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Cas12a蛋白的合成生物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3009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0641074.8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任磊 陈昊湘 王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Cas12a蛋白的合成生物学方法。本发明通过表达冰晶核蛋白(INP)‑SpyCatcher和SpyTag‑Cas12a融合蛋白,利用SpyCatcher和SpyTag的蛋白自组装特性,实现基于INP的Cas12a表面展示。BL21/Cas12a可以与crRNA组成正常的CRISPR‑Cas12a系统,并进行靶核酸序列的识别及单链DNA的反式切割。本发明只需细菌常规培养、诱导和离心便可进行Cas12a的相关应用,因此,本发明为CRISPR相关蛋白的生产提供了一种便捷易用、绿色经济的方法。

    一种用于细菌一体化分离与多靶标检测的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987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21852.4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任磊 王苗 焦正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细菌一体化分离和多靶标检测的装置及检测方法。所述装置可经化学气相沉积(CVD)在多层环形平台上制备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管(VACNT),并通过层层自组装(layer by layer,lbl)等方法进行修饰,使其表面结合上特异性的适配体。在器件顶部注射液样后,第一层环形VACNT能够分离细菌,其他层VACNT可以特异性捕获细菌分泌物,并通过拉曼增强标签法实现对细菌的特异性检测。本发明设计的多级环形碳纳米管阵列器件充分利用了VACNT的形貌优势,能够集细菌的分离与检测于一体,并首次提出VACNT的拉曼增强标签‑适配体检测方法,能够提高检测特定细菌时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一种高效促伤口愈合的抗菌水凝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48684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452302.7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促伤口愈合的抗菌水凝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感染伤口的治疗。所述的伤口敷料由季铵盐和苯硼酸修饰后的聚天冬氨酸衍生物(PPDB)与聚乙烯醇(PVA)以及小分子肽修饰的多巴胺纳米颗粒混合制备而成。所述聚合物PPDB携带的苯硼酸基团可以通过与PVA上携带的多羟基结构形成动态硼酸酯键,形成具备自愈合性能的动态交联水凝胶。同时,所述聚合物PPDB上携带的季铵盐基团,能够有效杀伤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述MP196@PDA能够提供近红外光响应的光热杀菌功能,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本发明的开发的一种高效促伤口愈合的抗菌水凝胶伤口敷料,能够通过联合光热杀菌效应和阳离子杀菌效应,在无抗生素的条件下对细菌感染性伤口进行治疗。

    隔声装置
    16.
    发明公开
    隔声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39427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202598.3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声装置。隔声装置包括:机座,包括顶板、底板及支撑板,顶板通过支撑板与底板连接,支撑板具有用于安装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安装孔,顶板、底板及支撑板围绕形成安装口,安装口位于输送带的两侧;隔声组件,设置在安装口处且包括第一隔声结构、第二隔声结构及至少两个承接结构,承接结构设置在支撑板上,第一隔声结构的第一端与一个承接结构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隔声结构的第二端具有与另一个承接结构磁性吸合的吸合状态和与该承接结构分离的维护状态;第一隔声结构具有安装孔,第二隔声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孔内,以封堵或者避让安装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隔声装置影响工作人员对输送机正常维护、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一种水溶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微波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33087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090607.3

    申请日:2014-03-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任磊 韩钰 周樨

    Abstract: 一种水溶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微波合成方法,涉及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1)将六水合氯化铁加入一缩二乙二醇中,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后,再加入无水乙酸钠,充分搅拌后使其完全溶解,得溶液A;2)将步骤1)所得溶液A转移至单口烧瓶中,并置于单模微波合成系统中,采用敞口模式反应完全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反应产物;3)将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通过磁性分离,洗涤后,冷冻干燥保存,即得水溶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单分散性和超顺磁性,同时可具有良好的T2造影效果,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一种具有抗感染性的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8115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0910112757.9

    申请日:2009-11-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抗感染性的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一种具有抗感染性的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抗生素微球-明胶-硅氧烷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由抗生素微球、明胶、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钙盐复合而成。将冻干的抗生素微球分散在酸溶液中,加入明胶溶解后得溶液A,再加入钙盐得溶液B,加入GPSM,混合得溶液C;将溶液C注入模具中,经溶胶-凝胶得抗生素微球-明胶-硅氧烷凝胶;向装有抗生素微球-明胶-硅氧烷凝胶的模具中注入氨水溶液,浸泡凝胶,脱模,清洗;采用冷冻-冻干法对抗生素微球-明胶-硅氧烷凝胶处理,冻干后即得产物。

    一种实现肿瘤靶向的非病毒载体的表面修饰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240406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135734.7

    申请日:2011-05-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任磊 王天晓 王军

    Abstract: 一种实现肿瘤靶向的非病毒载体的表面修饰方法及其应用,涉及一种非病毒基因载体的表面修饰方法。提供一种能在体内具有较长的血液循环时间并能够实现肿瘤靶向的非病毒基因载体的表面修饰方法,并将修饰后的非病毒基因载体用于实现对DNA的运输。用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对含羧基的聚乙二醇分子上的羧基(-COOH)进行活化,再与非病毒载体明胶-硅氧烷纳米粒子反应得到聚乙二醇修饰的明胶-硅氧烷纳米粒子,用DNA适配体修饰得聚乙二醇和DNA适配体共同修饰的明胶-硅氧烷纳米粒子。GS-PEG-Apt纳米粒子能有效负载外源基因进入宿主细胞,转导效率高,无免疫原性,无细胞毒性。

    一种用于基因递送的载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84134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810071151.0

    申请日:2008-05-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基因递送的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一种基因递送载体,通过两步溶胶-凝胶反应制备明胶-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将明胶和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酸性条件进行化合、水解反应;将该溶胶的pH值调节至弱碱性,使硅烷发生聚合反应,即可得明胶-硅氧烷纳米颗粒。所制备的明胶-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稳定性高;将其与外源基因结合可实现对DNA的运输和表达,转导效率高,无免疫原性、无细胞毒性,且可转移的外源基因的大小范围可以从几十bp到几千kb,克服了病毒载体插入外源基因的大小限制。可有效地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宿主细胞,并能使外源基因进行高效的转染和表达。

Patent Agency Ranking