模块化电极大气等离子体加工含微结构碳化硅密封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31418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177067.8

    申请日:2013-05-14

    Abstract: 模块化电极大气等离子体加工碳化硅密封环类零件的方法,它属于等离子体加工碳化硅密封环类零件的技术领域。它是为了解决碳化硅密封环类零件的难加工问题。它的步骤一:圆盘形电极架的面上设置有多个薄片形电极模块的安装孔;步骤二:待加工碳化硅密封环类零件装在地电极上;步骤三:薄片形电极模块的下端面都靠近待加工表面;步骤四:预热;步骤五:通入混合气体,启动射频电源;步骤六:控制薄片形电极模块的运动轨迹;步骤七、取出待加工碳化硅密封环类零件。本发明能对那些表面要求比较高的、加工难度比较大的、需要多个工序才能完成加工的密封环类零件表面进行先均匀的大去除、然后局部修琢的小去除、最后刻蚀微结构的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成型电极大气等离子体加工回转零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36392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10177060.6

    申请日:2013-05-14

    Abstract: 成型电极大气等离子体加工回转零件方法,它属于等离子体加工碳化硅或融石英等硅基材料回转类零件的技术领域。针对目前加工方法效率低和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了这种方法。它的步骤一:将旋转成形电极的上端面连接在转轴上;步骤二:将待加工零件装卡在载物台上;步骤三:使旋转成形电极靠近待加工零件的待加工表面;步骤四:预热射频电源和混合等离子体气源;步骤五:使旋转成形电极做回转运动,启动射频电源;步骤六:控制旋转成形电极的运动轨迹和在零件表面的驻留时间;步骤七:取出待加工零件。本发明专利采用成型电极大气等离子体加工,实现了全表面复映去除,同时解决了高精度回转零件的加工效率和质量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