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89621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41585.8
申请日:2016-03-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5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降低熔融态锂源表面张力从而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温固相烧结过程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温固相烧结过程的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温固相烧结过程中因为熔融态的锂源分布不均匀及浸润不完全导致的反应不均衡和反应不充分的问题,进而改善了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材料的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问题。本发明改善的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一、锂源预处理;二、锂源与前驱体材料混合;三、锂源与前驱体材料充分浸润;四、高温烧结。本发明制备的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595805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523899.4
申请日:2016-07-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利用等离子氟化法制备的金属氟化物助熔剂合成锂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方法,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等离子氟化法制备的金属氟化物助熔剂合成锂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锂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普遍存在的循环和倍率性能差、生产成本高和传统改性方法操作复杂的问题。本发明使用等离子氟化法在锂金属氧化物前驱体表面形成具有共掺杂作用的金属氟化物助熔剂,并将该助熔剂与锂源固相混合烧结制得锂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本发明的高效节能正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5449213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1021993.1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583 , H01M4/62 , H01M4/3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H01M4/366 , H01M4/625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多孔石墨烯包覆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表面包覆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石墨烯完全并均匀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所导致的离子导电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多孔石墨烯包覆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包覆层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成,包覆层为多孔石墨烯材料。本发明的多孔石墨烯包覆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一、制备多孔石墨烯材料;二、制备多孔石墨烯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本发明制备的多孔石墨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高了NCA材料的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本发明的多孔石墨烯包覆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于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767208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810374070.1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氧化性酸处理构造表面具有高价态过渡金属的无序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锂离子正极材料为原料,将其在强氧化性的酸中进行处理,形成具有高价态过渡金属的无序结构表面层。本发明有效的处理了材料表面残余的LiOH,Li2CO3和游离的金属锂,降低了材料的pH值,同时表面高价态过渡金属易使Li+快速脱嵌,提高了锂离子传输效率,并且高价态过渡金属诱导电子结构的改变,使其产生三维无序的表面结构,为锂离子传输提供通道,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提升了材料的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并且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767216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810462780.X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4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变斜率全浓度梯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具体包括:溶液的配置、前驱体的制备、高温固相嵌锂,其中前驱体的制备选用共沉淀法,通过将两种具有不同浓度的金属盐水溶液d和e的逐步混合来获得组成逐渐变化的金属盐水溶液,并将其作为共沉淀反应的反应原料加入到液相反应釜中,以及控制金属盐水溶液的泵入速率Q1
-
公开(公告)号:CN108565452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10084074.6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酸性高聚物处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具有疏水性的酸性高聚物;将具有疏水性的酸性高聚物和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有机溶液;将有机溶液与正极材料在常温下搅拌并反应得到混合物;将得到的混合物进一步加热蒸发,形成碱性降低且具备疏水性的正极材料,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循环性能。本发明的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是使用具有一定的酸性和疏水性的溶剂对正极材料进行处理,该溶剂能够温和地与正极材料发生作用,并保持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完整,处理后的正极材料表面光洁,碱性降低,并且具有表面疏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46567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11142858.1
申请日:2017-11-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兼具离子与电子导体的三维多酸包覆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电导率低,易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而造成的材料倍率性能差、循环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由内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三维多酸包覆层组成。本发明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一、多酸化合物除水;二、将除水后的固态多酸化合物溶解在醇类有机溶剂中;三、包覆。本发明的包覆层的三维骨架结构可以为锂离子传输提供通道,提高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弥补材料自身电子电导率低的缺点,提升材料整体的电子电导率,使包覆材料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449195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511009029.7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52 , H01M4/36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一种具有纳米管/棒穿插结构和微米级一次颗粒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普通材料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差以及振实密度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络合剂和沉淀剂的协同作用以及纳米管/棒状单晶金属氧化物M'aOb的诱导作用控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合成过程中的结晶、生长和一次颗粒与纳米管/棒状单晶金属氧化物M'aOb间的共团聚过程,从而获得具有纳米管/棒穿插结构的微米级单晶颗粒球形团聚体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本发明的前驱体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920947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261445.9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624 , H01M4/628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氟磷酸盐类锂离子‑电子混合导体改性钴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领域。本发明要解决4.55V高电压下钴酸锂正极材料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及其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差的技术问题。复合材料为钴酸锂正极材料被包覆一层含锂的氟磷酸盐,其中被包覆的钴酸锂正极材料为层状材料,化学式为LiCo1‑xMxO2,其中0≤x≤0.2,包覆层材料的化学式为LiM′PO4‑yF1+y,0≤y≤1.2;方法:一、制备包覆层材料溶液;二、制备浆料;三、干燥、四、烧结。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并且成本低、易于实现产业化。本发明制备的氟磷酸盐类锂离子‑电子混合导体改性钴酸锂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6299299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39291.2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8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具有表面疏水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改性技术得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正极材料循环性能、储存性能及其与电解液相容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具有表面疏水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有一层有机物疏水层,该疏水层的厚度为0.5nm~20nm,疏水层的质量含量为0.1%~10%;本发明的具有表面疏水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具有疏水性能的有机物和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再与正极材料在30~80℃下搅拌并反应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过滤得到固体滤饼,然后将固体滤饼进行两个温度梯度的处理得到本发明的正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