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8111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550016.X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C09K17/14 , C09K101/00 , C09K109/00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改良苏打盐碱土的多功能菌C1及其应用,所述的菌C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建议分类命名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us sp.,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154,保藏时间为2020年6月28日;菌C1耐盐碱、利用葡萄糖产有机酸降低pH、降解水稻秸秆产纤维素酶并分泌胞外多糖,将菌液与水稻秸秆、硫酸铵和磷酸钙施入土壤促进水稻秸秆的降解,增加土壤中有机碳的总量和水稳态含量,促进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降低电导率,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能力,解决了水稻秸秆改良苏打盐碱土过程速度慢和效果单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80447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10931504.0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修复镉镍轻中度污染土壤的菌ZG2及其应用,该菌ZG2既能固定土壤中镉镍又能增强植物抗逆性,将其于2020年6月2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分类命名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155。将该菌负载于生物碳上施入土壤后可长久定殖于土壤中,持续降低土壤中镉镍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对蔬菜作物的毒性作用,减少蔬菜可食部位对镉镍的富集,从而达到提升蔬菜作物品质和增加产量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151556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710425905.7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C09K17/02 , C05G3/04 , C01B32/05 , C09K109/00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改良退化土壤的混合生物质炭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合生物质炭由质量比为7∶3的黑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物的生物质炭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混合而成;所述黑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物的生物质炭由质量比为黑木耳菌糠∶鸡粪=1∶2.5的混合粉在300‑350℃无氧条件下热裂解2‑3小时获得,所述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由玉米秸秆粉在550‑600℃无氧条件下热裂解2‑3小时后,经过臭氧氧化0.5‑1小时获得。该混合生物质炭,同时具有土壤固碳、营养物质缓释、重金属固定等功能并具有较低有毒炭化副产物含量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54881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0296908.0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高效降解木质素的白囊耙齿菌及其应用,所述白囊耙齿菌为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CGMCC No.11920的ZK1白囊耙齿菌,用该菌发酵秸秆粉、羽毛粉和牡蛎壳粉混合料所制备的秸秆复合饲料,其多糖的含量最高达203.2μg/g,真蛋白的含量最高达72.68%,pH保持在7.5‑8.5之间,木质素降解率最高达62.45%,纤维素的降解率最高达到45.48%。从而提高秸秆饲料的消化率和保健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151556A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710425905.7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C09K17/02 , C05G3/04 , C01B32/05 , C09K109/00 , C09K10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7/02 , C05D9/00 , C05G3/04 , C09K2101/00 , C09K210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改良退化土壤的混合生物质炭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合生物质炭由质量比为7∶3的黑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物的生物质炭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混合而成;所述黑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物的生物质炭由质量比为黑木耳菌糠∶鸡粪=1∶2.5的混合粉在300‑350℃无氧条件下热裂解2‑3小时获得,所述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由玉米秸秆粉在550‑600℃无氧条件下热裂解2‑3小时后,经过臭氧氧化0.5‑1小时获得。该混合生物质炭,同时具有土壤固碳、营养物质缓释、重金属固定等功能并具有较低有毒炭化副产物含量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937726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73791.8
申请日:2014-04-29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溶藻铜绿假单胞菌及其用途,菌株的保藏号为CGMCC No9070,为一株新的具有溶藻活性铜绿假单胞菌,本发明发酵液以1:20的比例接入到初始OD680为0.3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在25℃、2000lux和光暗比为14:10的条件下培养3天后叶绿素a的浓度下降了85%以上。该菌的无菌发酵液经热处理和光处理后,溶藻效果无明显变化,表明具有较强的光和热稳定性。以上表明,本发明发酵液在富营养化水体的水华控制和水体应急除藻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