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4571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19760.9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1D26/021 , B21D26/031 , B21D26/027 , B21D37/18
Abstract: 一种互为对称特征件用的两件一模成形方法,属于气体成形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列车中所用的大型铝合金蒙皮覆盖件在成形时研发周期长、制造成本高,难以保证零件成形质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为对称特征件用的两件一模成形方法,有效改善了轨道列车左右侧对称大型覆盖件需要两套模具的生产现状,面对越来越追求效率的高铁设计制造周期,能够大幅节约模具成本和缩短列车生产时间,同时在模具中增加了活块设计,一方面活块可以起到填充体积便于气体充填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作反胀型面分散板料局部壁厚的作用,可以灵活调整,对缺陷的避免有正面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4639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111575.5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表面机械研磨处理降低钛合金扩散连接温度的方法,属于钛合金低温扩散连接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对钛合金进行扩散连接时由于其长时间的加热、保温与降温,扩散连接后的板材往往较原始板材在力学性能方面有一定损失的问题,以及较高的扩散连接温度也带来了高能耗及生产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机械研磨处理降低钛合金扩散连接温度的方法,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来实现钛合金表面晶化非晶,获得非晶‑纳米晶‑细晶‑粗晶梯度结构的钛合金板材,在高温下钛合金非晶层晶化形成纳米晶层增加了钛合金扩散连接过程中的原子扩散通道,来实现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扩散连接获得满足使用需求的扩散连接接头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2581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02140.3
申请日:2022-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K3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振动计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向与驱动一体的永磁体向心励磁立方形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驱动部件和运动部件;电磁驱动部件包括方桶形下磁轭、设置于下磁轭内侧的呈回字形的永磁体;下磁轭的内侧和所述永磁体的内侧和下侧围合形成运动腔;在下磁轭上且位于运动腔内侧安装有中心磁轭;中心磁轭和所述永磁体之间设置有气隙;运动部件包括位于中心磁轭上侧的工作台面,在工作台面靠近中心磁轭的一侧面设置有线圈骨架,线圈骨架滑动套接于中心磁轭的外侧;线圈骨架的外侧壁缠绕有直流线圈和激励线圈。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运动部件装配难度,减小了运动部件自重,有效提高了电磁驱动装置的装配精度和驱动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42036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02139.0
申请日:2022-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振动计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与导向一体的单端侧边励磁圆柱形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驱动部件和运动部件;电磁驱动部件包括下磁轭、设置于下磁轭上侧的呈环形的永磁体、设置于永磁体上侧的呈环形的上磁轭;下磁轭、永磁体和上磁轭内侧形成运动腔;在下磁轭上且位于运动腔内侧安装有中心磁轭;中心磁轭和上磁轭之间设置有气隙;运动部件包括位于中心磁轭上侧的工作台面,在工作台面靠近中心磁轭的一侧面设置有线圈骨架,线圈骨架滑动套接于中心磁轭的外侧;线圈骨架的外侧壁缠绕有直流线圈和激励线圈。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运动部件装配难度,并减小了运动部件自重,有效提高了电磁驱动装置的装配精度和驱动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21120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18103.3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P15/00 , B21D26/031 , B23K20/02
Abstract: 一种有益摩擦钛合金空间点阵结构的成形方法及所用模具,属于钛合金轻量化复杂薄壁多层结构精密成形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在通过超塑成形及扩散连接技术制备钛合金三维点阵结构时,由于面板在贴膜过程中会在横向发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形变,造成原始点阵位置发生偏离,降低了点阵位置的成形精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益摩擦钛合金空间点阵结构的成形方法,与传统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方法相比,自行设计一套带有浮动凸模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模具,采用该模具超塑成形时,浮动凸模始终作用于三层板的上表面,施加有益摩擦力,减少或避免在超塑成形过程中上面板的塑性变形,从而减少或避免点阵位置发生偏移,提高浮动凸模接触区域的点阵位置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620913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372271.1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K20/02 , B23K20/233 , B23K20/24 , B23K20/26
Abstract: 一种表面活化铝合金电流辅助非真空扩散焊接方法,属于扩散焊接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进一步提高利用非真空焊接技术对铝合金及异种金属进行焊接时的效率,本发明的核心方法在待焊铝合金表面电沉积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铜膜,有效阻止待焊铝合金表面被二次氧化,避免铝合金表面的氧化层对焊接接头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增加待焊表面扩散系数,达到活化的作用。通过在待焊铝合金板材两端夹持电极并通入电流,铝合金能够自阻产热,使待焊板材达到焊接温度,可以在非真空条件下进行铝合金扩散焊接。电流辅助自阻产热取代传统辐射加热的方式,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使待焊板材由室温升至焊接温度,提高了焊接效率,设备需求低、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90187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393559.0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流加热扩散连接装置及方法,属于板材扩散连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扩散连接工艺存在加热时间长、热暴露时间长,炉温冷却后的板材组织晶粒粗大,表面氧化严重,导致板材的综合力学性能降低的问题。本发明直流电源的分别通过两段水冷导线连接两个铜电极;所述两个铜电极连接在待连接板材的两端;所述水冷导线通过循环水系统保持水温低于阈值A;陶瓷模具包括上下两部分,所述待连接板材设置在陶瓷模具的两部分之间;液压机用于对夹持在陶瓷模具之间的待连接板材施压;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液压机对陶瓷模具施加的压力,并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显示。本发明适用于板材扩散连接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349804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131495.7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Ti2AlNb合金板材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包括:一、合金坯料制备;二、将坯料置于包套内封焊;三、高温轧制,将加热炉升温至轧制温度,轧制温度在B2单相区或α2+B2+O三相区内;将包有坯料的包套放入加热炉中首次保温;将首次保温后的包套从加热炉中取出后置于轧机上进行第一道次轧制;如此往复回炉保温多道次轧制;将最后一次保温后的轧件取出进行最后一道次轧制,轧件空冷,得到带有包套的合金板材;四、去除合金板材的包套,得到合金板材。本发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组织均匀的坯料,且采用包套轧制法制备板材,无需后续热处理过程即可获得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合金板材。
-
公开(公告)号:CN117953087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0645845.5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11/00 , G06T3/4053 , G06T5/70 , G06T5/77 , G06T5/60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45 , G06N3/08
Abstract: 一种深度学习双域变换稀疏角度CT伪影去除方法,属于CT成像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直线扫描段数T、旋转角度间隔Δθ;利用平面二维圆周扫描方式获取某一断面的投影数据并构造出稀疏正弦图;将配对的标签图像与稀疏正弦图送入Swin‑transformer‑Unet网络进行训练,实现由稀疏正弦图像到完整正弦图像的变换;接着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对于完整正弦图像进行重建;再次利用Swin‑transformer‑Unet网络对于重建后的带噪声的图像进行去噪;最终输出高质量的CT重建图像。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由于稀疏投影导致图像中出现条纹伪影,图像模糊以及因扫描或算法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同时单一网络模型的重复使用也使得本方法简洁和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7265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0645788.0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V10/40 , G06V10/22 ,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499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工业CT图像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对待测目标进行CT扫描,采集待测目标的CT投影数据,并对待测目标的CT投影数据进行预设第一处理;S2:将预设第一处理后的待测目标的CT切片图像划分为训练数据集X和验证数据集Y,并在训练数据集中进行缺陷类型的标注;S3:构建基于Transformer的缺陷学习与检测模型;S4:将步骤S2中划分的训练数据集X输入步骤S3中搭建的基于Transformer的缺陷学习与检测模型中进行训练,再将划分的验证数据集Y输入训练好的缺陷学习与检测模型中,在图像中实现标记待测目标的缺陷类型。本发明通过Transformer网络对待测目标的CT图像进行缺陷学习与识别,实现了对待测目标缺陷的准确检测和识别。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